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合川區督辦重點提案推進大氣環境治理 多管齊下打贏“藍天保衛戰”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打贏‘藍天保衛戰’,改善大氣環境品質,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和奮鬥目標!區政府各相關部門和鎮街必須高度重視,狠抓落實!”近日,重慶市合川區政府召開《關於努力改善大氣環境品質,讓合川人民共享藍天的建議》重點提案辦理工作推進會,區政府副區長蔣定平在會上説道。
民盟重慶市合川區委將強化大氣環境治理、防治大氣污染作為調研課題,丁德君等委員提出的《關於努力改善大氣環境品質,讓合川人民共享藍天的建議》被列為了2018年重點督辦提案,由區政府副區長蔣定平領銜督辦。
承辦單位經過深入調研,並與丁德君等委員面對面協商,將提案建議納入《合川區2018年環境保護工作要點》,制定並嚴格執行合川區加強礦山開採、混凝土攪拌站揚塵污染整治,日用玻璃生産企業污染整治,以及開展臭氧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多管齊下狠抓提案辦理落實。
合川區嚴格落實施工工地揚塵控制“十項規定”和“黑名單”制度,持續抓好道路清掃保潔、裸露場地覆蓋等,出動人員850人次,檢查各類揚塵排放源410個次,出動環衛車輛10220車次,對城區實施每日3至4次噴酒作業,創建並鞏固了20個揚塵示範工地和15條揚塵示範道路。區環保局、區交委、區城管局、區城鄉建委等多部門聯合重點整治物料堆場、沿江碼頭、交通運輸等揚塵,並完善揚塵控制長效機制;對31家礦山開採企業和11家混凝土攪拌站的揚塵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工作。
同時,該區全面實施重點企業廢氣治理、清潔生産、錯峰限産等,完成了合川電廠2號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並通過驗收,加快推進了1號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完成並鞏固了27家燒結磚瓦企業污染治理工作。積極推進北汽銀翔、比速汽車等5家涂裝生産線揮發性有機物的治理。常態化檢查46個加油站和18輛油罐車的油氣回收治理設施及其運行情況。開展23家日用玻璃生産企業污染整治,完善窯爐等廢氣治理並安裝在線監測設施。啟動並推進了51家工業企業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特別排放限值工作。查處貨運車闖禁、闖限和機動車尾氣冒黑煙等違法行為175起,對3家機動車尾氣檢測線實施了每月1次的日常監管,對1100余輛機動車進行了路檢。區環保局聯合區交委、區公安局等開展了鹽三路高速公路下道口至草街大學段、212國道鹽井塘壩村段等重點路段的交通污染整治,實施了非煤礦山、 江河碼頭貨運車輛專項整治等。持續推進1100 余家餐飲油煙、露天燒烤整治工作。完善區、鎮街、村社三級秸稈、垃圾焚燒工作責任制和督查機制,嚴控焚燒污染。
合川區還啟動了大氣污染網格化智慧監測系統建設,通過在線監測、智慧分析等物聯網技術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與四川廣安、重慶北碚等周邊區縣建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健全和完善聯合應對污染天氣的應急措施。建立常態化巡查督查機制,開展藍天巡查、環保大檢查等系列專項巡查,對重點污染源採取“月分析、周推進、日巡查”工作方式,及時查找不足,研判形勢,約談排污單位10余家,召開推進會議12次,發出督辦函18份,編發大氣攻堅簡報24期,通報並處置各類大氣污染行為310個。以利劍執法和環保督察為契機,嚴查各類環境污染行為,處理12369、陽光政務、群眾來信來訪等579件,處理率和辦結率達100%,回訪滿意率達98.6%;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74件,罰款804.83萬元。制定了不利氣象條件空氣污空應對專項工作方案,編制了空氣品質限期達標規劃,及時通報空氣品質信息,實施人工增雨5次,發射火箭彈15枚。
目前,合川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158天,同比增加37天。PM2.5濃度為4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二氧化硫、PM10分別下降25.9%、14.5%。根據重慶市環保局大氣處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PM2.5濃度下降幅度位列全市第三,增加優良天數位列全市第二。
“主協辦單位高度重視該提案辦理工作,有調研,有舉措,力度大,效果好。”提案人丁德君委員對此非常滿意。
“各相關部門和鎮街要充分認識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以結果為導向,找準原因,精準施策,強化責任,狠抓落實,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蔣定平表示,要進一步拓寬工作思路,強化統籌協調,加大財政投入,及時增添3輛霧炮車和10套PM10監測設備等,確保每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70天以上,空氣中PM2.5控制在53微克/立方米以內,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文 逯德仁 編輯 高爽)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