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40年持續進步 重慶市免疫規劃成就突出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2018年是免疫規劃政策實施40週年,4月25日也是第32屆預防接種宣傳日。近年來,重慶市免疫規劃工作跨越式發展,免疫規劃疫苗種類、接種規模不斷擴大、各級財政投入大幅度增加、免疫規劃服務系統進一步完善,多數疫苗針對性傳染病發病率降到歷史最低點,免疫規劃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有效保護人民健康、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起到巨大作用。
擴大國家免疫規劃 政府投入不斷增加
1978年,重慶市實施有計劃的預防接種策略,麻疹、脊灰、百白破和卡介苗納入免疫規劃,2002年將新生兒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2007年在原有基礎上,將流腦、乙腦、甲肝疫苗、麻腮風疫苗等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對兒童實施免費接種,同時將出血熱、炭疽、構體疫苗作為應急接種疫苗免費接種,免疫規劃從兒童擴展到成人。2016年,重慶市實現脊灰疫苗轉換,將4劑次的三價脊灰減毒活疫苗轉換為1劑次的脊灰滅活疫苗和3劑次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更有力地保障了兒童健康。
實施免疫規劃,各級財政大量投入用於免疫規劃疫苗和注射器的購置,相應經費投入由2002年的400萬元左右增長到2007年的3000萬元左右,到2017年已增長到8000萬元左右。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充分體現了市委市府對民眾生命健康的關懷,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大事。
相關政策不斷完善 依法實施國家免疫規劃
2006年,重慶市將疫苗接種率指標納入區縣黨政一把手的考核內容,實行政府專項目標管理,對沒有完成接種率目標的區縣啟動行政首長問責程式;2009年,市政府將接種率指標納入 “政府民心工程”進行年度考核;2012年,市政府將接種率指標作為基本公共衛生項目重要指標納入區縣政府目標進行年度考核;2016年、2017年市政府分別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府辦發〔2016〕177號)和《關於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17〕113號文件,極大的推動了重慶市的免疫規劃工作。
疫苗冷鏈管理工作逐步規範
重慶市從80年代起,按照國家規劃逐步完善疫苗冷鏈配置,開始配置普通冰箱和冷藏包、冰瓶。2000年以後,各級疾控機構和接種單位科學制定冷鏈擴容計劃,完善和補充更新機制,制定疫苗儲存監督管理制度,市級財政每年支持100萬元用於冷鏈更新,逐步形成了省級固定冷庫、冷鏈車,區縣級移動冷庫、冷鏈車,鄉級普通冰箱和冷藏包的配置模式,溫度記錄採用人工方式每日記錄。2016年以後,冷鏈配置和溫度監控設備升級換代,逐步採購醫用冰箱替換普通冰箱,冷庫、冷鏈車、冰箱自動溫度監控逐漸普及,確保了疫苗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品質穩定。
重慶市的一類疫苗由省級採購後根據需求逐級分發到基層,二類疫苗由省級採購目錄清單,區縣級疾控中心採購實物進行下發,近年重慶市的一類和二類疫苗都面臨供應不足的情況,為“保供應、保安全”,重慶市實施了一、二類疫苗的精細化管理,鄉、縣、市級分別採用周、月報告制度,報告各地疫苗使用、儲存和計劃情況。嚴格要求多人份疫苗的損耗情況,嚴格破損、過期疫苗的銷毀制度,將精細化疫苗管理做到規範化、常態化、法制化。
加強門診建設 維持高接種率
2000年以來,重慶市開展了規範化門診建設,將預防接種門診按照合格、規範、示範標準進行建設,同時加強對村級接種點和醫院産科接種點管理,目前建成了示範門診232個、規範門診530個、合格門診400個、村級接種點1194個、産科門診257個。繼國家2030健康發展規劃後,重慶市將加強全生命週期預防接種服務能力,分類建設成人門診、犬傷處置門診、特殊禁忌接種門診。目前,重慶市常規接種的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都達到95%以上。
依託信息化手段 預防接種信息管理水準逐步提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重慶市免疫規劃信息系統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2007年起,重慶市開展了基於網絡直報的“兒童預防接種管理信息系統”,內容涵蓋了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管理、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免疫規劃針對疾病(AFP、麻疹、流腦、乙腦)專病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和冷鏈管理等內容。2014年,重慶市啟動基於兒童預防接種個案管理的系統建設,通過三年建設,全市所有兒童個案信息已實現交換共享,極大的方便了流動兒童預防接種服務,提高了管理效率,有效解決了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管理問題。數字化門診建設加快,從APP預約服務、機器列印知情告知書和接種證、掃碼留觀、健康教育等信息化手段覆蓋預防接種全流程,既提高了預防接種的服務能力,又加強了民眾主動參與意識。
疫苗可預防疾病發病水準逐漸下降 部分疾病已降至歷史最低水準
2005年,重慶市乙肝血清學調查顯示1-29歲和5歲以下人群HBsAg陽性率分別為8.58%和1.79%,2014年重慶市1-29歲和5歲以下人群HBsAg陽性率分別為4.18%和0.92%,較2005年分別下降51.28%和48.60%,達到5歲以下人群乙肝控制目標。
重慶市流腦既往發病率高,近年來通過流腦疫苗接種,將A群和AC群流腦納入免疫規劃之後,流腦發病率下降明顯。2017年,重慶流腦發病率為0.006/10萬,較1978年的14.55/10萬下降了99.96%。
乙腦屬於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包括重慶市在內的西南地區是高發地區,歷史上在1966年達到33.14/10萬,隨著乙腦疫苗接種,1997年乙腦發病率達到2.13/10萬,乙腦疫苗納入免疫規劃後,接種率進一步提升,2017年發病率為0.09/10萬,達到歷史最低點,較1978年的3.82/10萬下降了97.64%。除上述疾病外,百日咳、白喉、甲肝、風疹等疫情也均有明顯下降。(文 楊天蓉 編輯 朱明達)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