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聆聽大山深處的脫貧故事:扶志+扶智 上下一心齊脫貧
秋意漸濃,脫貧攻堅也進入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決戰時刻,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近日記者來到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巫山雙龍鎮,聆聽鄉親們的脫貧故事,感受大家對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憧憬。
67歲老漢養兩百頭山羊 成村裏脫貧“領頭羊”
巫山縣雙龍鎮花竹村村民趙本貴今年67歲,養了近200頭山羊。首席記者 佘振芳 攝
深秋,山林漸次染紅。傍晚,炊煙嫋嫋升起。
“呀嚯——呀嚯——”富有韻律的吆喝聲響起,打破了寧靜。不一會,窸窸窣窣,一隻只吃得肚皮滾圓的羊兒紛紛從林子深處鑽了出來,來到趙本貴身邊。
老漢舉起手裏的大礦泉水瓶,不斷揮動,瓶中的水細細地灑落在他身邊的灌木和草叢上,山羊們俯下頭貪婪去舔舐,一隻只陸續簇擁過來。
“它們喜歡吃鹽,我就裝了鹽水。多虧這個法子,晚上趕它們回家,再不用滿山跑了。”趙本貴咧嘴一笑,有點得意。
67歲的趙本貴,是雙龍鎮花竹村二社的村民。他和老伴的腿都不好,他患有風濕病和關節炎,老伴則是摔傷了,打了鋼板。“那是2015年的事,人都摔暈了,當場抬去萬州住院,一場手術花了十幾萬,家裏一下子垮了。”
就這樣兩個腿腳不好的老人,每天從早到晚在山裏,守著近兩百隻山羊。
因為符合山羊精準扶貧政策,政府補貼趙本貴修了寬敞的新羊圈。首席記者 佘振芳 攝
“我養了十幾年,有技術,小羊都是自家大羊生的,滿山的草任它們吃,幾乎不需要啥成本,絕對不虧錢。”趙本貴回憶著,“趕上羊肉貴的時候,個頭大的可以賣到一千多一隻哩。”
趙本貴的羊群逐年上了規模。以前是幾十隻,後來是一百多只,自己搭的羊圈逐漸住不下了。去年,村幹部告訴他,縣裏出臺了山羊精準扶貧政策,養殖規模達到200隻,帶動8個貧困戶增收,就可以申請30萬元補助。
“我就擴大了規模,也請鄉親幫忙做工,給他們工錢,政府果然講信用,幫我修了一個又大又新的羊圈。”趙本貴激動地告訴記者,新羊圈蓋的是雙層彩鋼,山羊們住在裏面冬暖夏涼,得病也少了。
年紀這麼大了,還養這麼多羊幹啥子?面對記者的疑問,趙本貴笑了,“現在政策恁個好,只要我還動得了,就要繼續喂羊。今年到現在,我已經賣了七八千塊錢了,明年能把所有欠賬還清,還要把規模擴大到300隻。只要不懶,總能過上好日子。”趙本貴很自豪地説,就算腿腳不好,自己還能再養5年山羊。
脫貧也要領頭羊,趙本貴就是村裏的領頭羊,花竹村村支書楊先東説,“在他的帶動下,村裏發展起了好幾家山羊養殖戶。”
小夥苦難面前不低頭 百畝葡萄園種出甜蜜生活
小夥劉敬春的葡萄園今年開始挂果,銷量很好。首席記者 佘振芳 攝
在白坪村的一片谷地,劉敬春在葡萄園忙碌著。前段時間收穫時節,他的葡萄園天天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都是自己摘,一萬來斤葡萄很快賣光了,賣了6萬塊。”劉敬春邊在葡萄植株下挖坑埋農家肥,邊跟記者聊起了天。
這個32歲的小夥有點瘦,臉色也有點黃,但説起話來,思路清晰,談到葡萄種植技術,更是口若懸河,誰能想到5年前的他,還在跟妻子夜夜抱頭痛哭?
2011年,劉敬春因腰部突然發病,癱瘓在床,剛出生的兒子又患有嚴重先天性唇腭裂,經過半年的治療,父子倆才走出醫院,但家裏債臺高築,欠了20多萬。甚至有村民擔心他妻子改嫁,“這日子還過得下去嗎?”
所幸,精準扶貧的政策春風吹到了他家,他被確定為貧困戶,成為首批獲得大病醫療救助對象,減輕了負擔,還多次免費參加鎮、村舉辦的各類技術培訓。
年紀輕輕就戴著“貧困帽”,劉敬春心裏並不好受,他先是學會了修摩托,後來又想到了種葡萄,借了兩萬塊錢去雲南學習葡萄種植技術。學成回來後,恰好聽説白坪村有個100多畝的葡萄園要轉讓,他連忙借錢將葡萄園接手過來。在缺資金的時候,政府又幫了一把,幫他申請了5萬元的貼息小額扶貧貸款。
從此,劉敬春夫妻倆一頭扎進葡萄園,為了節省工錢,沒日沒夜地除草、整地、澆水、培土,手上打滿了血泡。為了種植出綠色無公害葡萄,從幾十里遠的養殖場買來農家肥,經發酵後再施用。同時,他還想盡心思不斷擴大增收渠道。
“你跟我來。”劉敬春帶記者穿過籬笆,來到一排葡萄藤前,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解開一個白色的套袋,裏面還有一個套袋,如是三次,一串紫色的葡萄跳將出來,還泛著誘人的光澤。
“這是我做的試驗,用這法子,在成熟季節過後,葡萄還能挂在枝頭繼續保鮮,現在看來效果不錯,挂到下個月,紅葉節期間完全沒問題,那時候採摘價格能接近20元一斤。”劉敬春剪下這串葡萄,熱情地招呼記者嘗嘗。盛情難卻,記者拈起一枚放入口中,汁液豐富,鮮甜可口。
“別個的葡萄都沒了,我的還有,就能賣出高價錢。明年,我要多弄點這種,還要再承包一個200畝的柑桔園。等巫大高速(巫山至大昌高速公路)和鄭渝高鐵修好,這些水果絕對不愁賣。現在葡萄園忙的時候,都要請十幾個貧困戶來幫工,産業規模大了,肯定能帶動更多鄉親們過上好日子。”談到未來,劉敬春充滿了憧憬。
現在的劉敬春,走在村里昂首挺胸,前不久,還作為鎮裏的脫貧代表,參加了巫山縣“我的脫貧故事”報告會,成了四里八鄉出名的致富能人。
農村婦女上家政課 爭做“巫山紅葉姐”
安坪村村民王仁秀今年6月參加了技能培訓,準備出去找一份家政服務工作。通訊員 程浩 攝
“免費給我們上課,還能給我們介紹工作,有這麼好的事?”今年6月,在聽説村裏專門給留守婦女開班授課的時候,王仁秀覺得不可思議。
王仁秀今年49歲,住在安坪村三社,是貧困戶,家裏兩個老人生病,長期需要吃藥,還有個兒子剛上小學四年級,兩口子以前在外面工廠做做零工,因為沒得技術,也掙不到啥子錢。今年,受益於生態搬遷政策,王仁秀家才從舊房子搬到了新樓房。
王仁秀參加的是“巫山紅葉姐”培訓,主要是教這些農村婦女做家政,包括保潔、清掃、養老護理、病人護理、育嬰等。
“工資從3500元—8000元不等,如果有突出的專業技能,可能會更高。”在鎮上公開的信息裏,家政服務崗位一直處於緊缺狀態,這些崗位有巫山縣城的,也有重慶主城區的。
和王仁秀一起上課的還有30來個農村婦女,年齡大多數在40歲到50歲之間。“政府組織的‘巫山紅葉姐’培訓,就是充分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婦女,孩子已經上學甚至外出打工,可以脫身去找一份工作幫家庭增收,是為她們量身打造的。”安坪村婦聯主席陳毅説。
事實上,巫山的“紅葉姐”並不止王仁秀她們,在整個巫山,共有上萬名“紅葉姐”。
“大家都知道巫山紅葉,‘紅葉姐’這個名字很巫山,也很容易被外界接受。”巫山縣就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紅葉姐”是繼“巫山建工”、“巫山縫紉”勞務品牌之後,重點為巫山留守婦女打造的家政服務品牌。
巫山縣正充分挖掘農村富餘勞動力,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通過就業轉移,以及品牌化發展道路,讓“巫山紅葉姐”成為脫貧的增長點和形象牌。截至目前,巫山縣累計培訓“巫山紅葉姐”1萬餘人,就業率98%,年人均收入達4.5萬元。
“等把新房子收拾好後,我想找一份家政工作做,一個月掙個3000多元,就很滿足了。”上了一個月的課,王仁秀對自己的能力底氣很足,也充滿了期待。
“未來,我們要讓‘紅葉姐’叫響全國,提高外出就業能力,穩定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表示。
扶志加扶智,輸血加造血,創業加就業,巫山雙龍鎮的幹部和村民上下一心,正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奮力奔跑。(記者 李斌 佘振芳)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