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旅遊>正文

重慶李子壩傳統風貌區 將打造飛虎隊博物館

2017-12-22 14:06:08 | 來源:重慶晨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李子壩傳統風貌區建設項目啟動 將打造飛虎隊博物館

【行遊巴渝 標題摘要】 重慶李子壩傳統風貌區 將打造飛虎隊博物館

整治工程正在進行中。本報記者 胡傑 攝

【行遊巴渝 標題摘要】 重慶李子壩傳統風貌區 將打造飛虎隊博物館

飛虎隊成員威廉·迪柏坐在白市驛機場工地石碾子上的經典照片。

【行遊巴渝 標題摘要】 重慶李子壩傳統風貌區 將打造飛虎隊博物館

李子壩傳統風貌區未來效果圖

  21日,重慶晨報記者從渝中區獲悉,位於重慶李子壩正街的李子壩傳統風貌區建設項目已正式啟動,將對大公報舊址、飛虎隊別墅等文物建築進行保護利用,對依山而建的老舊民居區進行整治,串聯李子壩公園至嘉陵新路沿線的文化資源,建成抗戰歷史文化展示區。

  整個項目總建築面積1.7萬餘平方米,計劃投資2.4億元。其中,項目將打造飛虎隊博物館和客棧,遊客聽完故事還可以在這裡住。整個風貌區預計2019年打造完成。

  將打造飛虎隊博物館

  此次啟動的李子壩傳統風貌區背靠鵝嶺公園,緊鄰輕軌佛圖關站附近,北鄰李子壩正街,與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相距幾百米。風貌區內兩個最知名的歷史遺跡就是美軍飛虎隊辦公樓舊址和大公報重慶報社舊址。包括大公報報社3號樓、美軍飛虎隊辦公樓舊址等文物建築5棟、風貌及優秀建築1棟,都將保護修繕。

  美國飛虎隊員威廉·迪柏曾經坐在白市驛機場的石碾子上,拍下一張帥氣的照片。據施工現場項目總監左焜介紹,未來將會把這張照片進行實體還原,置於飛虎隊博物館門口。

  目前,飛虎隊辦公樓舊址部分受損。左焜介紹,在修復方面,將會用木結構“補充”樓體,隔上玻璃,讓遊客能看到舊址的原貌。

  展出飛虎隊物件,室外可互動

  1941年7月,美軍陸軍航空隊退役軍官陳納德率領美國志願隊(飛虎隊)首批隊員2000余人從美國啟程,經澳大利亞、新加坡抵達緬甸,援華抗日。當年8月1日,中國空軍美國志願隊正式成立。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對日宣戰,志願隊正式編入美國空軍。1944年5月,陳納德到新津機場召開軍事會議,制定了利用川西各基地空襲日軍在東北、華北、華東、台灣及日本本土的軍事設施計劃。為抗擊日軍,保障中國戰略物資運輸,美軍飛虎隊在中國西南山區開闢空中通道,打破了日軍對中國的圍困。

  “當時飛虎隊住在這裡,飛機停在白市驛機場。”左焜介紹,目前正在和美國飛虎隊有關機構聯繫,將為飛虎隊博物館提供室內展陳物件,室外方面進行文化互動。

  此處離史迪威將軍博物館比較近,以後可以形成互動,讓遊客一條線參觀。

  打造“飛虎驛站”

  未來,市民除了可以來感受飛虎隊文化外,還可以住在這裡。

  左焜介紹,在飛虎隊博物館後方,準備打造“飛虎驛站”,也就是飛虎隊主題客棧,他們要盡力還原飛虎隊的住宿環境、室內陳設,比如蓋的毯子等。

  在業態方面,將爭取一些李子壩的餐飲老店、老字號回歸,最終形成商業、客棧、辦公、博物館為一體的綜合性歷史文化風貌區。

  在風貌區西邊,有一處殘破的“石頭房子”,這裡也將保留修復。左焜介紹,據初步考證,這棟石頭房子是國民政府國際問題研究所印刷廠辦公樓。他説,“這棟建築由石頭堆砌而成,始建年代不詳,據周邊老人口述信息推斷,這棟建築在抗戰以前就存在。”

  左焜表示,除了對區域內的文物建築與風貌建築進行保護修繕以外,還要整體保護18條傳統街巷的空間結構,對現有的古樹原則上也要進行原址保護。

  將建抗戰歷史文化展示區

  《大公報》作為重慶抗戰時期重要的媒體機構,是重慶八年抗戰輝煌歷史的重要載體,位於風貌區內的舊址也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左焜介紹,該舊址和李子壩正街街邊的大公報報社生産洞舊址也要保留修復。目前,已修復完成的《大公報》重慶舊址主體建築呈小青瓦屋面,青磚外墻,條石基礎,為兩棟中西結合磚木結構建築。其中一棟為一樓一底,另外一棟為兩樓一底,兩樓之間由外廊連接。

  1938年8月,《大公報》報社輾轉來到重慶,王蕓生任重慶版總編輯,當年12月1日發行渝版。1939年5月5日起,《大公報》休刊101天,8月13日,在李子壩建設新村新址復刊。

  左焜表示,《大公報》舊址前的斷壁殘垣也是當時大公報社的附屬建築,將予以保留,將利用餘下的墻基和舊磚打造成開放的《大公報》歷史文化展陳區,展出一些當年的老報紙。未來,整個風貌區的建築風格將延續抗戰陪都風貌特徵,串聯李子壩公園至嘉陵新路沿線的文化資源,建成抗戰歷史文化展示區。(本報記者 陳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