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能源環保>正文

一期整治工程完成 水體黑臭基本消除

2017-12-08 15:16:09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一期整治工程完成,水體黑臭基本消除 水清岸綠的跳磴河“歸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7-12-08-0022_副本

一期整治工程完成後,跳磴河的水變清了。記者 陳維燈 攝

  初冬時節,寒風拂面。重慶九龍坡區,跳磴河華岩段,74歲的葉慶美徜徉在河畔;河中,清清的河水打著旋兒緩緩流淌。

  自小在河邊長大,葉慶美卻已記不起有多少年沒見著清清的跳磴河了,“這河水發黑髮臭,總有30年了吧?”

  如今,水質清澈的跳磴河終於“回來”了。

  “消失”的跳磴河

  跳蹬河發源於沙坪壩區歌樂山獅子岩,幹流全長25.75公里,主要流經九龍坡區華岩鎮和大渡口區跳磴鎮,並在跳磴鎮小南海注入長江,是長江一級支流。

  跳磴河不長,流域面積也不大,但流經之地卻是重慶主城區主要的工業企業聚集區之一。特別是九龍坡區境內的14.15公里河段,沿岸更是聚集了眾多工業企業,居住著大量人口。

  在葉慶美記憶裏,早年的跳磴河清澈見底、魚蝦成群,河畔是周邊居民茶余飯後嬉戲玩耍、散步休閒的好去處。

  可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大量小企業、小作坊開始向跳磴河沿岸聚集,一大批小廠房如雨後春筍般密密麻麻佔據了兩岸的土地。

  這些小企業、小作坊為了最大限度擴展自己的空間,紛紛用鋼架和預製板、彩鋼板在跳磴河河道上方搭建出懸空的廠房。預製板和彩鋼板幾乎將河面完全遮蔽,久而久之,跳磴河一些河段從地面上“消失”了。

  “消失”的跳磴河成了預製板和彩鋼板下的一條“暗河”,也成了沿岸工業企業、居民排放生産和生活廢水的臭水溝。

  周邊居民為此怨聲載道,這一現象也引起了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的關注。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于4月12日向重慶反饋督察意見時提出,重慶部分區縣城區河流和河段存在黑臭水體、個別黑臭水體整治進度較為滯後,並要求跳磴河在今年年底實現基本消除黑臭。

  1000多個排污口

  要如何才能消除經年累月的污染造成的黑臭,又如何才能恢復跳磴河的生態環境,讓流水清清的跳磴河回到市民身邊呢?

  “要治理跳磴河,首先必須找出污染的根源。”桃花溪市政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森林是曾經被稱為“重慶龍須溝”的桃花溪“蝶變”的親歷者。自今年年初接下了跳磴河整治工程這個“燙手山芋”後,張森林和他的團隊就沒有了週末和節假日。

  經過實地查看、走訪跳磴河沿岸和查閱資料,張森林和同事們發現,造成跳磴河污染的主要原因有:沿河建築多,河道侵佔嚴重;片區管網複雜,下排體系混亂;污水管網缺損嚴重,大量污水直排;還有大量生活垃圾隨意傾倒至河道。

  “九龍坡區段14.15公里,就有1000多個排污口,平均10米左右就有一個。”張森林介紹,加上河道被垃圾堵塞嚴重,河底淤積了大量底泥,跳磴河許多河段成了一潭死水。

  “那時候河水又黑又臭,聞了隔夜飯都能吐出來。”75歲的景宗祥世居河畔,他這樣向記者介紹。

  分三期進行綜合治理

  九龍坡區決定舉全區之力,投入23億元,分三期對跳磴河進行綜合治理。

  一期工程計劃完成建設投資1.2億元,主要工作為拆除侵佔河道的建築、新建管網和清淤,在今年底內基本消除跳磴河黑臭;二期工程計劃2018年竣工,全面完成跳磴河綜合治理;三期工程計劃2020年竣工,恢復河道生態系統,形成長效管護機制,實現跳磴河“長治久清”。

  “實際做起來,遠比想像中困難。”張森林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該片區管網複雜、下排體系混亂,給新建和擴建管網造成了諸多困難。

  張森林記得,在跳磴河華岩段施工時,挖掘機一下就挖斷了原有污水管,污水噴涌而出,“直接原因是污水管網原建設方提供的圖紙和實際情況嚴重不符。”

  挖斷了污水管,張森林和同事們只得用抽水泵將污水再抽入污水井,還要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

  從9月份開始施工至今,張森林和他的同事們一直都在夜以繼日地工作,因為睡眠嚴重不足,很多人都有了一雙“熊貓眼”。不僅如此,由於每天呆在河道裏,每個人的身上,都散發著一股淤泥的腐臭味。

  目前,跳磴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張森林和同事們共清淤8600米,鋪設管網3060米,拓寬河道1530米,新建步道6000米,完成了對沿河排污口污水的截污,並開始著手對河流兩岸進行生態修復。

  如今,跳磴河水體已不再黑臭。在跳磴河華岩段、恒景天園段等不少地方,茶余飯後到河畔散步、休閒的居民越來越多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