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璧山:建“活力水城” 水與城市和諧交融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重慶市璧山區位於重慶主城西郊,總人口74萬人,轄區內水資源較為缺乏,人均水資源量僅560立方米,且無過境水利用。由於缺水,璧山人非常珍惜水、愛護水,更渴望通過做活“水”文章來改變“缺水”的局面。
2013年,璧山區委提出建“活力水城”,這在當時受到了很多人的懷疑,認為在水資源缺乏的璧山,建“水城”是不現實的。然而,近些年,璧山區堅持“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的治水興城理念,以“一河六湖十八濕地”為構架,在近100平方公里的城區範圍內有序開展“活力水城”建設,全力打造“水清、河暢、庫綠、景美”的生態宜居城市。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璧山的水城建設收到奇效,一大批蓄水、凈水、親水、美水工程相繼建成,城市防洪壓力大大減輕,宜居水準不斷提升,生活、工業用水得到滿足,水城各項硬性指標基本實現,曾經的“貧水”地區開始向“富水”地區轉變。
璧南河是璧山區的母親河,屬長江一級支流。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受當時犧牲生態換取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璧南河一度臭氣熏天,河流中淤泥堆積,讓城市十年九淹。2010年,璧山採取“河內清淤、河外截污、外域調水、生態修復”的治理模式,對璧南河進行綜合治理,並由此拉開了全區污染治理、水環境打造的序幕。從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三河”治理到鎮街污水處理廠(站)建設,從每年新建改造2到5座水庫到“一河六湖十八濕地”的水城打造,從“中水回用”工程縱深推進到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璧山人拉開了治水興城美環境的大幕。
在“活力水城”建設中,璧山堅持完善防洪排澇減災體系,加大防洪減災工程建設投入,通過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治理、城市堤防治理、農村河道治理、病險水庫整治以及山洪災害預警系統建設等工程,城市防洪壓力大大減輕,實現了從“十年九淹”向“暴雨不成災”的轉變。與此同時,璧山在城市建設中,堅持為水讓路,遇河不填溝,而是遇水架橋。目前,城鄉主次河道已建成橋梁30余座,成為一座“橋都”。橋梁與河道、水網、路網的有機穿插,實現水體間連通聯動。
2017年以來,璧山先後開工實施了璧北河—璧南河連通工程、韆鞦堰-鹽井河-同心水庫連通工程、長江提水璧山供區工程等一批機具影響力的河湖水系連通工程。這些工程建成後,璧山的水資源將更加富足,水的流通性、互動性更好。璧山同時加強水庫建設,增加蓄水。近幾年新建成大嵐、東嶽、雪山、雙鳳、安樂、竹林溝、玉泉湖、黛山湖等10座城區景觀防洪水庫,擴建柯家橋、蓮花等2座小型水庫,新增水庫蓄水能力3000多萬立方米。
璧山還重點完成三江水庫新建、鹽井河水庫擴建、璧南河綜合整治、千層岩水廠擴建、璧城污水處理廠擴建、璧南河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等30多項重點水利項目,尤其是2013-2016年集中建成的45座污水處理廠站,讓區域內20多個城鎮的生活及工業污水全面實現了達標排放,持續改善了區域水環境,讓河庫水質長期保持在IV類以上。
為節約水資源、降低用水成本,璧山將經適當處理後達到一定水質指標的“中水”進行再利用,全區中水回用率達到46%。目前,璧山已建中水回用處理廠站13個,中水處理設計規模4.5萬立方米/天,可完全消化城市居民每天産生的生活污水。其中,璧山城區中水回用工程的設計處理能力為2萬立方米/天,為重慶市最大規模的中水回用工程。污水再利用,不僅大大緩解了每年夏季生活用水緊張的情況,也為老百姓省下了一大筆錢。現在,璧山城區及各鎮街的工程車輛清洗、道路沖洗、市政環衛、園林澆灌用水、景觀用水、河流補水等均用上了中水。據了解,形成1噸可利用的中水實際投入不到1元錢,不到自來水成本的1/3。僅市政綠化用水一項,璧山城區就為財政節約水費近1500萬元。
為了保證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璧山大力實施水域及其岸邊凈水綠化工程,沿河、沿庫、沿湖兩岸一律留出30-50米用於綠化美化,栽種各種花草植物2800余種。同時在城區內的湖泊、水庫和濕地大量種植水生植物,凈化水質;在觀音塘濕地公園實施水生態修復項目,建“水下森林”和水生態科普館,對公園水體進行生物治理,目前公園的4.3萬平方米水體擁有了良好的自我凈化功能,已呈現出清澈見底的“水下森林”景觀。
有序打造水景觀工程,一批親水設施、音樂水秀、城市水景觀相繼建成投用,形成豐富多彩的水生態文化。不少城鄉自然水體也被利用起來,種上水生、陸生植物,不經意間營造出一座座小型濕地。讓城市融入自然,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璧山順應自然規律,把城市作為植物、山水、人居、生産等要素共存共榮的生態系統來打造。近些年,在濕地、河庫、公園建成噴泉、瀑布、小橋流水60余處,收購民間小水缸500余口,佈置于各個水生態景區。合理組織水上游覽路線,完善“親水”設施,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遊樂環境。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從“水”入手改善和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城市充滿了水的靈氣,呈現出水與城市和諧交融的美麗畫卷。
目前,璧山城區水域面積佔比提高到10.6%,人均水面面積達到10.2平方米,溪道密度超過3.3公里/平方公里。“水清、河暢、城綠、景美”成為璧山“活力水城”的招牌,璧山已成為人們公認的乾淨城市。(供稿 璧山區水務局 王炯其 編輯 歐平淑)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