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綠色金融助力大足石刻實現文化使命傳承
原標題;農行重慶市分行 綠色金融助力大足石刻實現文化使命傳承
農業銀行助力石刻瑰寶修復工程
“蜀風巴韻籠渝寰,絕唱摩崖寶頂山。”大足石刻是著名的藝術瑰寶、歷史寶庫和佛教聖地,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大足石刻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國家5A級景區,是重慶旅遊業的一張重要名片。
農行重慶市分行在發展旅遊金融的過程中,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向我市包括大足石刻在內的重點景區提供針對性強,有特點的金融服務産品,打造出有特色的旅遊金融品牌。
該行自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與大足石刻管理機構建立了信貸合作關係,目前累計向大足石刻研究院投放流動資金貸款5.4億元,用於文物保護、景區環境改造;投放項目貸款3億元,用於支持景區提檔升級建設,併為景區提供上門收款等多元金融服務,讓流傳千年的大足石刻在新時期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打破交通瓶頸 完善基礎設施
“酒香也怕巷子深”。對於旅遊景區來説,再美的風景沒有便捷的交通作為支撐,也只能“養在深閨無人識”,旅遊資源難以得到有效開發。對於大足石刻來説,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建設,是卡在大足石刻與遊客之間的一大瓶頸,亟待攻克。特別是大足石刻“申遺”成功,享譽世界之後,景區最主要、最直接的矛盾便是世界各地遊客不斷增長的遊覽需求和景區相對落後的接待能力的矛盾,突出反映在通往景區的道路陳舊、景區內基礎設施落後。
農行重慶市分行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一方面為重慶博達高等級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提供2140萬元貸款,建設“城寶路”,道路全長10.822公里,由大足城區直達大足石刻核心景區——寶頂山。要想富先修路,“城寶路”的建成極大地提升了景區的對外通行能力,促進了旅遊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另一方面,該行直接向大足石刻研究院投放信貸資金,用於支持景區內環境整治、旅遊設施的改造升級,在旅遊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對自然的保護,既看到了“金山銀山”,也保護了青山綠水。
支持文物修繕 助力提檔升級
千手觀音金碧輝煌之下,千隻佛手手持各類法器,氣象莊嚴,令國內外的遊人讚嘆,是大足石刻景區的標誌性文物之一,深刻展現了古代雕塑者的勤勞智慧。曾幾何時,如此精美的觀音塑像也難以避免時光的侵蝕、歲月的痕跡,與大足石刻的眾多摩崖雕塑一道逐漸暗淡。
由於千百年來的風吹、日曬、雨淋、冷熱交替,砂岩岩體的摩崖造像已進入高速風化期。大足石刻點多面廣,保護維修欠賬多,工程技術要求高、實施難度大。隨著旅遊的快速發展,景區文物保護的問題也日漸凸顯。最為典型的千手觀音造像歷經800多年風風雨雨,早已百病纏身,損毀嚴重。2008年,“大足寶頂千手觀音搶救加固保護項目”被列為國家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
農行重慶市分行在搶修項目啟動後迅速介入,為大足石刻研究院提供700萬元專項貸款,作為重要的補充資金支持了“千手觀音”搶救加固工程。2015年,修復工程實施完畢,“千手觀音”再次向世人展現她的魅力。
唐風宋韻流芳菲,千年石刻綻光華。在總投資10億元的寶頂山景區提檔升級工程項目中,農行為工程提供了3億元的貸款支持。2015年6月工程正式完工,並被命名為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産寶頂博覽園。寶頂石刻景區的核心景區由230畝擴大至1100畝,形成“一核五區”為一體的具有震撼力的文化旅遊精品景區。至此,大足石刻的旅遊品質再次實現了質的飛躍。
全域金融助力 優化産品模式
“真是太新奇了,第一次來景區不用排隊買門票,可以在自動售票機上操作,方便,快捷!”從外地來重慶大足石刻的遊客笑容滿面地説道。在大足石刻景區的入口,一邊是人工售票區,一邊是放置著機具的自動售票區,極大地方便了遊客。
在遊客良好的客戶體驗背後,處處可見農行重慶市分行的金融支持。該行根據大足石刻景區的實際需求,一方面投入30余萬元,為景區購置6台自助售票機及相關配套軟硬體服務,提升景區售票的智慧化程度;另一方面對現金購票部分針對性地提供上門收款服務,為景區節省了人力運營成本。
回望起點,展望未來,農行重慶市分行與大足石刻合作的20年,是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的20年。在農行的金融服務和支持下,2014年、2015年、2016年大足石刻景區直接收入分別達到10027萬元、10453萬元、11369萬元。全區的旅遊經濟在大足石刻的帶動之下迅猛發展,以石刻為核心的旅遊産業不斷延伸和壯大。預計到2020年,大足全區旅遊收入將達到50億元。
在今後的發展中,農行重慶市分行將繼續攜手大足石刻,迎接新時代,實現新目標,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程耀 李醇 張妮)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