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白鶴梁題刻保護的背後故事
原標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動範例——白鶴梁題刻保護的背後故事
它是“世界首座非潛水可到達的水下博物館”;它擁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等美譽。
但對它的保護之難,令人無法想像,僅保護方案就論證了10年。
位於涪陵區的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參觀“水下碑林”要過三道關
7月24日晚,重慶日報記者進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展廳佈置很有特色——一件3.5噸重的石魚圓雕映入眼簾,依次是各種題刻樣本和文字註釋,讓人逐漸沉浸在書法藝術的海洋中。
了解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後,要乘坐91米長、40米高的電梯來到長江下的水準廊道中。這條150米長的廊道在藍色燈光的烘托下,充滿了神秘氣息。
第三關最激動人心——邁過鋼制艙門,進入有23個圓形觀察窗的參觀廊道。透過觀察窗可以清晰地觀賞白鶴梁題刻原貌。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的“元符庚辰涪翁來”筆筆凝練、清代書法家孫海的“白鶴梁”氣勢縱橫、涪陵本土教育家劉冕階1937年鐫刻的“白鶴時鳴”佈局別致……
“白鶴梁題刻上留名者達到727人,籍貫遍及今天的重慶、陜西、河南等近20個省級行政區。”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副館長黃德建介紹。
據專家考證,見諸文獻著錄的白鶴梁題刻共187則,現存于水下白鶴梁梁體上的有160則,可辨文字1.1萬餘字,堪稱“水下碑林”。
水下雙魚石刻成“長江標準眼”
白鶴梁原是長江江心的一道天然石梁,在冬春之交水位較低時部分露出江面。“不同枯水年份的最低水位不同,古人注意到了水位線在石樑上的變化,在朝向長江的石梁傾斜面雕刻魚,並用文字標識枯水水位,記錄水位線變化。”北京大學教授孫華表示。
白鶴樑上現存石魚18尾。黃德建介紹:“唐朝廣德元年(西元763年),人們在露出的白鶴梁中段石樑上鐫刻了兩尾石魚,記錄當年最枯水位線。而石魚的眼睛正好為長江中上游的零點水位,這一水文記錄比英國人于1865年在武漢江漢館設計的水尺標點要早1100多年。”
據了解,白鶴梁題刻始刻于唐朝廣德元年前,記錄了1200多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信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重慶日報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白鶴梁枯水水文信息曾被三峽工程1972年的初步設計文件所採用,這在當時是水文分析方法的創舉。此外,這些信息也在自然科學研究中得到了應用。
10年論證,有6種保護方案都被否決
2017年1月初,歐洲第一家水下博物館——大西洋博物館(Museo Atlantico)開放,遊客需潛水參觀,火爆一時。
其實,早在2009年,重慶市涪陵區就建成開放了“世界首座非潛水可到達的水下博物館”。它比大西洋博物館早建成了8年。
在滾滾長江中建博物館,談何容易?
“1992年,興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決議通過的那天,我在涪陵市(1998年設立涪陵區)文管所工作。聽到這個消息,心裏有點慌。”黃德建説,三峽工程蓄水後,就意味著長江涪陵河段最低水位145米,最高水位175米,白鶴梁將被淹沒。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白鶴梁的文物價值,1993年起,黃德建在當地組織了白鶴梁“告別遊”。讓他意外的是,最多時每天有近3000名涪陵市民和外地遊客來給白鶴梁“告別”,場面蔚為壯觀。
與此同時,白鶴梁的保護工作也被提上議事日程。擺在有關部門面前的最大難題是,水下遺址原址保護問題世界罕見,國內外無可供借鑒的工程實例。
在這樣的背景下,天津大學、重慶市規劃局、長江水利委員會勘測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先後提出7種方案,論證了10年時間。
曾有專家提出在白鶴梁附近的山坡上修建陳列館,館內展出白鶴梁題刻複製模型,而白鶴梁題刻原址則保留在江水之下,被淤積的泥沙自然掩埋。“有一則題記寫的是‘熙寧七年,水齊至此’,如果把白鶴梁題刻模型陳列在山坡上的陳列館,遊客看到後會作何感想?”黃德建説,“原地保護”是文物古跡保護的基本原則,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
“開了無數次的會,每一次會上都有激烈交鋒。”時任三峽重慶庫區文物保護領導小組組長的王川平説,文物保護觀念不同等問題,是橫亙在如何完好保存白鶴梁題刻前面的一道道屏障。
最終,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提出“無壓容器”方案,即在白鶴梁密集段上修建一座無壓容器,在容器內充入過濾處理後的江水,以平衡容器壁所承受的巨大壓力,達到減少泥沙淤積侵蝕的目的。這一方案也得到了各方認可。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建設歷時7年,于2009年5月18日正式開館,白鶴梁題刻精華得以保存。
“這在當時是最好的選擇。”黃德建説,若干年後,不排除有更好的保護措施出現。
白鶴梁裏暗藏的“黑科技”
重慶日報記者通過觀察窗觀賞白鶴梁題刻時看到,巨大的容器內經過過濾的江水非常清澈,肉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題刻上的文字。這主要得益於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運用的循環水系統。
觀察窗上的玻璃為航空有機玻璃,為了維修方便,玻璃雙層設計,每層玻璃足足有8釐米厚,能夠承受窗外3700噸水的水壓。
為了給觀眾良好的參觀體驗,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開展了水環境現狀研究等工作。觀察窗、題刻等由專人定期清理。“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還與高校等合作,把高科技運用到文物保護中,使科技保護水準處於同類文化遺産最前沿。”黃德建介紹,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將運用智慧化、數字化手段,對文物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提升展覽展示水準。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為該館附屬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白鶴梁水下博物館VR項目由“白鶴梁的由來”“水下重生”“水下暢遊”3部分組成,通過現代科技與古代文明的碰撞、交融,實現古與今、自然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白鶴梁在2006年和2012年兩次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自重慶市政府正式提出白鶴梁題刻申遺工作以來,市區分別建立了申遺工作機構,抓緊推進申遺工作。
據悉,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正在按照國際一流標準,以申遺為契機,實施交通廊道電動扶梯更換升級改造、外防撞設施建設、安消防工程改造升級等項目,整體提升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品質。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