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百姓故事:深山村支書
匡後明是土生土長的石鑼人,65歲,1986年起擔任石鑼村村支書。30年裏,他帶領石鑼村的村民在“脫貧”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搭上女兒的彩禮錢把公路修進村,值!”
石鑼村位於大巴山深處,村委會距離巫溪縣城72公里,距離鄉場鎮20公里,海拔從600米到1600米不等,當地人説這是一個“挂”在陡坡上的村子。
2000年以前,村裏不通公路,村裏人要出一趟門,得手腳並用,沿著陡坡上下爬;肥豬要變成錢,得宰了一點一點往下背;年輕媳婦要生孩子,得捆在擔架上,七八個男人一步一步往下抬。
“要致富,先修路!”1999年,匡後明經過深思熟慮,號召全村老百姓集資修路。當年農曆9月26日,公路開工,全村680名主要勞動力全部出動。
在懸崖峭壁上挖出一條路並非易事。“走哦,上工啰!”每天天剛濛濛亮,匡後明低沉的吆喝聲就開始在山坳中回蕩。“餓了就燒堆火,埋幾個紅苕烤熟充饑,渴了就接山上的泉水喝……”歷時14個月,他硬是帶著村民用鋤頭、撮箕這些最原始的工具,靠肩挑背磨,在懸崖上鑿出了一條盤山公路。2000年冬月,這條17公里長的公路終於通車了。
“現在想起來都寒酸。”匡後明説,當年修路國家只支持了炸藥費30萬元,800多名村民人均集資100元、義務投勞145個工日。施工臨近結束時,施工員姚世才被8000多斤重的石磙挂倒,差點喪命,匡後明二話沒説就把他背到了鄉衛生院救治。出院時,匡後明寫了2000元醫藥費欠條。直到第二年,他用小女兒婆家給的2000元彩禮錢才還清了這筆債。
“群眾爭,我讓;群眾觀望,我帶頭;不愁産業發展不起來。”
路修通了,村裏就有了發展産業的條件。但不少村民仍然貧困,主要是發展産業的意識不強。
2013年,當地政府鼓勵發展山羊産業,群眾猶豫觀望,遲遲沒有行動。匡後明和幾個村幹部商議:“必須要人帶頭,讓村民看到養羊的效益。”7月,他自己投入12萬多元,在全村辦起了第一個山羊養殖場,餵養60頭能繁母羊。2014年,母羊一下崽,加之又購進100頭,養殖場一下子有了248頭羊。當年年底他出售公羊21頭,收入了2萬多元。
這下,村民們來勁了。李仁樹、張明申20多戶都效倣他開辦了較大規模的山羊養殖場,每年都能掙兩三萬元。目前,石鑼村山羊養殖戶發展到了58戶,總存欄量達到3000余只。
看到貧困戶發展不起來,匡後明就把自己的能繁母羊借給他們,三年後只還回這只羊,死了算匡後明的。三年來,匡後明借給陳清吉、李昌銀等11戶貧困戶母羊132隻,如今這些貧困戶都已發展到30頭左右,一年能掙兩三千元。
2014年,村裏發展核桃種植,匡後明帶頭種植60畝。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種植4500畝,12萬多株。今年,首批大苗已開始挂果。匡後明保守預計,2018年到達豐産期後,核桃畝産值將達3000元以上,村裏180多戶種植戶戶均可收入3萬元左右。
今年,縣裏撥款20萬元支持石鑼村在核桃林種植300畝魔芋,老百姓積極性很高,爭著要魔芋種,匡後明一個也沒要,他自己花錢去買了幾百斤。
除種植魔芋外,匡後明已經規劃今年冬天在核桃林裏種植500畝紅三葉。紅三葉成本低,花期長,葉片可作飼料發展養殖,長達8個月的鮮花期可飼養蜜蜂,一舉多得,投入少,利潤高。
2009年,石鑼村也在當地政府引導下組建了農村資金互助社,匡後明擔任理事長。扶貧互助金總額111.3萬元,由當地財政扶貧資金40萬元、村集體組織公積金10萬元和農戶入股資金61.3萬元組成,入社農戶167戶,其中貧困戶58戶。
為保證每筆錢都能用到實處,匡後明對村民們的情況瞭如指掌:誰是真的急需用錢,借款後能不能及時還上,他都一清二楚。
在石鑼村,資金互助社真正起到了助農脫貧的“及時雨”作用:從2009年組建至今,石鑼村資金互助社已滾動發放貸款500余筆、500余萬元,其中貧困戶獲得貸款230人(次)250萬元,沒有一筆呆賬壞賬。
靠著從資金互助社兩次借來啟動資金,五社貧困戶喬光榮成功發展烤煙和山羊産業,並於2015年底成功摘掉貧困戶“帽子”。貧困戶喬玉聯靠著從資金互助社借來的2萬元建起了農家樂,一年收入可達1.5萬元……
2015年底,石鑼村人均純收入達到7602元,實現整村脫貧。
“只要有人資助窮娃兒多讀點書,説多少好話都值得。”
其實,匡後明家境不差。兩兒兩女都在外做生意,特別是大女兒何曉琳在廣州開了個五金廠,經常打電話讓他趕緊退休去廣州養老。
但他根本走不開。石鑼村面積42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224戶1024人中,就有建卡貧困戶69戶247人。其中,因學致貧的家庭達27戶。像這樣的家庭,如果能解決孩子讀書的費用,就有了脫貧的希望。如何解決呢?匡後明把腦筋動到了自己的大女兒身上。
“大女子,你天天説要孝敬我,那就先幫我做件事。”2014年初,他打電話告訴何曉琳,三社貧困戶王耀福家有一兒一女,分別讀小學和高中,患有嚴重風濕和胃病的王耀福除要負擔兒女學費外,還要供養老丈人,維持不下去了。他要大女兒每年資助王家學費2500元,一直到王家讀小學的兒子高中畢業為止。懂事的大女兒啥也沒多説就答應了,但老伴想不通,天天在家念叨:“我屋女子掙的錢,各人用不到,咋就給了別人呢?”
“只要找得到人資助這些貧困娃娃讀書,説多少好話都要得。”這些年,無論是到縣上開會,還是去鄉里辦事,匡後明逢人就“化緣”,在他的奔波下,王耀福、謝宗國、朱德金、李仁樹、王文芝等10余戶極度困難家庭的孩子有了熱心人資助。
2017年,匡後明獲得“富民興渝”貢獻獎。“這是對我的鼓勵,更是賦予我更大的責任。”接過獎章的第二日一早,他就登上了從重慶回巫溪的大巴車:“村裏有事,我要儘快趕回去和大家商量。”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