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山城故事>正文

曾家岩書院創始人挖掘重慶曆史文化 4年自費拍攝400集紀錄片

2018-07-18 11:02:39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07-18-0072_副本

呂真 (受訪者供圖)  

  “有著3000年曆史的重慶城源頭在何方?”這是曾家岩書院創始人呂真追尋4年的問題。她用4年時間,自費拍攝了400集關於重慶的小型紀錄片。這些紀錄片的主角包括300多位重慶人,以及重慶4次築城史等,在每集紀錄片裏,都可以看到重慶人的堅韌、執著、頑強和包容。

  不僅如此,呂真還為這些紀錄片的主角舉辦了影像圖片展“88個重慶人”“城與人”。“我希望市民能夠走進展廳,了解自己的來路。”7月16日,呂真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時説。

  用紀錄片梳理重慶母城歷史文化脈絡

  “層軒俯江壁,要路亦高深。十八梯是連接上下半城的一個通道,歷史上重慶最重要的政治空間在上半城,但十八梯出現後,重慶的政治空間轉移到了下半城。”重慶市文化遺産研究院副院長袁東山在呂真拍攝的紀錄片裏,這樣評價十八梯的歷史價值。

  “2012年,我從美國遊學回渝,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地加快,很多曾經熟悉的路都已經找不到了。”從2014年起,呂真開始把鏡頭對準日新月異的重慶母城。

  呂真説,4年來,拍攝紀錄片時對重慶的了解,遠超此前在重慶工作、生活的20年。“重慶這座有著3000年曆史的古城曾經三為國都、四次築城;重慶古城墻周長僅7.7公里,卻密集分佈著17座城門,世界罕見……”

  呂真經常自問:我真的了解這座朝夕相處的城市嗎?於是,她嘗試用紀錄片的方式,通過採訪重慶文史、建築、考古等方面的專家,以及原住民,梳理出重慶母城歷史文化脈絡。就這樣,時長120分鐘的紀錄片《重慶母城築城史》應運而生。目前,該片已經積累大量採訪素材,進入了後期製作環節。

  4年來,呂真的團隊已經拍攝的紀錄片包括10集《十八梯》、9集《九開八閉門》,以及魯祖廟、百子巷、下浩老街等。重慶的老街巷在紀錄片中得到了再現。

  以口述歷史的方式展現重慶人的寬容和堅韌

  呂真和她的團隊還為300余位重慶人拍攝了個人紀錄片。“平凡就可以被忘記嗎?”曾家岩書院開院當天,呂真説的這句話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從2015年開始,呂真組建的“靶點”紀錄片團隊開始用口述歷史的方式為重慶人進行個人紀錄片拍攝。這300位主角,有105歲的抗戰老兵韓燦如,有97歲的較場口慘案親歷者、老護士汪聲聞,有中國第一台工業CT研發者、老科學家任廷樞,也有在街頭巷尾謀生的普通重慶人,比如70歲的趙玉文。

  “我經常從臨江門路過,久而久之就對趙玉文的書攤産生了興趣。”呂真説,讓她意外的是,這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的老人,20年賣了20萬本書。

  2016年秋,83歲的退伍老兵劉進才自費寫了20年黑板報的故事進入團隊視野,紀錄片上線後,短短一天就收穫了300余萬次的播放量。“出乎意料的是,留言的大多是年輕人,其實年輕人感興趣的並不僅僅是娛樂節目。”呂真説。

  對於拍攝人物的選擇,團隊最初的標準是在重慶生活了30年,且70歲以上,從事某個行業20年以上的人。但在拍攝過程中,呂真發現,大家推崇的匠心精神大量存在著,卻往往被忽視。因此,她決定擴大拍攝範圍,記錄他們的故事,並給他們做影像展覽,“展現我們身邊這些平凡又堅韌的重慶人,因為他們就是我們,我們看到的是我們自己。”

  每月倒貼近20萬元維持書院運轉

  説起採訪對象時,呂真經常會眼含熱淚,情緒激動。但不少人也嘲笑她缺乏商業意識,只是用情懷在拍攝紀錄片。而情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曾家岩書院開張以來,呂真每個月要倒貼近20萬元。因為書院現在有30多名員工,工資支出和房租就佔了很大一部分資金。

  事實上,曾家岩書院自去年底完成修復以來,先後有超過20家企業來談合作,想把這座百年建築變成臨江民宿或者西餐廳,但呂真卻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拒絕。“這座建築百年前就是書院,現在也理應成為書院,延續文脈。”她説。

  不少人都問過呂真:“如果僅僅靠接拍商業片來支撐團隊和書院,曾家岩書院能挺到年底嗎?”她卻淡定地説:“我正在做自己熱愛的事,這足夠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