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房産汽車>正文

二手車交易貓膩多 重慶啟動2018年二手車誠信促銷

2018-07-20 13:24:39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楊藝)如何讓消費者購買到放心二手車?7月19日,2018年重慶市二手車誠信促銷暨西部汽車城“真車況、抄底價、一車一檢”首屆大型車展活動正式啟動,將通過“一車一檢”、補貼評估費用等,推動全市二手車誠信建設,助推二手車消費。

  銷售二手車不誠信被判“退一賠三”

  市民楊先生向某二手車銷售公司以21萬元的價格購買小型轎車一輛。雙方簽訂《二手車買賣協議》,並在協議中約定二手車公司承諾該車無重大交通事故。然而,楊先生辦理過戶手續後發現該車曾于2013年發生交通事故,維修費用達六萬九千余元。

  楊先生認為二手車公司隱瞞車輛真實情況構成欺詐,請求法院撤銷《二手車買賣協議》,並要求二手車銷售公司予以賠償。

  法院審理後認為,涉案車輛曾于2013年發生交通事故,車輛單方維修費用即達近七萬元。二手車公司未如實向楊先生告知這一足以影響其是否選擇購買該車或接受現有價格的重大信息,其行為已構成欺詐。法院遂判決撤銷雙方訂立的《二手車買賣協議》,楊先生將涉案車輛返還給二手車公司,二手車公司返還其購車款21萬元並三倍賠償,退賠已繳納的路橋費。

  法院表示,經營者從事産品經營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捏造虛假事實,造成消費者對所購買産品的屬性産生錯誤認識,並由此作出違背其真實意願的錯誤意思表示的,構成欺詐並應承擔相應責任。

  買賣二手車一定要選擇正規市場

  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二手車交易量為237806輛,同比增長12.7%;全市二手車交易額為170億元,同比增長13.8%。

  二手車交易市場越來越紅火,但在二手車交易過程中,卻暗藏著不少購車陷阱。根據市工商局收到的投訴來看,二手車交易容易出現里程數被篡改、事故車、泡水車等欺詐行為,原因在於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如果商家故意隱瞞汽車的真實狀況,消費者很難察覺。

  那麼,消費者該如何來避免這些陷阱呢?市二手車流通協會相關人士建議,要辨別是否是事故車、泡水車,消費者購買時首先要觀察車表面的部分,外部鈑金是否平整、圓滑,有無破損。同時,察看各種信號燈是否齊全,檢查儀錶板的各種顯示和報警信號是否正常也是必備步驟。此外,最好與懂車的朋友一起驗車,仔細檢查發動機、變速箱等情況,通過試車來了解真實車況。

  而針對二手車交易中容易出現的改里程錶問題,消費者則要從外觀、內飾、發動機艙以及聽發動機聲音等幾個部分來綜合辨別。同時車輛的各種保養記錄、保險記錄,也是非常重要的輔助查詢方式。

  “對於不懂車的消費者,買賣二手車輛一定要到正規的二手車交易市場進行。選擇正規二手車交易市場,車輛性能和合同簽訂都有專人為你把關,避免了各類矛盾糾紛的産生。”該人士建議。

  加快活躍二手車消費市場

  作為全國率先建立二手車交易市場的城市之一,重慶從2015年啟動二手車交易誠信試點建設,要求誠信試點企業銷售的每一台二手車必須嚴格按國家相關技術規範標準進行評估鑒定。

  據了解,7月19日啟動的2018年重慶市二手車誠信促銷活動,以“真車況、抄底價”為主題,要求活動期間所售車輛均為有檢測認證、托底質保的“放心二手車”,並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授權的專業評估公司提供全程保障。

  同時,誠信商家所售車輛,其檢測報告必須通過紙質、互聯網、市場智慧平臺APP向消費者披露。評估完成的車輛在前風擋放置帶車況查詢二維碼的“誠信車商放心二手車”的靜電貼,同時提供第三方通過車輛VIN碼查詢車輛維修保養記錄的方式,方便消費者如實獲取真實車況。

  “為激勵車商和消費者主動進行車況檢測評估,有關評估機構將完整車況評估費用從500元下調至300元,並根據檢測評估系統生成的報表按照每車補貼100元。”市二手車流通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補貼活動從今年3月1日起持續8個月,預計檢測評估費用補貼供55萬元,拉動“放心二手車”銷售額超過8億元。

  “開展‘二手車誠信促銷活動’,旨在培育誠信經營示範企業,加強評估鑒定規範管理,讓二手車知識進鄉村、進社區、進高校、進企業、進家庭,讓廣大市民相信二手車、放心二手車、敢買二手車,加快活躍二手車消費市場。”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