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聚焦重慶>正文

植物也能變柴油 重慶大學微藻能源研究國內領先

2018-01-19 16:12:24 | 來源:華龍網 | 編輯:高爽 | 責編:董健雄

【聚焦重慶】植物也能變柴油 重慶大學微藻能源研究國內領先

實驗室裏的微藻 實習生 張吟吟 攝

  你知道嗎?微藻,一種個體極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藻類植物,卻蘊含著産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巨大能量。1月19日,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該校動力工程學院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正在進行微藻能源轉化方面的研究,其技術水準已經達到國內領先地位。

  小身體大能量 微藻既能産能又能減排

  如今我國70%的發電量仍然靠燒煤,而燒煤排出的廢氣,尤其是二氧化碳對環境影響日益顯著,溫室效應就是其中之一。

  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廖強教授團隊的實驗室,記者在恒溫室裏看到了用各種器皿培養的藍綠色的微藻。團隊成員告訴記者,只有微米級別大小的微藻就像一個細胞工廠,能源源不斷地把二氧化碳以及廢水中的氮、磷等廢棄物質轉化為富含油脂、糖、蛋白的生物質。

  而油脂就可以被轉換成生物柴油,替代我們現在所依賴的化石燃料。雖然微藻有這麼大的潛力,但目前微藻能源轉化還存在能耗高等重大瓶頸。團隊負責人廖強教授説道:“為了降低能耗,我們充分利用太陽能來代替對電能及其他能量的依賴。”

  據了解,團隊正在建立佔地600平米的微藻培養和太陽光中溫轉化一體化平臺,並採用光伏電池來轉化白天過剩的太陽光供給微藻,這樣的話只要利用太陽能就可以實現微藻減排和能源化轉化。未來這項技術將推廣到工業減排、廢水廠凈化廢水和柴油生産等領域,為我國節能減排、生態保護做貢獻。

  另外,團隊的“劣質固體燃料清潔高效燃燒與能源轉換利用技術”已經應用到工業領域,每年節能量超過20萬噸標準煤,價值約1.6億元,減排二氧化碳約5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約1.5萬噸。“高溫高含塵煙氣連續高效餘熱深度回收技術”和“液態熔渣高效熱回收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等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都對我國的節能減排具有重要作用。

  硬技術軟人心 這個團隊很牛很有愛

  1999年廖強教授和朱恂教授創建了這個團隊,如今團隊共有15名優秀教師,帶領著一百餘名研究生,並在2017年年底入選首批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團隊以“頂天立地”作為他們的研究準則,既要紮實基礎研究,也要結合工程應用。

  如此多的科研成果離不開團隊的共同努力,夏奡研究員告訴記者,團隊的工作模式可以用“5+2、白+黑”來概括,從週一到週日,白天到黑夜,他們幾乎全年無休。

  除了搞科研,團隊最大的共同愛好就是運動。團隊經常組織各種球類、登山等比賽,讓大家在做學術的同時也不忘鍛鍊身體。他們還規定每個人一週中至少有一天運動步數必須達到一萬步,否則要用罰款作為小小的懲罰,監督團隊成員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

  廖強教授和朱恂教授是團隊的開山成員,對年輕教師的工作和生活一直給予關心和幫助。朱恂教授記得團隊每一個人的生日,會準時送上生日祝福;每次到國外出差,他們都會給團隊老師的孩子帶小禮物,相處如同一家人。

  和黃大年教授一樣,團隊裏不少成員都是在國內讀本碩,再到國外深造,最後回國為科研奉獻力量。付乾博士正是在廖強教授和朱恂教授的引薦下到日本讀博,“當時二位前輩給我的臨別贈言就四個字——學成歸國,所以我後來就回到了重慶大學做科研。”

  據悉,教育部在2017年7月開展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在全國範圍內評選出200個在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社會服務和團隊建設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教師團隊。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是重慶市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5個教師團隊之一。其餘四個分別是西南大學 “油菜教師團隊”、西南政法大學 “經濟法教師團隊”、重慶郵電大學 “信息通信理論與技術教師團隊”、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汽車製造類專業群教師團隊”。(首席記者 黃軍 實習生 張吟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