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要聞>正文

三産融合助推 重慶鄉村振興

2017-12-20 12:59:59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頭條下文字】三産融合助推 重慶鄉村振興

梁平區現代漁業示範園核心區    (本報資料圖片)

  冬季的巴渝大地,依然色彩斑斕、風景如畫。

  在重慶潼南區柏梓鎮檸檬種植基地,黃澄澄的果實綴滿枝頭,空氣中瀰漫著清香。還沒到週末,這裡就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遊客前來觀光、採摘。這裡出産的檸檬,還有許多會被打包裝運,一部分賣到世界各地,另一部分送入附近的加工廠,變成檸檬精油、果汁、水果茶等産品。

  一顆顆品質上乘的檸檬,將種植業、加工業、旅遊業緊密地連在一起,這正是我市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把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作為一大主導産業來抓,力促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在部分鄉鎮,三産融合已見雛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産+加工+銷售”一條龍産業鏈,“吃、住、玩、土、特、奇、鮮”的休閒農業鏈。

  1 發展從轉方式調結構開始

  【案例】今年,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農民冉紅兵和花田梯田、花田貢米在央視紀錄片中露臉,一下子成為“網紅”。

  以前,花田米品質雖好,但是不成規模、沒有品牌,賣不起好價錢。花田鄉通過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採用“有機稻+鴨”種植模式,全程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復活”了七八百年前的貢米,並通過了有機食品認證和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精品包裝的花田貢米最低售價每公斤達50元,稻田裏放養的麻旺麻鴨也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在打造“花田貢米”品牌的同時,花田鄉又依託層層疊疊的梯田發展起了鄉村旅遊。在何家岩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之後,這裡知名度大增,年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實現年旅遊收入200萬元,走出了一條優質稻米産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道路。

  【畫外音】鄉村振興離不開産業興旺,調優結構效益更高。今年以來,我市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有新進展:新增特色産業80萬畝,總面積達到1248萬畝。

  依託特色效益農業基地、農村自然生態人文資源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我市不斷拓展農業功能,延伸産業鏈條,提升資源開發利用價值,休閒農業正成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呈現出從郊區到山區、景區到農區、零星到集群、觀光到休閒轉型發展態勢。

  目前,全市發展休閒果園及農莊7500多個,休閒漁業面積5.7萬畝,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13家,以休閒農業為主的“三産融合型”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50個。

  2 産業興旺倒逼基礎設施升級

  【案例】渝黔交界處的綦江區石壕鎮萬隆村,處處可見平整、寬闊的水泥路,褚紅外墻的特色民居,以及被鮮花簇擁的農宅。這個過去只有二十多戶人家的偏遠小村,現在已是聚集了上百農戶的“鮮花小鎮”。

  “是鄉村旅遊的興起,促進了村裏基礎設施的完善。”經營農家樂的村民王燕説。

  萬隆村海拔高,夏季涼爽,森林覆蓋率達到80.2%,吸引了一些市民前來避暑納涼。區裏便引進旅遊公司打造出花壩、李公壩、玫瑰谷、花海石林4個組團,並規劃建設了運動探險、田園風情、湖波休閒、養生度假、文化觀光五大區域。

  景區建設愈加成熟,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完善,全村新建及改擴建公路達54公里,新建了8個旅遊廁所和6個觀景平臺。今年,區裏又將萬隆與外界連接的道路進行擴寬、油化,將青山綠水更快捷地“推送”到遊客眼前。村裏新修了文化廣場、旅遊停車場,道路兩旁栽種了各種各樣的鮮花,國家標準示範自駕露營地也應運而生,在方便自駕遊客的同時,給村民帶來了更多便利。

  【畫外音】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休閒農業發展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精準扶貧等工作相結合,整合國家、市級、區縣等多渠道投入力量,加快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著重建設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公共廁所、停車場、寬頻等公共設施,改善景區景點的接待條件,提升接待能力。加強傳統民居保護修繕,鼓勵發展特色民宿,因地制宜興建特色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

  美麗鄉村彰顯生態宜居——按照“五有四無三覆蓋”要求,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和區縣兩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000個以上,各示範村至少培育了1個以上主導産業。全市建設一村一品示範村鎮389個,其中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43個。全市培育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縣10個、示範點23個,中國美麗田園11個,中國最美休閒鄉村12個。

  3 利益聯結機制助力農民增收

  【案例】齊聖村曾是開州區出了名的貧困村,“七條溝、八道梁,高坡土地不産糧,開門就見山,種田走半天”是該村以前的真實寫照。

  齊聖村黨委書記熊尚兵與村兩委提出“讓農民土地變資産、讓扶貧財政資金變股金、讓貧困人口變股東”的思路,採取“土地入股、現金入股、按股分紅、脫貧轉股”的方式,整合了上千萬元的資金,建成了上千畝的農莊,發展上百戶鄉村旅遊戶。村內種植的紅心獼猴桃、藍莓、血橙等特色水果,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採摘,每年旅遊收入達500萬元以上。

  深度貧困戶姜豐雲年老體弱,以前光靠兒子在外打工維持生活。如今他將家裏1.5畝土地折價入股合作社,村裏還給了他家2000元扶貧資金配股。此外,老薑和老伴到合作社幫忙追肥灌水、疏果定果、套牢紙袋,每人每月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工資。和老薑一樣,當地所有貧困戶都成了合作社、農家樂、莊園的股東和工人,享受産業發展的紅利。

  現在,齊聖村43公里村道都被拓寬成柏油路,兩個新農村居民集中居住點拔地而起,白墻黑瓦小樓房,小橋流水花在旁,還有幼兒園、便民超市……齊聖村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成為了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生態新村。在外打工的村民紛紛回到村裏找路子發家致富。

  【畫外音】今年,我市立足資源稟賦,蹄疾步穩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試點,促進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下一步,我市將積極鼓勵社會資本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開展股份合作,構建以股權為紐帶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資源土地活化入股,集體資産量化入股,技術技藝物化入股,奇特的風景和氣候折資入股,將農民打造成為“股份農民”,使其擁有資産,通過固定分紅、保底分紅、效益分紅等方式,增加財産性收入。還將優選産業項目,推動“三變”改革與産業發展有機結合,探索“三變”+特色産業、“三變”+精準扶貧、“三變”+農村電商、“三變”+鄉村旅遊等經營模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