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茶葉走俏“茶博會” 開展三天已銷售兩千多萬元
“茶博會”現場。記者 湯艷娟 攝
5月20日上午,重慶茶品牌推介招商會在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以下簡稱“茶博會”)舉行,重慶玖鳳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等4家茶企與湖南、北京、浙江等地6家企業簽訂了905萬元茶葉購銷、項目合作協議。
重慶日報記者在“茶博會”活動現場看到,重慶名茶在這個國際性的茶葉大擂臺上強勢崛起,受到廣大茶葉採購商及普通消費者的熱烈追捧。“茶博會”開展三天,重慶茶企現場簽訂銷售訂單和意向性交易共計2470多萬元。
今年的“茶博會”上,重慶茶葉銷售有啥新變化、新亮點?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打探。
主推重慶茶葉三大品牌
18日“茶博會”開幕第一天,重慶展示區的巴渝民俗文化裝修風格吸引中外採購商紛紛駐足。幾位外國茶商還坐在展示區的“壩壩茶館”,饒有興致地與一位悠閒喝茶的銅人合起影來。
“今年,我們重慶展示區打出了‘文化牌’,裝修融入了壩壩茶館、高山雲霧等重慶茶文化元素,現場還設置了茶藝表演、茶葉産地視頻介紹等互動環節。”市農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重慶展示區有108平方米,重慶展銷區有441平方米,共有19個産茶區縣的150多家茶企參展,集中展示了重慶綠茶、紅茶、緊壓茶三大品類茶葉的200多個優質特色茶葉産品。
該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的發展,去年,重慶茶園總面積達78萬畝,年産量4萬噸,茶葉綜合産值實現56.6億元。其中,重點培育了重慶茶葉三大品牌——永川秀芽、巴南銀針、南川大樹茶。
“本屆‘茶博會’不僅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40家中外知名企業參展,主辦方還邀請了來自國內外的4000家專業採購商。”重慶市農委市場信息處張蓉萍處長介紹,“在這樣一個國際性的茶葉大擂臺上,我們主推重慶茶葉三大品牌,幫助重慶名茶走出重慶、走向世界。”
茶企推出“現場品茶,線上下單”
重慶日報記者在“茶博會”現場看到,與往年開著大貨車運著茶葉四處參展相比,今年重慶茶企紛紛輕裝上陣,有的茶企甚至只帶了幾盒茶葉參展。
在南川大樹茶的茶葉展臺,紅茶、綠茶、紅碎茶深受客商歡迎。8家南川茶企的工作人員一邊表演茶藝,一邊熱情地張羅著生意。“請掃一掃我們的二維碼,大家可以在現場品茶、從網上下單。”重慶瑞草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繼洋不停地向客商派發宣傳單,“我們的古樹茶來自海拔1300米以上的大山,歡迎大家來南川實地考察。”
“我們永川秀芽是全國早市名優茶,在春節前就開始採摘,比一般茶葉早上市一個月。”永川區農委副主任陳朝副為該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永川秀芽當起了推銷員,“我們的湯色清澈綠亮,香氣鮮嫩高長,滋味鮮醇回甘,大家看一看、品一品,歡迎到電商購物平臺購買。”
因只帶了幾盒茶葉過來參展,面對前來諮詢的遼寧客商葉先生,來自南川的芳叢茶葉公司負責人鄭祖芳略顯遺憾地説:“昨天,杭州的陳先生在我這裡訂了60斤高端精品紅茶,預付了明年60斤紅茶的10萬元定金。您有需要的話,也只能預定明年的紅茶了。”
在深圳興辦文化産業多年的鄭祖芳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她于2011年在老家蔡家鎮茅灣村流轉300畝老茶山,專門研製高端手工紅茶。今年,她生産了約3000斤手工“禪葉”紅茶,每斤賣價在1800元至8000元之間,目前已在她的“朋友圈”基本售罄。她此次參展的目的,就是前來以茶會友,推廣老家的好茶。
賣茶葉附帶簽下鄉村旅遊合同
“我們不僅茶葉賣得好,還簽下了一筆意外大單。”來自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五福鎮五福村的張荷,是重慶梭鑼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她興奮地向重慶日報記者介紹,“這筆大單,預計可為我們當地群眾帶來上千萬元的鄉村旅遊收入。”
賣茶葉還談下了鄉村旅遊大單,張荷是怎麼做到的呢?
原來,張荷為了在“茶博會”上更好地推薦自己的“五福”系列綠茶、白茶,不僅精心地將各品種茶葉及其杯泡茶水一一對應展示出來,還為自己茶園裏打造的度假村、收購的當地富硒農産品辦起了“圖片展”。
“茶博會”開幕當天,張荷別樣的展臺吸引了杭州一家旅行社負責人的關注。“酉陽有個桃花源,你們的度假村離桃花源近嗎?你們的富硒農産品有多大的量?”該負責人在購買了數千元的“五福”白茶後,邀請張荷當晚去西湖邊洽談進一步合作事宜。
經過兩天的商洽,最終雙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該旅行社除了每月發兩撥旅遊團去五福村旅遊外,每年還要採購當地上千萬元的富硒農産品。
“真沒想到,我們賣茶還能有這麼個大驚喜!”張荷高興地對重慶日報記者説,“看來,政府為我們企業搭好臺了,還需我們自己唱好戲。”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