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千年石柱苦黃連開啟甜蜜事業

2017-11-24 15:03:12 | 來源:農民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p66_b

黃連種植的發源地之一、位於海拔1900多米的石柱縣黃水鎮大風堡村。楊倫攝

  小時候,但凡腹痛瀉痢、口舌生瘡,喝下一碗黃連,苦痛頓消。沒想到良藥黃連,成材竟然要歷經2年的育苗、5年的精心栽種和收穫後的72道工序才能入市。正是立冬時節,記者走進久負盛名的黃連之鄉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真切感受到這個今年剛剛入選我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石柱千年黃連生産系統,正在給一方百姓帶來甜蜜的生活和幸福。石柱縣委、縣政府要以黃連這個我國千年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為引擎,在十三五期間積極打造“康養石柱”,以綠色崛起,聚集多方資源,推動産業系統全方位融合發展,振興石柱鄉村,讓苦黃連成為石柱百姓甜蜜生活的大事業。

  得天獨厚優勢,永續發展古法

  石柱縣是我國革命老區,武陵山區國家級貧困縣,還是黃連原始産地,國內外著名的黃連之鄉,其黃連種植與商貿歷史悠久。黃連最早見於東漢《神農本草經》,長江流域幾乎各省都有,但唯有石柱以品種優、産量大而聞名天下,自古就是朝廷貢品,據文獻記載,唐天寶元年(西元742年),石柱上貢黃連10斤。而石柱大規模人工栽培黃連始於元末明初,迄今約700年。明代中期石柱黃連的栽種技術已很完善,明代後期石柱黃水壩場已成為我國黃連集散地。

  黃連種植,要求嚴苛,而石柱縣種植黃連得天獨厚,境內有70萬畝海拔1000-1900米的山地適宜種植。走進石柱縣海拔1900多米的大風堡萬勝壩,長期在石柱鄉間調研的西南大學田阡教授指著層林盡染的長青大樹告訴記者,這裡是石柱黃連種植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石柱連農就注重保護生態平衡,採取種連還林方式,留下了這片富饒的森林。地理條件制約著黃連的品質,根據黃連生長特性,連農會選擇海拔1000-1800米之間的喜陰、喜肥、喜水的陰山或日曬時間短的半陽山,且土壤腐殖質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山腰林下搭棚種植。“栽連必栽樹,起連還山,永續輪作”始終是石柱連農祖祖輩輩的家訓。黃連育苗要2年才能完成,之後搭棚移栽,連農遵循古制都會在砍伐的每棵樹下搭建棚樁旁栽下一棵樹苗,黃連5年才能收穫一茬,種下的樹苗基本成林,10年兩茬後就不能再種黃連,要經過10年修復才能再種黃連,樹木和黃連一同生長,還起到了給黃連遮蔭的效果。20年樹木早已鬱鬱蔥蔥,如此往復連農得以與大自然和諧共生永續利用。至今,石柱縣境內16個鄉鎮種植黃連5.76萬畝,9個核心鄉鎮依舊沿用的是傳統的“搭棚遮蔭、掘洞藏種、挖坑炕連、竹籠脫毛”等種植和加工方法,也因此使石柱黃連傳統生産系統呈現出包括由生物、地文、天象、水文等組成的多樣化的農業自然景觀,和由歷史遺跡、民俗風情、史事傳説等人文景觀。

  全球市場晴雨錶,戶均收入3萬元

  300多年前就是商賈雲集的黃水鎮,如今以其土家族特有的俊逸靈秀城鎮佈局和新興的康養休閒吸引著八方來客。走進“中國黃連市場”,讀著大門口醒目的長對聯:“生長兩千多天沐雨雪風霜經歷春夏秋冬,世居六百餘年屬正品地道普救東西南北。”縣人大主任李燕明自豪地説,種黃連很辛苦,從育苗到收穫要歷經7個春夏秋冬2000多個日夜,但高海拔的山地使得自古以來栽種黃連成為石柱農民唯一的生計,種出的黃連可以説是天下最道地的。市場自1984年建設以來,東西南北的各地客商每天往來不絕,是中國最大的黃連市場,也是全球黃連的晴雨錶。石柱黃連原料産量佔全國的60%,市場交易量佔全球的80%以上,年交易額5億多元,在黃連市場上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只要我們這裡黃連價格波動,全球黃連價格就會跟著變化。目前,石柱年收黃連1萬畝,年産黃連3000多噸,3萬多農民、500個經營者共享著黃連紅利。去年石柱縣種植黃連的農戶收入5億多元,戶均收入3萬元,主産區農戶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今年前三季度黃連上市總量3652噸,成交量3164噸,交易總額42億元。

  問計專家把脈發展,實現從藥用到廚用跨越發展

  為深耕黃連産業,近年來石柱縣積極與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建成全國最大的黃連生産、科研和教學基地,申報技術發明專利27項,建立標準化生産示範區4000畝,建起了黃連種質資源圃,積極培育黃連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企業。石柱黃連,這個土家族特産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後,農民種植黃連的收益也得以大大提高。但如何把這個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千年國藥道地黃連發揚光大,讓黃連這個支柱産業在富裕農民的同時富裕石柱全縣?在黨的十九大召開20天后,借著中國農學會農業文化遺産分會在石柱縣召開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學術研討會之機,縣委、縣政府召開石柱黃連遺産保護與發展專家諮詢會,邀請長期從事農業文化遺産保護研究與實踐的知名專家到石柱考察並問診把脈。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重慶石柱黃連生産系統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是石柱土家族農民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千百年來石柱黃連生産成為産區農民的生計來源,進一步保護傳承發展黃連傳統生産系統,對武陵山區脫貧致富意義重大。守住並光大老祖宗留傳至今的這份寶貴活態遺産,深入挖掘其豐富價值,傳承弘揚中國中藥文化,開發拓展農業遺産多種功能性,需要政府、農民群眾、科研機構、社會企業等共同努力,為此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科學諮詢主席閔慶文建議,當務之急應充分利用好自治縣的特性和權利,建立專門的領導機構,形成多部門、多學科協同配合開展研究保護的工作機制。閔慶文提醒,對於現代意義上的傳承要更多地挖掘傳統技術和傳承的文化內涵,特別要區別遺産地黃連産業和一般地域産業的價值,注重開拓農業文化遺産的高端市場,並讓遺産地的農民真正從中獲益。目前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中還沒有中藥材類型,希望能在“世遺”的大家庭裏看到石柱黃連。

  農業文化遺産,是關乎人類未來的遺産,我國著名生態專家駱世明教授説,傳統農業中的優秀精華對於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建議應系統梳理黃連生態種植系統700多年的經驗,揭示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借鑒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農業方法及其巧妙的機理,建立激勵機制,挖掘更多黃連系統中的民居、服飾、飲食以及婚喪嫁娶上的獨特文化,讓傳統生態智慧為今天的生産、生活服務。

  新中國第一位農學博士、農業部農業文化遺産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曹幸穗研究員説,石柱黃連不僅在國內有定價權,對世界黃連市場上的價格能産生影響,這樣的農産品在我國並不多。建議加強對獨有品種資源的保護,進一步挖掘黃連人類文化遺産的價值,特別是挖掘黃連的醫藥文化價值以及其對人類疾病預防的貢獻,實現從藥用到廚用的跨越。

  光大道地國藥,讓遺産成為振興鄉村新動能

  石柱縣縣長左軍感謝各位專家對保護髮展石柱黃連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的真知灼見。他表示,下一步石柱縣將用3年時間,瞄準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這個目標全力衝刺。將按照各位專家的意見,加大對農業文化遺産及相關生産方式、生物多樣性、知識體系、文化多樣性以及農業景觀的發掘、保護與開發力度,建設“重慶石柱黃連種植系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生態保護基地;大力發展以黃連農耕文化為主的休閒農業,完善去年提出的“發展康養産業,發展康養經濟,建設康養石柱”發展思路,打造新興支柱産業;建設黃連遺産旅遊景觀,打造出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高品質旅遊景點;加快推進黃連産業園區建設,拓展産業的多功能性,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黃連精深加工發展;加快推進黃連系列專利技術開發,聚集多方資源,推動黃連全産業鏈體系全面融合發展;增加連農收入,讓黃連這個文化遺産成為振興石柱新動能,把苦黃連建成石柱綠色、甜蜜的大事業,打贏扶貧攻堅戰。(本報記者鄭驚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