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第六屆華文詩學名家國際論壇”在重慶舉行
論壇現場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在中國新詩百年之際,由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中國詩學研究中心與北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雜誌社聯合舉辦的“第六屆華文詩學名家國際論壇”于10月28日、29日在西南大學舉行,百餘中外詩學名家匯聚山城,縱論新詩百年與中國文化自信。
創立於1986年的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是我國首個新詩研究專門機構,華文詩學名家國際論壇從2004年開辦以來,每兩年或三年舉行一屆,已經成為全球華文詩學界的一張名片,也是重慶作為中國新詩重鎮的重要標誌之一。
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詩歌理論家、編輯家、原《詩刊》編輯朱先樹,著名詩人、《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著名詩評家古遠清等多名中國大陸詩壇名家,中國台灣學者林于弘、中國香港詩人傅天虹等和來自美國、新加坡、日本、泰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外多名華文詩學名家出席論壇。重慶市作家協會主席陳川,重慶詩人樑上泉、傅天琳、王明凱、蔣登科、譚明、胡萬俊、楊平、萬龍生、向陽、何房子、冬纓、鄭勁松、周曉風、周航、周鵬程和四川成都詩人李永才、趙曉夢等參會。
參會人員合影
此次論壇為期兩天,與會中外詩學名家圍繞新詩百年與文化自信主題,廣泛論及新詩百年與中國詩歌傳統、新詩發展與詩歌創作創新、詩歌文化自覺、詩歌文體變革與傳統遵循以及新詩百年部分詩人詩作與詩歌現象。
論壇由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所長熊輝主持,著名詩評家、重慶市文聯榮譽主席、論壇主席呂進致開幕詞,吉狄馬加,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金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雜誌社王秀濤,西南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等分別致辭或講話,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岱良和原西南大學校長王小佳出席論壇。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發表講話
吉狄馬加在論壇講話中説,百年新詩應該注重與傳統文化和詩歌的關係,注重與外國詩歌的交流,在中外詩歌交互影響的基礎上增強文化自信。同時,詩人創作要具有當下性和世界性眼光,承擔起民族詩歌復興的重任。
沈金強在講話中指出,重慶詩歌是增強重慶文化軟實力、提升重慶市民文化素質的重要力量,詩歌創作和研究兼收並蓄,成為中國新詩的重鎮之一,締造了新時期的重慶文化形象。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是強國戰略,也是各級政府必須堅定貫徹執行的大政方針。重慶除了外在文化世界的建設,還要更加注意加強市民精神世界的建設,以此次論壇為契機,要加強詩歌創作與詩歌教育。
舒立春説,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歷史源遠流長。新詩在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中應運而生,是中國新文學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中國現代思想和文化發展的先鋒。華文詩學名家論壇是一次高水準的詩學論壇,必將進一步擴大西南大學的學術影響,促進特色學科建設,拓展國際學術交流領域,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構建豐富的校園文化,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著名詩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傅天琳表示,這是令詩人自信的時代,自信,就是一種底氣。自己一直堅持寫作,就是一種喜歡。因為生活,因為這個時代值得書寫;一個詩人最大的品質就是真誠,真誠面對生活,面對時代,面對自我,面對一切;詩人還有要大悲憫、大情懷、大熱愛;重慶是一座詩歌重地,詩人多,喜歡詩歌的人多,詩人一代代一茬茬地涌現,重慶詩歌值得我們自信。
重慶市文聯榮譽主席、論壇主席呂進致開幕詞
呂進在題為《百年的祝福》的開幕詞中説,華文新詩現在是覆蓋我們星球的詩歌現象,雖然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華文新詩理所當然地存在差別,既然都是用華文寫出的新詩,就必然因為華文而存在某種血緣聯繫,在主要的詩學領域存在著共同話題。
呂進認為,貶低、否定新詩的思潮值得討論。用只有百年曆史的新詩和《詩經》與楚辭相比,和唐詩與宋詞相比,是不厚道的,也是不科學的。一百年過去,中國新詩出現了一批經典作品,出現了一批優秀詩人,全世界的華文新詩也取得了佳績。當然,應當承認,新詩還很不成熟。在中國,現在基本上還游離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之外,還沒有融入民族文化傳統。我們需要繼續努力,推動新詩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和輝煌。守住詩之為詩的美學邊界,守“常”求“變”;推進多樣化詩體建設,尋求新詩詩體的豐富,是當下新詩發展需要解決的關鍵詞。
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詩評家蔣登科認為,回望百年新詩,可以説成績斐然。在當代中國,出現了不少現代經典的優秀作品,有效地接續了中國詩歌觀念,承擔起了傳承歷史、延續文脈的重任,也開闢了漢語新詩的新的領域和方式。中國百年新詩,總體踩穩了中國和世界歷史、文化、時代和藝術發展的節拍,百年新詩取得的成就無愧於現代社會、現代生活、現代文化、現代藝術所提供的豐富觀念和資源,所以,也是當下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因素。(圖/文 鄭勁松 編輯 高爽)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