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法制安全>正文

重慶警方破獲涉案千萬元保健品詐騙案

2017-12-11 11:14:09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關愛”背後有圈套——重慶警方破獲涉案 千萬元保健品詐騙案

  12月10日,重慶市公安局發佈消息稱,日前我市警方在多地同時收網,破獲假冒醫院專家銷售保健品系列詐騙案,共打掉犯罪團夥16個,搗毀詐騙窩點3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23人。

  本案中不少人被騙幾萬甚至幾十萬元,就是因為輕信了網上“專家”的緣故。警方為此提醒市民,一定要到正規藥店購買保健品。

  1、誘騙老人購買上萬元藥品

  “你好,是朱先生對吧?咱們這個治療糖尿病的特效藥一份10克100天的用量,國家規定的基準藥價8360元,您今天訂購每份可以享受2000元健康基金,兩份你支付12720元就可以了……”

  2016年底以來,我市公安機關陸續發現本市各地針對老人、病患群體銷售保健品的詐騙案件多發。犯罪嫌疑人非法獲取老人、病患群體個人信息,冒充北京“301醫院”等醫療機構的專家教授,通過電話或微信,對老年、病患群體進行“關愛式”問診,在逐步獲取受害人信任後,用廉價的健字號藥品或“三無”藥品冒充特效藥高價出售,並持續對患者進行“指導”使用,誘騙受害人購買上萬甚至十幾萬元藥品,社會危害嚴重。

  今年3月,按照公安部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傳統盜搶騙犯罪等“三打擊一整治”專項行動工作部署,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牽頭成立了專案組,對此類案件開展調查。

  2、網上“專家”實為無業青年

  警方調查發現,許多被騙市民都在一個名叫“紀本章”的專家那裏諮詢過。這個號稱“紅墻國醫”醫療機構教授的“紀本章”是誰呢?事實上,“他”不是一個人,更不是什麼醫學權威,而是這起電信網絡詐騙窩案的虛擬代言人,實際身份多為無業青年。

  專案組通過研判,一條條線索被梳理出來,專案組再將線索推送給屬地公安機關,予以落地偵查、實施抓捕。

  河北、江西、福建、吉林、遼寧、廣東……10余個城市,上萬公里,經過10個月的全力偵辦,各地陸續收網,共打掉犯罪團夥16個,搗毀詐騙窩點3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23人,核破案件上萬件,涉案金額上千萬元。

  3、不要輕信“醫保返現”“特效藥”等騙術

  據辦案民警介紹,這些詐騙團夥的一個又一個操作間辦公桌上都放著“話術”劇本,很多打電話或發微信“問診”的業務員,只有高中甚至小學文化水準。他們只是照本宣科,每種套路都有幾十上百句現成臺詞,複製粘貼就能一鍵發送。場景設計、聊天內容都有詳細標注,受害人可能提到的問題,都有應對方案。

  不同類型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也都有各自的專屬“話術+劇本”——銷售保健品的,根據賣的是化糖養胰藥,還是羊奶粉、小球藻,列出各自專業術語,再在每句臺詞結尾標注情緒、語氣,如何讚美客戶、關愛客戶、誇大病情恐嚇客戶。這種詐騙主要針對老年群體,受騙老人一買就是上萬甚至十幾萬元。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警方提醒市民,所謂的“醫保返現”“特效藥”“高價回購”等均為騙子的話術,不要輕信;在購物、就醫等過程中,謹慎填寫個人信息,嚴防洩露。

  相關連結>>

  上百句問診臺詞,複製粘貼一鍵發送

  業務員:你好,是上海的朱先生對吧?

  受害者:對。

  業務員:你剛來電諮詢××粉,是你自己要使用?還是給家裏人使用?

  受害者:我自己。

  業務員:好的,那咱們的書本內容你看完了沒有?

  受害者:看完了。

  業務員:那你注意到我們書上的好消息沒?(訂購10克××粉可以享受健康基金2000元)受害者:看到了。

  業務員:嗯,咱們××粉是國藥,天然純粹,臨床應用對肝膽病、眼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和癌症腫瘤等五大類疾病療效確切。用法獨特:可口服,可外用……

  受害者:多少錢?

  業務員:咱們××粉一份10克100天的用量,國家規定的基準藥價8360元,您今天訂購可以享受健康基金2000元,100天用量的××粉只要6360元就可以了。

  受害者:好的,怎麼訂購?

  業務員:叔叔是這樣的,由於最近××粉數量稀少,很多老患者都是提前2-3個月就開始預定了,考慮到這點,我們廠家規定個人最多可以申購2份,一個家庭最多可以申購4份。

  受害者:哦。

  業務員:那您要申購幾份?而且你今天申購每份都可以享受2000元健康基金。

  受害者:那就來2份吧。

  業務員:好的,叔叔一份是10克100天6360元,兩份你支付12720元就可以了。

  以上內容,是詐騙團夥中的業務員與受害者之間的通話記錄。(據澎湃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