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能源環保>正文

重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2017-10-24 13:19:25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能源環保 列表】重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美麗的萬盛經開區青年鎮堡堂村   張鋒  攝

【能源環保 列表】重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渝北區古路鎮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後新貌

【能源環保 列表】重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璧山區探索農村垃圾分類,對易腐垃圾進行陽光輔熱堆肥

【能源環保 列表】重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九龍坡區巴福鎮石馬村

【能源環保 列表】重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萬州區龍沙鎮農村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

  建設美麗中國,既要做到讓城市美麗,也要讓農村美麗。

  2015年底,根據中央統一部署,重慶市下發了《重慶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全面啟動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打響了一場建設美麗鄉村的攻堅戰。

  攻堅戰開展一年多來,取得了顯著成果。來自市環衛局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市8095個行政村,已有7091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有效治理比例為87.6%,比去年底提升了20個百分點,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按照計劃,2018年底前,全市90%以上行政村將實現生活垃圾有效治理。

  巴渝大地上,一幅“山清水秀、整潔有序、環境宜居、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開展專項行動

  ——打響美麗鄉村建設攻堅戰

  金秋時節,走進渝北區興隆鎮牛皇村,一條條通村公路兩旁綠樹連片,一戶戶幽靜雅致的農家院落乾淨整潔,一項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緊張實施……整齊的房屋、寬敞的道路、滿目的花草,代替了原本破舊的環境,“美麗鄉村”在這裡展露無遺。

  事實上,牛皇村只是我市廣大農村深入開展生活垃圾治理的一個縮影。

  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

  2015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央文明辦等10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全國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實現“五有”,即有齊全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善的監管制度。

  為貫徹落實《意見》,同年12月,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重慶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實施方案(2015-2018年)》,標誌著我市農村垃圾治理專項行動正式啟動。

  《方案》明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責任主體是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城管委負責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統籌協調、指導、監督考核及其它日常工作;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任務是按照“戶集、村收、鄉鎮轉運、區域處理”模式建立健全“五有”收運處理體系,綜合治理農村存量生活垃圾,完善政策法規、規劃和技術標準,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資金保障納入區縣(自治縣)財政預算,並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形成合力”原則,整合相關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方案》還明確,市財政從2016年起,每年安排“以補促收”資金3000萬元,用於補助區縣(自治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另外,從2017年起,我市利用3年時間開展農村生活垃圾保潔試點,市財政每年劃撥2億元用於試點補助。

  《方案》實施以來,一場建設美麗鄉村的“清潔革命”在我市廣大農村廣泛開展起來。

  特別是今年以來,重慶市各區縣和市級相關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細化目標,完善措施,真抓實幹,積極作為。截至9月底,全市8095個行政村,已有7091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有效治理比例為87.6%,比去年底的66.8%提高了20個百分點,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璧山區、墊江縣、秀山縣、石柱縣、萬盛經開區等15個區縣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達到90%以上,並申請市級驗收。其中,渝北區和萬盛經開區已首批通過驗收。

  告別“垃圾圍村”

  ——鄉村環境衛生面貌大改觀

  10月15日早上7點,剛吃過早飯,萬盛經開區青年鎮堡堂村雙星社的保潔員王瑞榮就拿著清掃工具“上崗”了,開始清掃村裏的便道。

  “這份工作不僅給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還能讓村裏的環境潔凈美麗,我非常滿意。”王瑞榮笑著説。

  據介紹,自2016年以來,萬盛經開區大力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各項工作,全面整治農村環境。目前,8個鎮已配備保潔員近600名,建有12座垃圾中轉站,購置垃圾桶25600余個、垃圾轉運車23輛,初步建立了長效保潔機制,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各區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明顯,昔日農村中“垃圾圍村”的現象基本不見了,一年多的探索實踐實現了五大提升。

  ——整體治理工作進一步深化。各區縣認真貫徹落實全市農村垃圾治理推進會精神,紮實開展“百日清掃大行動”,自覺下沉領導重心,深入鎮鄉、村組檢查調研,查找存在問題,制定整改措施,提升治理成效。

  ——設施設備配置進一步到位。各區縣堅持把設施設備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按計劃有序配置、逐步到位。截至9月底,全市812個鎮鄉已建垃圾中轉站608個,完成計劃比例的78%,另有86個垃圾中轉站正在建設中。全市共配置農村生活垃圾運輸車輛2850台(不含村內收集車輛)、垃圾桶32.9萬餘個、垃圾箱3.3萬餘個、垃圾房1萬餘個。

  ——收運處置模式進一步規範。各區縣注重結合實際,充分考慮經濟投入、技術標準、運行效果等因素,因地制宜確定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模式。截至9月底,全市實現有效治理的7091個行政村中,採取“戶集、村收、鎮(區縣)轉運、區縣處理”模式的有5950個,採取“戶集、村收、鎮轉運、鎮處理”模式的有1141個。此外,全市1049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

  ——保潔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各區縣採取政府購買公益性服務、保潔公司市場化運作招聘、村組自行選聘等方式組建保潔隊伍,合理確定保潔人員,建立健全前端保潔日常管護、激勵約束和技能培訓等機制。截至9月底,全市已配備鎮鄉一級農村生活垃圾專(兼)職管理人員4024名,農村保潔人員32210名,其中清掃收集人員26395名,轉運人員4054名。有效提升了農村清掃保潔、生活垃圾收集和轉運能力。

  ——治理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1-9月,全市共投入財政資金87784萬元,其中區縣投入73021萬元(含鄉鎮投入),各行政村平均投入12.4萬元。此外,梁平區、墊江縣、秀山縣、酉陽縣等18個區縣積極倡導村民自治繳納治理經費,有效彌補了區縣財政投入不足,保障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需求。

  轉變思想觀念

  ——推進鄉村環境治理常態化

  “生活垃圾別焚燒,幹的垃圾放桶裏;果皮剩菜去堆肥,瓶罐報紙賣錢去;雜草就地掩蓋好,柴草打捆碼整齊,擼起袖子加油幹,環境整治共參與;美好環境人人享,美麗鄉村歡迎你。”這是江津區龍華鎮的村民們針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自編的順口溜。

  如今在重慶市農村,類似通俗易懂、接地氣的順口溜、三字經、快板書等屢見不鮮。這些都成為普通百姓積極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生動説明。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不僅要有“面子”,更要有“裏子”。如何“標本兼治”“內外兼修”?倡導村民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為此,重慶市各區縣從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入手,通過各種活動,在廣大農村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

  借助“流動文化”進村、節假日、趕場日等契機,開展“全民動手·清潔家園”、“我們的節日·端午”等各種專題活動;利用召開動員會、院壩會、推進會等,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宣傳入村、入院壩、入戶,實現“人人知曉、個個參與”;開展“美麗院落”、“整潔庭院”、“星級衛生戶”等示範戶評選活動,通過評比、示範,廣大村民自覺參與到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

  通過一年多的治理,如今,我市大部分農村亂丟亂扔、亂搭亂建、亂涂亂畫、散養散放等現象基本消除,廣大村民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滿意度不斷提高,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市城管委表示,下一步,我市將紮實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四個體系建設”。緊緊圍繞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進會要求,抓好垃圾前端收集保潔作業體系建設、垃圾分類減量與資源化利用回收體系建設、垃圾末端無害化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和垃圾治理成果長效管理體系建設。結合轄區實際健全完善治理臺賬和過硬的考核措施,確保治理工作有序開展,強力推進。

  同時,繼續紮實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宣傳教育,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媒介,以及張貼宣傳畫、製作板報、標語和召開村民大會等方式,引導廣大農村居民強化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參與,形成合力,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向縱深開展。(記者 彭光燦)

  圖片由市環境衛生管理局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