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市萬州區國家農業公園 一筆“農”墨繪山川
原標題:一筆“農”墨繪山川——重慶市萬州區國家農業公園速寫
“青溪百丈斷青山,天造虹梁鎖碧灣”,古詩寫就的萬州蠻荒卻絕美。走進今天的重慶市萬州區,峽江兩岸青山依舊,褪卻了蠻荒的“山地農業”之美,正以另一種形式躍然眼前。
2015年底,重慶市首個國家農業公園在這片三峽庫區依山傍水而生,涵蓋萬州西南地區高峰鎮、甘寧鎮等7個鄉鎮、46個行政村的228平方公里,預計2020年全面建成。目前,園區建成玫瑰香橙基地5.4萬畝,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鄉村旅遊示範點和旅遊景區26個,成為重慶乃至全國農旅融合的先行實踐區。
萬州區副區長張國建説:“萬州國家農業公園的建設,帶動了一批走生態旅遊路線的鄉村振興項目快速發展,正在讓鄉村變成宜遊、宜居、宜業,大有可為的新天地。”
現代農業定“主色”
清晨的薄霧輕拂著藍莓園。一大早,甘寧鎮新農村8組“熙豐藍莓基地”的果農吳曉玲就開始忙碌起來。採果、挑揀、裝包……數十箱剛剛摘下的果子,分揀不同品種擺放,顆顆都有一層薄薄的果粉。一顆鮮果入口,唇齒間便清香滿溢、回味悠長。“快嘗嘗!這叫‘奧尼爾’,果大香濃;這叫‘薄霧’,淡薄荷香……我們有十多個品種呢!”吳曉玲熱情地招呼著,言語中有説不出的歡喜,“這些藍莓要運往北京、上海的市場,這幾天客商幾乎隔一天就拉走一車,有多少要多少。”
基地所在的甘寧鎮是農業公園的“現代農業核心區”。通過近年來的持續打造,甘寧鎮果蔬兩大産業初步成形,包括藍莓在內的多個品種發展迅速,2014年被市農委確定為“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而在所有産業中,最負盛名的要數晚熟柑橘。
“柑橘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華中農大校長鄧秀新曾評價:“萬州以東、秭歸以西是中國最佳的晚熟柑橘基地。”在萬州,三峽庫區獨有的峽江氣候為晚熟柑橘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低溫無霜凍的冬季延長了果實的生長期,每年2-5月均能挂果,天氣漸暖後便“花果同樹”。
正值晚熟柑橘上市期,位於甘寧鎮永勝村的“四月紅”玫瑰香橙園內,橙紅色的果實沉甸甸墜滿枝頭,在叢叢綠葉下顯得可愛誘人。切開橙子,鮮亮多汁的果肉裏,一抹血紅浸染其間、陣陣馨香撲鼻而來。果園負責人朱文祥介紹:“目前,園區已種植玫瑰香橙500余畝,建設冷藏庫1200立方米,全部採用綠色防控措施,是重慶市農科院晚熟柑橘産量和品質提升關鍵技術集成示範基地。”
萬州區果樹站副站長汪小偉告訴記者,玫瑰香橙其實是一種塔羅科血橙,源自意大利西西裏島,引入萬州後,品質性狀進一步優化,果肉著色更好,香氣更加濃郁,口感更加細膩,被人們稱為“柑橘中的皇后”。在農業公園內,已有西部農業、天奧農業等近40家玫瑰香橙農業企業,建成“四月紅”這樣的標準化果園28個。“作為萬州農業第一品牌,玫瑰香橙在農業公園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惠及果農5萬多戶,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果和搖錢樹。”汪小偉説。
萬州區國家農業公園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雷傳亮介紹,在萬州農業公園甘寧核心區,除柑橘、藍莓外,桐坪向葡萄、黑馬火龍果、仙雲雷竹筍、冠豐青脆李、圍燈熱帶水果等基地相繼建成,進一步完善了甘寧鎮的現代農業體系。
“園區立足産業優勢,突出規模化、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已構建起以玫瑰香橙為主導,綠色蔬菜、花卉苗木、名優水産為特色的‘1+3’特色農業産業體系。”
宜居環境著“底色”
穿過綠樹掩映的長廊,在乾淨整潔的院落中央,一棵上千年的黃桷樹安靜地生長在池塘旁。這處“古樹別院”並不是某個城市公園特設的景觀,而是農業公園“美麗鄉村”楠橋村村民身邊的日常景象。
作為重慶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片,楠橋村在全區美化鄉村生活環境方面做出了表率。2016年以來,村裏重點開展“凈化、綠化、亮化、美化、文化”行動,改造民房34棟,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建成月季花長廊2000米,新建垃圾收集平臺兩個,擺放垃圾桶50個,生活垃圾治理率達95%,污水處理率達85%,農戶衛生廁所覆蓋率達92%。
今天的楠橋村,白墻黑瓦的民房和成片的柑橘樹相映成趣,整潔的村道和清新自然的綠化景觀融為一體。“以前的碎石路變成了現在的水泥路,還有鮮花長廊。座座院子也變得乾淨漂亮,家家戶戶都有分類垃圾桶,垃圾每天有人來收,再也沒人亂扔垃圾了,連雞糞鴨糞都看不見了!”66歲的村民毛四萍説起村裏的變化,十分自豪。
“打造三峽田園、香橙人家,關鍵要讓鄉村宜居宜業。只有保護好鄉土特色的田園房屋,留住鄉土人家的民風民俗,農業公園才能有‘農’味。”甘寧鎮黨委書記王偉説。
沿著這種思路,甘寧鎮對保存完好、獨具特色的老房子依照原貌進行整修,避免大拆大建,整個院落維持原有格局,並把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繪製在院落長廊。“甘寧鎮有蜚聲中外的詩人何其芳的故居,也有三國東吳大將軍甘寧之墓,文化底蘊已經成了這裡的最佳名片。下一步,我們要以此為依託,致力打造歷史文化旅遊名鎮,在留住鄉愁的同時,振興鄉村。”王偉介紹。
甘寧鎮的實踐,可謂農業公園建設宜居鄉村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萬州區以萬忠路、郭武路、沿江路為骨幹,以通村路、産業路為補充的道路網絡,構成了園區暢通的交通格局。以移民小區綜合整治、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河流面源污染治理為引領的項目建設,有力改善了園區生産生活狀況。
“美麗鄉村不能光有‘面子’,更要有‘裏子’。除了美化鄉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外,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要求。通過農業公園的不斷完善,我們要讓每個農民都分享到農旅融合發展的紅利。”張國建説。
農旅融合點“亮色”
提起萬州的旅遊資源,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著名的“萬州大瀑布”。然而,除了山水奇絕的自然資源外,豐富多彩的農旅體驗和厚重的歷史文化也越來越成為農業公園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甘寧鎮黑馬村“奇芳花谷”中遙望瀑布,不僅可以立刻感受“水”的磅薄力量,還能將千畝漫山遍野的花海盡收眼底。定位四季賞花、四季採果、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經營模式,花谷常年栽植花卉品種100多個。眼下,美人蕉與醉蝶競相開放,各種桃子即將成熟,遊人三兩結伴暢遊其間,構成一道曼妙風景。
黑馬村距萬州城區僅十余公里,交通便捷,加上靠近萬州大瀑布景區,很適合發展近郊半日休閒遊。不僅是黑馬村,依託萬州大瀑布發展觀光采摘園、民宿、農家樂等業態,提升“産村相融、一體發展”的産業實力,成為農業公園在鄉村旅遊規劃中最關鍵的支點。“菜地、花圃、苗圃、大棚設施、水景……一切都是圍繞旅遊的需要打造的。只有農旅有機融合,才能真正讓農村資源‘活’起來,讓農村要素‘動’起來,讓農民腰包‘鼓’起來。”張國建説。
為了進一步提升市民的休閒體驗,農業公園今年還將推出甘寧鎮“一日遊”“園區二日遊”等精品旅遊線路,並根據園區資源稟賦,圍繞時令節氣,舉辦系列主題活動,讓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都有別樣的“驚喜”。
“既有山城的秀美,又有水城的靈動,還有田園鄉愁和古跡的厚重。”家住河南鄭州、酷愛旅遊的張潔去過很多地方,萬州農業公園讓她“很興奮、很感動”。
“作為文農旅融合的範本,除了對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外,我們將在公園的規劃建設中體現多種文化因素,大佛寺、鼓樂長廊、甘寧墓、貫峰書院等都是三國文化和巴文化最生動鮮活的載體;而在水鄉文化方面,我們則計劃將東林寺、瀼渡中心碼頭、瀼人民俗風情街、岩口老街等項目提上日程,為農旅産業增添文化創意的亮點。”雷傳亮説。
截至目前,園區已經形成1個4A級景區和兩個3A級景區,每個景點獨具特色,形成了“U形聯通、兩核驅動、多廊連結、五極六區”的産業發展格局。朝著“農民的家園、市民的花園、遊客的樂園”這一夢想追逐的萬州農業公園,正在成為渝東地區文農旅融合的出色樣本。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