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能源環保>正文

萬盛經開區:讓礦山綠起來 讓群眾富起來

2017-10-20 16:19:54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10月19日,重慶萬盛經開區青年鎮湛家村。村民李志榮趁著雨後初晴,來到自家的柚子林裏查看柚子長勢。“成熟的時候,一個柚子能長到六七斤重哩。”李志榮滿心歡喜。

  以前的湛家村,由於地處採煤沉陷區,地面沉陷、地表水滲漏、缺少植被覆蓋的山坡石漠化趨勢加劇。如今,經過礦山生態修復,這裡已是滿目蒼翠、花果飄香了。

  治理生態環境 打造美麗鄉村

  曾享有“西南煤都”盛譽的萬盛,在歷經70多年的煤礦開採後,不少地方都和湛家村一樣,因地下採煤而致地表塌陷,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今年4月12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向重慶反饋督察意見時提出,重慶自然生態保護有待加強,自然生態環境修復力度不夠。

  重慶在《重慶市關於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實施方案》中提出,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河湖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等。

  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林局造林科科長陳敏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由於地處礦區,以前南桐、青年和關壩這三個鎮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森林覆蓋率不足30%。

  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萬盛于去年開始實施“南(南桐)青(青年)關(關壩)生態經濟走廊”建設項目:在山頂和山腰土壤貧瘠、耕作條件惡劣的區域選擇香樟、刺槐、馬尾松等優良鄉土樹種,營造生態林,恢復森林植被;在山腳耕作條件好的地方、在尊重農戶意願的前提下,由業主牽頭引種蜜柚、水蜜桃、花椒等經濟林樹種。截至目前,“南青關生態經濟走廊項目”已完成植樹造林面積約1.5萬畝。

  “以前的湛家村,晴天是煤灰飛揚,雨天是污水流淌。”青年鎮副鎮長張華先説,受益於“南青關生態經濟走廊項目”,如今的湛家村已成了綠樹繁花掩映的美麗鄉村。

  貧困村變身微企創業園

  位於渝黔交界處的關壩鎮涼風村,是典型的“因煤而興、煤枯而衰”的鄉村。

  近年來,隨著地方煤礦全部關閉,大量煤礦工人失業,涼風村經濟衰退、群眾生活困難,成為市級貧困村。

  “最多的時候,鎮裏有大小煤礦100多家,在涼風村就有4家。”在涼風村已經關停的昌隆煤礦前,關壩鎮宣傳委員陳勁介紹,面對産業轉型和生態修復的雙重壓力,關壩將採煤沉陷綜合治理、經濟轉型發展和精準扶貧相結合,打造以漁村自然風貌和民俗文化作為重要景觀的涼風村微企創業園。

  為此,關壩鎮累計整合資金2.05億元,全面改善涼風村基礎設施,新修瀝青路面23.5公里、改擴建村社道路9公里,修建步道38公里;新建水站1座,改建人畜飲水池26口、2850立方米等。

  此外,涼風村在海拔550米以下的平壩建成了600畝生態魚養殖區,在海拔550米至800米山腰建成了2000畝伏淡季水果採摘區,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間規劃打造休閒度假區,森林覆蓋率由此前的不足30%提高到了83%。

  截至9月底,涼風村今年已接待遊客2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2400萬元。

  建設三大水利工程解決缺水問題

  在青年鎮板遼村,總長度近10公里的鯉魚河引水工程引水隧洞已經全線貫通,正在進行最後的砂漿打底作業。

  “鯉魚河引水工程是引調鯉魚河河水進入板遼湖囤蓄、保障煤電化園區供水、兼顧農業用水的一項重要水利工程。”鯉魚河引水工程現場負責人介紹,該工程引水隧洞起于萬盛石林鎮鯉魚河下豬喉峽谷,止于青年鎮板遼湖,長9310米,開挖掘進總長度9928.47米。

  為什麼萬盛要如此大費週折,打通一條近10公里的隧洞,引鯉魚河的水到板遼湖呢?

  “板遼湖所在的青年和關壩片區,是採煤沉陷較為集中的區域,長期嚴重缺水。”張華先告訴記者,板遼湖是這一片區的主要水源,但95萬立方米的庫容無法滿足周邊區域逾5萬人的生産生活用水需求和近4萬畝田地的灌溉需求。鯉魚河引水工程投用後,每年可向板遼湖供水1500萬立方米。

  據了解,萬盛境內的採煤沉陷區及礦區面積達150多平方公里,佔全區國土面積的27%。近年來,萬盛相關部門聯手開展受損礦山植被恢復治理,已恢復礦山植被2.1萬畝,昔日光禿禿的礦山變成了翠綠的青山;治理河道60.6公里,建設青山湖、白龍湖、板遼湖等三大水利工程,改善了生態環境,部分解決了採煤沉陷區缺水問題。(記者 陳維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