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法制安全>正文

重慶開創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新格局

2017-11-27 15:51:29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朱明達 | 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自2015年8月國家禁毒委部署開展社區戒毒社區康復“8·31”工程,制定全國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五年規劃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和禁毒部門高度重視,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毒品治理體系,創新禁毒工作措施,探索社區戒毒取得新成效。    

  領導重視齊抓共管 建起社區戒毒工作長效機制   

  按照重慶市委、市政府部署,市禁毒委成立了以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成員單位負責人參與的“8·31”工程領導小組。市禁毒辦、市綜治辦等11個成員單位聯合製定下發《重慶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五年規劃》,對“8·31”工程進一步細化,並在全市建立了市禁毒辦領導對口聯繫重點區縣、區縣禁毒委領導分片負責、禁毒委成員單位對口扶持、鄉鎮街道“一把手”牽頭負責的責任體系。   

  重慶市政府要求,各區縣每月向市禁毒辦報告“8·31”工程推進情況,對推進工作滯後的區縣,則要進行約談、督辦。在強化領導責任擔當的同時,重慶市還建立起以黨委政府為主導,街道和成員單位齊抓共管的社區戒毒機制。   

  在市級層面,市委、市政府為市禁毒辦增設了專職副主任,專門負責社會化禁毒工作的協調推動。市公安局為禁毒總隊增設了禁吸戒毒支隊,落實20名政法專項編制,專門負責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及吸毒人員網格化服務管理。   

  同時,市委、市政府和各級區縣政府加大資金投入,配備禁毒專(兼)職工作人員5500余名,其中專職人員2500余名,全市24個區縣實現禁毒辦實體化。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社區戒毒社區康復辦公室1000余個、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站3200余個,全面建成了“市級、區縣、鎮街、社區”四級隊伍架構和工作網絡,並分期分級對全市禁毒社工骨幹開展培訓100余場3000人次,組織開展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優秀教案、優秀禁毒專職社工、優秀禁毒專職幹部等評選活動。   

  打造信息平臺 讓信息數據為社區戒毒工作服務   

  重慶市著力打造重慶市數據禁毒應用平臺,搭建協作共享平臺和網格管理平臺,實現了公安、司法、民政、衛生等成員單位數據標準統一,人員信息、現實狀況、就醫就學情況、維持治療情況等社會活動資源的整合,形成以公安為主,成員單位信息共享共建機制。   

  公安民警、成員單位工作人員、禁毒社工手機上安裝軟體,可對工作進行智慧化調度、可視化管理、扁平化指揮,實現信息實時採集和指令及時推送;戒毒康復人員也可以通過該軟體,實時更新幫扶需求信息,並自動推送至幫扶責任人;對在外地的戒毒康復人員,可通過該軟體實現遠程談話和尿檢信息上傳等,實現“問題+平臺”定向解決機制,有效解決了異地執行難題。   

  通過協作共享平臺,各部門建立完善了協作配合機制以及“每月交換數據、每季度通報情況、每半年召開聯席會議”的“三定”工作制度,實現協作共享、整體聯動。   

  搭建網格管理平臺,建立網格人口信息冊,重慶市實現了吸毒人員基本群體、特殊群體、流動群體三項詳實信息入庫。目前,已統籌全市7.7萬個網格和16.7萬名網格員,對網格內吸毒人員逐一落實了管控措施。   

  各職能部門還圍繞戒毒康復人員的就業、心理疏導等方面,2016年至今,累計開展技能培訓指導1.49萬人次,提供低保救助1.01萬人次,提供心理諮詢疏導9500余人次。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0個社區康復人員職業培訓基地,對3000余名戒毒康復人員開展了職業技能培訓,建成就業安置基地和安置點291個,6.64萬人實現就業。   

  針對性創新工作方法 幫助戒毒康復人員回歸社會   

  針對戒毒康復人員接收、管控、幫扶、處置四個環節,重慶市創新方法舉措,實施“必送必接”“ 三色量化”“對口聯繫”“應收盡收”四項舉措,實現了全程無縫銜接和有效管控幫扶。   

  公安機關和戒毒場所通過“必送必接”無縫銜接,有效掌握相關人員信息,區縣禁毒部門則提前與出所人員家屬取得聯繫,按期到戒毒康復場所配合出所人員辦理出所手續,並將出所人員送至執行地社區戒毒康復辦公室,從源頭上防止脫管失控。解決戒毒康復人員按期報到率低的問題。   

  針對戒毒康復人員管控,將戒毒康復人員細化為“重點對象(紅色)、幫教對象(黃色)、轉化對象(藍色)”,實行“三色量化”動態管理。   

  對“藍色”人員,納入重點人口管理和一般動態管控;對“黃色”人員,每月見面核查、按期尿檢,適時心理疏導;對“服從率”不高、有肇事肇禍傾向的“紅色”人員,加大跟蹤監管力度,縮短尿檢週期,提高談話頻次,每旬見面核查,每月風險評估,確保及時有效預防。   

  同時,在戒毒康復人員管控責任所在地鄉鎮(街道),成立由黨員幹部牽頭負責的幫扶工作組,實行“一對一”對口聯繫制度和“6+X”(聯合公安、綜治、衛生、人社、司法和禁毒專幹,組成基礎幫扶力量,再根據吸毒人員創業就業、就醫就學等實際需求,因人而異,視情增加工商、稅務、民政、農技等部門,落實幫扶措施)菜單式服務。由責任黨員幹部牽頭,會同公安、綜治等成員單位工作人員,組成幫扶小組,主動上門溝通,主動提供服務,針對性落實臨時救助、就業扶持、技能培訓和崗位推薦等幫扶措施,真正做到“一人一策,精準幫扶”。(供稿 重慶市公安局 編輯 高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