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唱響三峽之巔:重慶奉節的“全域遊”轉變之路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宋劍):7月15日,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大型媒體采風活動採訪團來到重慶奉節縣,遊覽了這座李白、杜甫等詩人筆下的詩歌之城。
“近處是山,遠處是山,極目天邊山連山,略無闕處水映山。”在媒體座談會上,奉節縣委書記楊樹海用詩歌引出奉節旅遊發展的兩大優勢,一個是生態,一個是人文。
奉節縣委書記楊樹海發表講話 供圖 奉節縣旅遊局
從“告別”到“歸來” 奉節推動旅遊“五個轉變”
據介紹,從唐代詩人陳子昂來到奉節後,一些著名的詩人絡繹不絕而來,詩仙李白曾三次經過奉節,特別是當他被流放夜郎,在奉節得到特赦的消息後,狂喜中揮筆寫下“朝辭白帝彩雲間”的千古絕唱。但在1997年,隨著奉節旅遊業達到高峰,“告別三峽遊”“絕版三峽遊”讓旅遊透支跌入低谷,這一告別就是20來年。
近兩年來奉節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努力下,從戰略定位、資源整合、文化梳理、體制改革、品牌行銷等入手,全力打造全域旅遊,2016年11月奉節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隨著“三峽之巔”重磅推出,《中國詩詞大會》全國熱播,各地遊客慕名而來,旅遊接待人次和旅遊綜合收入年增長30%以上,開啟了“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的大轉變,如今,歸來看三峽,三峽已歸來。
今日的奉節,正在推動從單一景點景區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産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旅遊向精細高效旅遊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從旅遊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最終形成一二三産業融合的統領性産業。
擦亮“六張名片” 讓奉節旅遊升級版走向前臺
“山水是奉節的特色,人文是奉節的底色。”楊樹海表示,作為一個以山水、人文為旅遊發展載體的三峽旅遊城市,奉節縣將圍繞打造長江三峽第一旅遊目的地的目標,擦亮自駕行攝、生態康養、詩歌朝聖、民俗美食、科考研學、極限體育目的地遊“六張名片”,開啟“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的轉變,讓奉節旅遊升級版走到”前臺“。
採訪團來到“三峽之巔”俯瞰壯美三峽 宋劍 攝
據了解,下一步,奉節將打造自駕行攝旅遊目的地、生態康養旅遊目的地、詩歌朝聖旅遊目的地、民俗美食旅遊目的地、科考研學旅遊目的地、極限體育旅遊目的地“六大名片”。
具體而言,是要依託境內大山大川、大江大河、大綠大美的獨特自然風光,創立山地風光攝影門類,打造山地攝影一流品牌;把北緯30度、海拔1300米的九天龍鳳景區,打造為“清閒、清養、清修”的康養旅遊品牌;利用外界對奉節最初認識來自詩歌的特點,讓更多人尋著詩歌來旅行,建設白帝城、草堂湖、竹枝詞三大詩歌主題公園,建設紅葉畫廊、最美步道,復原夔州古城,將旅遊者帶進歷史文化的長河,深層次體驗詩歌文化;保護性開發傳統村落村寨,建設夔州古木藝術“非遺村”,傳唱川江號子、竹枝歌舞,舉辦踏磧節、龍船會、彩龍船,並推出“三峽第一桌”美食品牌;發掘龍橋河、天井峽地縫、大白帝城遺址、興隆洞古人類遺址等科考探險資源,吸引勇敢的探險者前來探尋大自然的奧秘;持續舉辦中國自行車聯賽、徒步穿越三峽、千人攀登三峽之巔、九盤河漂流等極限賽事,形成體育旅遊新産品、新業態。
夔州博物館 宋劍 攝
奉節:好山好水好風光 有詩有橙有遠方
楊樹海表示,要用好“生態”和“人文”兩個“寶貝”,保護好是前提,利用好是關鍵。
楊樹海表示,要做到保護和利用的雙向平衡,一是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站好保護長江母親河的“奉節崗哨”,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一江碧水”,修復“兩岸青山”,推動“三生協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花園、果園、樂園”,促進農業、工業、文旅融合發展,走出一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天吃空氣”的生態蝶變之路。二是大力宣傳“夔”文化,以三峽之“首”、高山仰“止”、萬物成“巳”、秋興賦“八”、厚重人“文”、神州唯“夔”為要義,推出“六言解夔”。擦亮“中華詩城”,打造詩意天地、詩歌高地、詩人聖地,推動奉節與詩一起走向遠方。唱響“三峽之巔 詩·橙奉節”核心品牌,打造自駕行攝、生態康養、詩歌朝聖、民俗美食、科考研學、極限體育旅遊目的地。傳承和發揚“奉公守節、自強不息”的奉節精神,打造自然秀美、人文優美、發展壯美、社會和美的美麗奉節。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