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滾動>正文

墊江永平鎮鮮花村支部書記譚會昌 用做生意賺的錢幫村民發展産業

2018-04-09 10:53:38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滾動】【滾動新聞】墊江永平鎮鮮花村支部書記譚會昌 用做生意賺的錢幫村民發展産業

譚會昌(右)向村民介紹新引進的柚子苗。  記者 彭瑜 攝

  “譚書記回來了!譚書記回來了!”3月22日,一輛貨車剛在墊江縣永平鎮鮮花村辦公樓前停穩,村民們便圍了過來,爬上車廂卸載滿滿一車的柚子苗,“這就是三紅柚吧?”

  鮮花村支部書記譚會昌微笑著點點頭,卻遲遲沒有下車。村民拉開車門一看,譚會昌的雙腳一點兒也動彈不得。

  4天前,譚會昌前往福建省平和縣考察,墊資購買了9000株柚子苗,並乘坐運送柚子苗的貨車回家。這一坐就是整整兩天,結果雙腳充血發麻一時不能下車了。

  “他總是不辭勞苦的奔波。”鮮花村村主任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譚會昌以前經營水産養殖生意做得不錯,自從7年前回村擔任村支部書記後,就一心帶領群眾走向致富路。

  “如果一心想掙錢,我是不會回來的”

  譚會昌今年56歲,老家就在鮮花村。當兵退伍後,他一直在墊江縣三溪鎮搞水産養殖。2011年,永平鎮先後多次派人找到譚會昌,希望他回老家擔任村支部書記,把鮮花村發展起來。

  “如果一心想掙錢,我是不會回來的。”譚會昌坦言,當時他年收入已有100多萬元,而村幹部工資每月只有1000元左右。他告訴記者,那時村裏沒有水泥路,也沒有致富産業,村民增收缺少門路,“思前想後,最後將水産養殖交給家屬打理,我就回來了。”

  回到村裏,譚會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硬化村道。硬化道路需要錢,如果按過去的辦法,政府撥點、群眾籌點,那樣一時半會兒就開不了工。為趕進度,譚會昌自己墊資200多萬元,先動工修路,再按程式籌集、爭取道路硬化資金。

  “他還出錢把我家門口的路給硬化了。”村民譚燦軍的家距離村道還有92米,每次運東西都得肩挑背扛。譚燦軍説,村道硬化後,譚會昌又出錢幫他家這段入戶路也硬化了,“幫我省了4萬塊錢。”

  “入戶路不通,談不上便民。”村裏有30多戶村民像譚燦軍一樣,家門口沒有連接村道,為此,譚會昌總共拿出20萬元,免費為大家修通硬化入戶路。

  “只要産業發展了,脫貧致富就有希望”

  回村不久,譚會昌帶領村支兩委一班人先後完善了道路、水池、電力、天然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接下來開始謀劃産業發展。

  永平鎮是蜜柚大鎮,既有成熟的種植經驗,又有不錯的市場口碑。幾次群體商議後,大家都覺得種植蜜柚潛力大。

  “又遇到錢的問題。”村主任説,買3萬株紅心蜜柚苗和2萬株蜜柑苗要20余萬元,一家一戶收耗費時間。關鍵時候,又是譚會昌站了出來,他先墊資21.6萬元把苗子買了回來。

  3年精心培育,2014年鮮花村的蜜柚挂果投産了,每斤價格賣到1.5元到2元。到2017年,全村蜜柚産量達80萬斤,實現産值120萬元,蜜柚成為鮮花村的支柱産業。

  村民余常貴家種植有200來株蜜柚,去年柚子賣了2萬多元。他告訴記者,他家不算多的,還有村民賣柚子實現3萬多元的收入。

  “群眾脫貧致富,發展産業最重要。”記者在鮮花村看見,綠色的柚林裏,掩映著紅瓦白墻的小洋樓。譚會昌説:“只要産業發展起來了,脫貧致富就有希望。”

  “沒得一勞永逸的産業”

  “來,嘗嘗這個。”譚會昌打開罐子,抓了一把蜜柚果幹給記者品嘗。他介紹,這個蜜柚果幹就是柚子皮做的,“蜜柚産量上去了,除了鮮賣,我還打算做這個。”

  這一趟福建之行,譚會昌不只是購買回9000株柚子苗,還謀劃起蜜柚的深加工産業,並且帶回來一種從台灣引回的蜜柚新品種。譚會昌説,農業特色産業,沒有永遠的品種和市場,只有不斷更新品種、不斷延伸産業鏈,才會把産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來。

  鮮花村負責財務的幹部透露,從發展蜜柚産業以來,譚會昌先後四次前往福建考察蜜柚産業,有時去購買苗木、有時去學習技術、有時是引進新品種。

  “沒得一勞永逸的産業。”譚會昌説,産業技術在更新、市場在變化,只有不斷學習,既研究生産、又探索銷售,才能培育出適應市場的致富産業,通過外出考察和學習,讓他和班子成員都開了眼界、更新了觀念,也增添了帶領鄉親致富的底氣。

  永平鎮黨委宣傳委員葉本超介紹,除了一心帶領鮮花村發展産業謀致富,這些年,譚會昌還為永平學校患白血病的學生何秋香捐款3000元,為平溪小學打通連接路出資1萬元,為鎮裏“稻草援助中心”捐款21萬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