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聚焦重慶>正文

重慶市萬州區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紀實

2018-04-02 13:47:52 | 來源:農民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一江碧水兩岸紅——重慶市萬州區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紀實

  一江碧水穿城過,兩岸紅橘映眼來。有人説,看到這滿山紅橘,便知進了萬州。5000多株逾百年的古橘樹及其子孫簇擁成林,橘子俏立枝頭、色若明焰,如點點星火映紅了長江兩岸。

  從面臨消亡到獲評農業部“全國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示範點”,古紅橘的蝶變成為重慶市萬州區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鮮明寫照。萬州區以三産融合發展為抓手,重組經營結構、創新行銷思路、謀求多方共贏,大力推進鄉村振興。

  重組:“一産融三産”“一賣變三賣”

  萬川畢匯,高峽平湖。地處長江三峽腹心,萬州區既有“亞洲第一瀑”——萬州大瀑布等自然景觀,也有特色紅橘、千層梯田等産業旅遊資源。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萬州區委副書記洪承義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做強特色農業,挖掘歷史文化,整合自然資源,推進特色旅遊,走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之路。”

  帶到都市香一路,擺在窗前紅半邊。萬州紅橘擁有多項紀錄:全國種植面積最大,橘林12萬畝,約佔全國紅橘面積的1/3;産量最多,年産紅橘13萬噸,佔全國産量的60%以上;世界最大的紅橘基因庫,至今仍有5000多株100年以上、開花結果的紅橘古樹。

  然而,在2010年以前,萬州古紅橘卻是另一番景象。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管理粗放,效益逐漸下滑,青壯年農民轉而進城務工,時常發生老年人管理橘樹或摘橘子時摔傷的情況,橘林撂荒甚至被砍伐,面臨消亡危機。

  “搞農業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分散經營適應不了激烈的市場競爭。”萬州區農委主任童文堅定地説,“得靠規模集約發展,節本增效。”

  循著規模經營的方向,萬州第一步就是鼓勵農戶流轉橘林。西部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陳貴兵從中看到了商機,在萬州區太龍鎮江邊流轉了500多畝橘林,集中管理。“別小看修枝,學問大著呢。以前橘農捨不得那幾枝果,反而影響整片橘林,橘子大小不一、品相不好。橘林流轉集中後,統一施農家肥、統一修枝、統一松土,統一防控褐斑病,橘子又大又紅。”價格每公斤漲了3毛多錢,紅橘林保住了,千年的紅橘基因也得以延續。

  而産業的成功升級,僅僅是規模經營發展激發裂變的開始,新業態的興起和農業多功能的拓展接連而來。

  與普通農戶相比,陳貴兵的橘林不只是面積大了,更突出的是在修建的古紅橘主題公園裏,遊客絡繹不絕。手捧紅橘合影、登賞橘亭看紅翠滿山、在橘林草坪辦露天婚禮,成為年輕人的時尚。萬州區農委副主任魏文樹告訴記者:“現在的紅橘林實現了‘一果三賣’,春季觀花賣景,冬季賣果,一年四季賣文化。”     

  農業功能拓展的背後是驅動力量的顯著變革,新型經營主體成為投資鄉村旅遊的主要力量,經營結構實現重組,自然資源、農業資源、文娛資源也得到重新整合配置。

  玖鳳旅遊公司董事長于夢雲流轉太安鎮3000畝高山茶園,除了深挖茶産業價值,他的目光還對準了太安鎮的山水和空氣。森林覆蓋率達96%,負氧離子含量達5.3萬個/cm3,夏季平均氣溫22.5℃,這些當地人習以為常的環境條件,成了發展康養的天然優勢。集千畝茶園、雲霧仙境、夏季滑草(冬季滑雪)場、全地形山地越野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鳳凰花果山景區,已成為長江三峽遊的亮麗一景。

  創新:行銷“金點子”,不愁引客難

  發展鄉村旅遊經常會遇到一種現象:節假日時遊客爆滿,非節假日時,又門可羅雀,資源閒置,這種遊客週期性增減的情況,有專家稱之為“潮汐”現象。

  時值隆冬,在萬州區高粱鎮廟埡村的金菜籃生態農業園裏,記者看到,雖已傍晚,但農業園工作人員還在忙著招呼遊客回城。

  “星期一遊客也這麼多?”帶著疑問,記者找到了農業園負責人譚中興。“不只是週一,其他工作日人也多,週末人更多。”譚中興笑著説,訣竅就在搞好行銷上。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明顯,譚中興看到了日益壯大的老年人群體中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我們推出58元一日遊特惠活動,主要對像是老年人,老年人遊玩時間不受工作限制。”譚中興説,特惠活動有專車接送,在萬州城區專門設定好了接送路線。在這“58元”裏,除了專車接送,還包含美味午餐、園區觀光、棋牌娛樂以及打乒乓球等運動項目;返程時,金菜籃會特意為每位遊客準備一小捆兒自家園子産的新鮮蔬菜。

  “不麻煩孩子,自己坐車就能來,方便得很,在田園裏閒逛,中午吃可口的農家菜,走的時候還能帶點現摘的蔬菜,對身體好,心情也好。”“58元一日遊特惠活動”深受當地老年人喜愛。

  為了把“金菜籃”拎進更多百姓家裏,譚中興還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建立金菜籃生態農業園官網。“我們還與銳穎科技公司合作,設計了專門的微信行銷模組。”譚中興拿出手機給記者演示,點開金菜籃生態農業園的微信號,園區介紹、休閒旅遊、水果採摘等9個板塊,一目了然,簡單便捷。

  對於解決鄉村旅遊“潮汐”現象,重慶康壽無花果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文清也摸出了門道:“讓遊客到我們這裡能月月有看頭兒,時時有玩頭兒。”

  以前,無花果種植採摘是彭文清的主要營收,收入只能在每年7月至10月的無花果成熟期。現在不同了,除了無花果採摘外,還增加了無季節限制的親子樂園、親子廚房、農村動物園、兒童攀岩等項目。彭文清自信地告訴記者,“不僅如此,我們這裡有200多畝梅花園,200多畝的櫻花山,還有杜鵑花等,遊客可以月月有花賞。”無花果採摘期之外的時間空白被充分利用起來,平均每週吸引遊客2000人左右。

  共贏:農民鼓腰包,新型經營主體同獲益

  2017年1-10月,萬州區鄉村旅遊接待遊客664.78萬人次,同比增長32.5%,鄉村旅遊綜合收入22.26億元,同比增長48.7%,全區8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列入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貧困村名單。

  “無論怎麼融合、怎麼經營,維護好農民利益這一核心始終不能丟,要不斷完善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農民收益不斷提高。”萬州區副區長張國建明確表示。

  上年紀的老橘農不用再為摔傷擔心,也不用再為生計發愁。將橘林流轉給新型經營主體,一畝地1500元,不種地也有了穩定收入。

  除此之外,農民還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高粱鎮黨委書記王建説:“我們與流轉土地的企業明確協定,項目用工要優先選用流轉土地的農民。”在金菜籃生態農業園,臨時季節性用工就有100多人,工資一天60元。

  流轉費、務工費、股金分紅,幹一樣兒活,掙多份兒錢。鳳凰花果山景區與流轉土地的村莊簽訂協議,每年按景區門票收入的15%分紅,每年保底分紅50萬元,主要用於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貧困戶産業發展。在景區的帶動下,周邊農戶自發參與到鄉村旅遊中,建起了20多家農家樂。

  輕鬆掙了錢,農民成為三産融合發展的直接受益者。這在陳貴兵看來,也是件雙贏的大好事:“我們除了産業效益外,還有休閒農業收入,古紅橘主題公園光門票、餐飲和舉辦婚禮,每個月我們都能掙近10萬元。”

  共贏成為萬州區推進三産融合的最好注腳。譚中興告訴記者,單是一日遊特惠活動,最多的時候一天有400多人,平均下來每個人能掙10元,一天就是4000多元。令譚中興驚喜的還有設在萬州城區的蔬菜、肉産品加工點前源源不斷的顧客。

  原來,金菜籃生態農業園採用“豬—沼—菜(魚)”立體循環農業模式,無污染、零排放,已有12個蔬菜品種通過了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以前我還發愁這些好東西藏在大山無人知,沒想到休閒旅遊成了打開銷路的‘金鑰匙’。”譚中興笑著説。通過實地體驗,金菜籃生態農業園的綠色農産品俘獲了遊客的味蕾,年銷售生態豬1000頭、生態魚10萬公斤,為萬州市民提供綠色蔬菜3000噸。

  如今,三産融合發展在萬州已成燎原之勢。張國建告訴記者,萬州將不斷加強農村集鎮建設、旅遊景區建設、歷史文化挖掘、扶貧項目開發和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等,為鄉村旅遊擴充資源。同時,加強與周邊縣市協同發展,拓展近千萬人口的鄉村旅遊市場,為鄉村振興提供持久動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