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多項領域獲重大突破 重通公司坐擁237項專利
原標題:多項領域獲重大突破 這家重慶企業坐擁237項專利正加快創新
重慶通用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內遷重慶八十週年品牌推廣會。實習記者 許焱雄 攝
華龍網5月2日6時訊(首席記者佘振芳 實習記者許焱雄)80年對一個人來説可能垂垂老矣,但對一家企業來説,卻是風華正茂。4月28日,重慶通用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內遷重慶八十週年品牌推廣會,在會上,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重通集團創新工作整體步入了快車道,累計授權專利數237項,同時在多項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達到國內第一,在推廣會現場,還與太原重工簽下了3億大單。
鉤沉:百年工匠精神 堅持實業興邦
今年是重慶通用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上海內遷80週年。1913年,著名企業家馬潤生在上海創建順昌石粉廠,1925年,順昌石粉廠機修車間發展成為順昌股份有限公司鐵工廠,這就是重通的前身。馬潤生之子馬雄冠任廠長。馬雄冠從小受父親的影響,胸懷“實業救國”、“工業報國”的偉大志向,在他的領導下,上海時期的順昌鐵工廠發展成為一家機器製造廠,開始製造軋石機、球磨機、鼓風機等設備,是中國鼓風機製造的鼻祖。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保存為數不多的民族工業,支援抗日救國,廠長馬雄冠冒著生命危險,帶頭將工廠向內地遷移,成為第一個撤離上海的機器廠。1938年4月抵達重慶並落戶江北貓兒石,隨即率先恢復生産。
2009年,重通完成了在重慶的第二次整體搬遷,搬遷至南岸區茶園機電工業園,發展成為我國新能源裝備産業化的重要基地和節能、環保裝備以及工業控制領域裏的骨幹企業。
專家:裝備製造業回暖 未來三大領域需求大
重通集團廠房的生産線。實習記者 許焱雄 攝
在現場,多位專家分享了自己與重通的回憶以及對裝備製造業的看法。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隋永濱50年前就在重通工作過,並參與了多項重大項目,他對往昔仍記憶猶新。“我人生中第一次到重慶,坐了72小時的火車,還是特快,如今高鐵不到12小時就到了。這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在工業領域巨大的變化。”隋永濱表示,如今核電站的關鍵材料85%都由國內提供,而在他剛參加工作時這一比例才不到40%,這個進步也是非常巨大的。
“裝備製造業是工業基礎的基礎,裝備製造業的強大,代表著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強大。就算你石油産能再高,發電量再大,你的裝備製造業不行,你就不能稱之為工業強國。”談及這一領域的科技創新,他頗有感觸地説,“和晶片一樣,關鍵技術要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才能不懼競爭。”
對於行業發展,隋永濱認為,機械工業産能需求去年下半年開始有所回升,尤其是通用機械工業,不論是銷售收入還是産值利潤都高於整個機械工業的增長,産業增加值同比增17.6%,銷售收入同比增16.9%,在未來三五年,仍有很大的需求,主要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和核電這三大領域。
西安交大副校長席光教授表示,發展初期,購買他國技術是可以的,但到了後期就必須靠自主研發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他表示,希望通過學校和重通的進一步合作,研發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
發展:現場簽3億大單 未來將實現戰略轉型
在現場,重通與寧夏建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並與太原重工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簽訂了《産品訂貨合同》,記者了解到,該合同産品為風力發電機組風輪葉片,合同金額為三億零七百二十萬元。
據介紹,重通與西安交通大學以及德國、丹麥等國內外20余家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了廣泛的技術合作,産品銷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重通公司董事長劉忠堂表示,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重通主要通過産業結構調整、産品結構調整、經營模式調整三大措施逐步形成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發展戰略。“到2025年,重通將發展成為以透平機械裝備製造為核心,集裝備製造、系統集成服務為一體、實力雄厚的綜合服務運營商。”劉忠堂表示。
據悉,公司加快了創新平臺建設,已經建成“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包括透平工程中心、理化計量檢測中心、國內最大的離心製冷機實驗測試臺、以及具有CNAS認證資質的離心通風機、鼓風機智慧測試驗室。壓縮機模型機試驗臺也即將建成。同時,葉輪自動焊接機器人、金屬3D列印、離散型生産和檢測設備、分佈式數字化控制聯網等先進技術也在有序推進,後續將通過精益化、自動化、智慧化的製造系統改造,強力支持企業轉型升級。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