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黔江黑溪“枇杷園”立體種養致富有方

2017-11-10 15:29:36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枇杷鮮果採摘 花蕊釀蜜制茶 林下養雞産蛋 黔江黑溪“枇杷園”立體種養致富有方  

  “大約在10天后,枇杷花進入盛開季節,就要請工人梳花了。梳掉的花,又可以加工成枇杷花茶。這種茶的市場價比黃金還貴,特別搶手。”11月1日,黔江區黑溪鎮改革村白沙枇杷園,業主周晴一邊觀察枇杷花開情況一邊告訴重慶日報記者。

  近年來,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目標,黑溪鎮改革村大力發展立體生態效益農業,枇杷鮮果採摘、花蕊釀蜜制茶、林下養雞産蛋成為改革村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白沙枇杷落戶黑溪

  周晴是浙江省溫州市人,高中畢業後便自己創業,期間與來自黔江黑溪鎮改革村的王霞相戀並成婚。2010年春節,周晴隨王霞回改革村探親,被黔江的山水風光所陶醉,當看到當地大片荒蕪的田土時,他感到很可惜。根據黔江的農作物生長情況,他發現這裡與溫州的溫差差不多,空氣品質還更好,很適合種植溫州的白沙枇杷。周晴打聽好土地流轉價格後,特地用塑膠袋裝一些泥土帶回溫州,拿到農業部門進行檢測,發現兩地土地酸鹼值基本吻合。

  當年秋季,周晴再次來到改革村,流轉了300畝土地,栽下了從溫州購來的1萬株白沙枇杷苗,總投入50余萬元。

  單一水果帶出立體經濟

  枇杷一般要4年才投産,開始的連續4年中,周晴的基地只有不停的支出,沒有收入,他有些著急了。2014年初,當地政府領導到基地調研,發現枇杷還沒長成林,可以套種農作物和發展養殖。

  經點撥,周晴便在基地套種玉米,餵養了2000隻土雞,當年就帶來10余萬元的收入,解決了基地全年的生産投入。他又買來20桶中蜂,放置在枇杷園裏。

  2015年,周晴的枇杷園正式投産,由於枇杷儲存期短,基地又沒有凍庫,當地政府和區級相關部門除號召大家到基地採摘外,還將這些枇杷納入到“親戚田園”電商平臺上銷售。

  “養雞可以為園子除草除蟲,雞的糞便還可以增肥土壤。”周晴林下養雞嘗到甜頭,第二年又流轉200畝土地種植枇杷,還試種了50畝楊梅,餵養土雞4000隻,並先後成立豐非白沙枇杷種植專業合作社、黔江區白沙枇杷種植專業技術協會。

  2016年11月14日,周晴看到一則消息——《浙江這種花“貴如黃金”,每公斤售價竟達6萬元》,他發現,文中所指的這種花,就是白沙枇杷花。這讓周晴眼前一亮——原來他梳掉很多花,就是在丟“黃金”啊!於是,他當即抽出時間回浙江學習枇杷花茶的製作工藝。去冬今春,周晴在枇杷花盛開時,特意將梳掉的枇杷花晾幹,製成枇杷花茶銷售。

  “今年,梳花制茶可收入30萬元,採摘鮮果的收入已達到120余萬元,林下養殖的3000隻綠殼蛋雞、3000隻土雞可賣40萬元,餵養的180桶中蜂可賣蜂蜜20萬元。”周晴喜笑顏開地算著一筆筆賬。

  立體模式輻射周邊

  “我是在打工期間,學到了枇杷種植技術。”村民羅雲華肢體殘疾,是建卡貧困戶。自周晴的枇杷園投産後,他和老伴一直在基地打工,每人每月有1000多元的務工收入,這讓他在2015年就脫了貧。

  2015年,羅雲華在周晴的帶動和幫扶,也將自家的10畝責任地種上枇杷,“正式投産後,每年收入15萬元不成問題。”

  “周晴的枇杷園帶出多種林下經濟,真正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村莊增綠的生態産業。目前,村裏其他由周晴帶動起來的枇杷種植戶,也在紛紛效倣周晴的立體種養模式。”改革村村主任王玖章説,白沙枇杷園落戶改革村後,不僅讓村民的撂荒地産生了效益,還增加了村民的務工收入,並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村民回家發展枇杷産業。

  李勝權是白沙枇杷種植專業技術協會會員,今年,他在中塘鄉迎新村流轉村民荒山荒地200畝,用於種植白沙枇杷,“前3年準備在枇杷地裏套種高澱粉紅薯和蜜本南瓜,成林後,餵養5000隻野山雞,養蜜蜂50桶。”

  目前,周晴又把目光放在了鄉村旅遊上,正在規劃建設生態園農莊停車場、籃球場、夕陽攝影點、休閒步道亭、燈飾等配套設施。“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我要發揮好一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擴大枇杷園到1000畝以上,擴大土雞、野山雞、鵝鴨、飛鴿、中蜂等立體養殖規模,打造一個集採摘、加工、觀光、垂釣、餐飲、會議、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生態産業園。”周晴信心滿滿地説。(記者 王翔 通訊員 李詩素 蒲冬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