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聚焦重慶>正文

2017年重慶市進出口持續穩步增長 筆電産業對出口增長貢獻顯著

2018-01-18 17:22:59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朱明達 | 責編:李勝蘭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據海關統計,2017年重慶市進出口總值為4508.3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下同)增長8.9%。其中,出口2883.7億元,增長7.8%;進口1624.6億元,增長11%。僅2017年12月當月,進出口443.1億元,增長2%。其中,出口308.5億元;進口134.6億元。
 
  加工貿易進出口快速增長 輻射帶動效應凸顯
 
  2017年,重慶加工貿易進出口2074.4億元,增長25%,佔同期重慶市外貿總值的46%,比重較2016年提升5.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814.4億元,增長25.7%;進口260億元,增長20.6%。同期,一般貿易進出口1830億元,增長1.3%,佔比40.6%。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出口585.6億元,佔比13.0%。
 
  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繼續保持增長,2017年,重慶市國有企業進出口628.4億元,增長14.8%,佔同期重慶市外貿總值的13.9%;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2628.5億元,增長19.3%,佔比58.3%;民營企業進出口1251.2億元,佔比27.8%。
 
  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快速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穩定增長,2017年,重慶市對美國、歐盟、東盟和韓國分別進出口863.2億元、844.1億元、794.2億元和364.3億元,分別增長19%、18.6%、8.9%和25.9%,四者合計佔同期重慶市外貿總值的63.6%。同期,重慶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1192.5億元,增長6.9%。
 
  中歐(重慶)班列輻射帶動效應顯現,2017年,重慶市通過中歐(重慶)班列進出口178.8億元,增長39.7%,其中進口20.1億元,增長24%,主要商品為汽車及零配件、乳品和鋼鐵制標準緊固件等;出口158.7億元,增長42%,商品集中于筆記本電腦、微型電腦、平板電腦等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和印表機等。同期,廣東、江蘇和上海等省市企業通過中歐班列進出口83.3億元,增長89.3%,其中華為、中興等企業移動通信設備及零件出口規模放量增長。
 
  傳統産業穩步發展 新興産業釋放潛能
 
  傳統製造業持續發力,銅材、鐵礦砂、橡膠等商品增勢強勁對進口增長貢獻較大,2017年,重慶市進口機電産品1090.6億元,下降1%。其中,進口積體電路57億個,增加26.4%,進口值452.1億元,增長1%;進口存儲部件5298.0萬台,增加8.7%,進口值192.9億元,增長43.3%;上述兩項商品進口值合計佔同期重慶市進口總值的39.7%,對重慶市進口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8.9%。同期,進口未鍛軋銅(包括銅合金)64億元,增長4.6倍;進口橡膠83.7億元,增長44.5%;進口鐵礦砂59.8億元,增長4.6倍;上述3項商品對重慶市進口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9.8%。進口汽車5604輛,進口值21.4億元,分別增長59.2%、61%。
 
  IT産業出口支撐作用突出,可攜式電腦量價齊升引領出口增長,2017年,重慶市出口機電産品2536.2億元,增長13.3%。其中,出口可攜式電腦4856.9萬台,增加6.9%,出口價格平均每台2646元,上漲14.5%,出口值1285.1億元,增長22.3%,佔同期重慶市出口總值的44.6%,對重慶市出口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12.6%;出口積體電路14.2億個,增加16.9%,出口值107.1億元,增長28.8%;出口微型電腦217.5萬台,增加37.7%,出口值58.5億元,增長47.4%;出口印表機1296.2萬台,增加3.7%,出口值54.2億元,下降11.1%。同期,出口摩托車354.6萬輛,增加6.8%,出口值106.4億元,增長13.1%;出口汽車及汽車零配件89.9億元,增長25.9%;出口文化産品57.3億元,增長28%。
 
  智慧製造、跨境電商等新興貿易業態發展潛能釋放,2017年,重慶市出口智慧穿戴設備233.2萬台,增加1.1倍,出口值15.7億元,增長6.5倍。同期,重慶市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為33億元,增長63.4%,遠超重慶外貿發展整體增速,反映出重慶培育外貿新産業新動能初見成效。(供稿 重慶海關 編輯 高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