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文化>正文

徐悲鴻抗戰時期經典作品首次在重慶集中亮相

2018-08-01 16:06:42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徐悲鴻抗戰時期經典作品首次在渝集中亮相

不簽【文化 摘要】徐悲鴻抗戰時期經典作品首次在重慶集中亮相

《巴人汲水圖》

  真實記錄抗戰時期重慶人民生活的《巴人汲水圖》、在重慶磐溪石家院子創作的《奔馬》、為印度文學家泰戈爾創作的寫生肖像畫《泰戈爾》……7月31日,“回望歸鴻——徐悲鴻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展。

  本次展覽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和徐悲鴻紀念館聯合主辦,展品為兩館珍藏的徐悲鴻抗戰時期繪畫作品75件(套),其中包括4件國家一級文物。此次展覽也是徐悲鴻抗戰時期經典作品首次在渝集中亮相。

  《巴人汲水圖》有2幅 其中一幅曾拍出1.71億元

  《巴人汲水圖》回家了!7月31日9時,展覽剛一開幕,展廳中就涌進了眾多市民。讓他們激動的是,徐悲鴻于1937年剛到重慶不久時創作的、和重慶關係最緊密的畫作——《巴人汲水圖》時隔20年再度回到了徐悲鴻夫婦“一生中最重要的家”重慶。

  重慶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這幅長達300釐米的國畫上,徐悲鴻題詞:“忍看巴人慣擔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磐中粒粒皆辛苦,辛苦還忝血汗熬。”

  重慶市民鐘谷菁在這幅表現抗戰時期重慶人民生活的畫作前久久佇立,她説:“當時生活的擔子那麼重,卻沒有人是頹廢的。有時,一個民族的精神不一定體現在大人物、大事件裏,這些細微的生活場景也能反映山城兒女抗戰堅不可摧的力量。”

  少有人知的是,《巴人汲水圖》存世其實有兩幅,此次展出的這幅收藏于徐悲鴻紀念館。另外一幅,于2010年在北京拍賣時,成交額為1.71億元。

  為何《巴人汲水圖》會出現“雙胞胎”?

  徐悲鴻之子、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慶平介紹,徐悲鴻在重慶期間創作了《巴人汲水圖》並舉辦畫展,當時的印度駐華公使非常喜愛這幅畫,希望重金購得。“父親當時經濟緊張,還要救濟學生、辦畫展,因此又重新畫了一張。”

  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1937年冬至1938年夏,徐悲鴻創作了3幅現實題材作品,除《巴人汲水圖》外,還包括此次來渝展出的《巴之貧婦》。據介紹,1938年除夕夜,徐悲鴻獨自徘徊在嘉陵江畔,遇到了一位乞討的貧婦,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回到家中便默畫下了她的形象。這也是徐悲鴻現實主義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奔馬圖》上寫下“磐溪遣興” 廖靜文稱磐溪為患難之交

  徐悲鴻筆下的馬栩栩如生,婦孺皆知。他曾説:“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下過極長時間的功夫,即以馬論,速寫稿不下千幅。並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骼,肌肉組織,夫然後詳審其動態及神情,乃能有得。”

  正因如此,徐悲鴻用國畫表現的馬也得到了舉世公認的成就。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展覽展出了多幅徐悲鴻創作的馬。馬的身體用塊面造型,以飽酣的重墨、奔放的筆勢快速揮灑。“和古代中國畫中的馬相比,徐悲鴻的馬融入西畫中的解剖學和透視原理,馬具有立體感,意氣風發,激越動人,四蹄生風。”重慶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理論研究和基礎教學中心主任張楠木説。

  在《奔馬圖》《雙馬飲水圖》等畫作上,都寫有“磐溪遣興”四字,説明這是徐悲鴻在重慶磐溪創作的,抗戰期間他曾在這裡生活了4年多。31日下午,徐慶平一行也在時隔20年後,再度來到位於江北區大石壩街道的徐悲鴻舊居——石家院子,尋找父輩曾經的足跡。

  記者看到,徐悲鴻舊居已經被高大的住宅樓包圍,但建築保存基本完好,木地板上的紅色油漆有些斑駁,體現了歷史的滄桑。“這是父親當年居住的臥室,夏日酷暑難耐時,父母只好在臥室外的木地板上打地鋪睡覺。”徐慶平指著舊居二樓最右邊的一間説,抗戰時期條件艱難,父母常常吃不飽飯,但父親仍然堅持在煤油燈下作畫。

  在舊居一旁的磐溪石家院子,徐悲鴻籌建了中國美術學院,致力於中國美術研究和創作,創作了大量閃耀美術史的作品。石家院子入口,一座長14米,高3米的鐘乳石假山造型美觀。假山頂部3棵黃葛樹枝繁葉茂,已經和洞體融為一體。

  在石家院子的地下石屋內,一幅幅題刻也精美異常。從石家院子沿著梯坎,可以走到江北區文物保護單位磐溪石虎旁。從這裡,可以眺望到嘉陵江對岸的重慶大學。當年,徐悲鴻就是途經這裡乘船到對岸的中央大學教學的。“現在有石門大橋了,過江沒有父輩那麼艱辛了。”徐慶平笑著説。

  1946年1月,徐悲鴻與廖靜文在重慶中蘇文化協會結婚,郭沫若和沈鈞儒證婚。當年夏天,徐悲鴻夫婦從重慶經南京、上海抵達北平(北京)。“別了,磐溪……你是我們的患難之交,你的名字被徐悲鴻寫在許多作品上……”廖靜文在《徐悲鴻一生》中如是回憶。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表示,在當時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徐悲鴻將自己的情感和民族大眾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不辭辛勞地為抗戰籌集資金,成為抗戰時期藝術領域的一面旗幟。“徐悲鴻用自己的藝術作品激勵全民抗戰,他把生命活成了藝術,把藝術活成了信仰。”

  畫過十多幅泰戈爾肖像 尺寸不大卻氣勢恢宏

  泰戈爾是印度詩人、文學家,但鮮為人知的是,徐悲鴻卻和他有著深厚的情誼,此次展覽展出的《泰戈爾像》也被公認為是徐悲鴻寫生肖像畫中的扛鼎之作。

  記者在現場看到,徐悲鴻通過對泰戈爾面部的淡淡渲染,襯托出泰戈爾的銀色鬚髮,把他正在凝神靜思的神情表現出來。畫面50釐米見方,用西方的繪畫技巧表達中國傳統繪畫的神韻,傳達出恢弘的氣勢。

  徐悲鴻和泰戈爾是如何産生交集的呢?據介紹,1940年春,徐悲鴻應泰戈爾之邀,赴印度國際大學講學並舉辦畫展,期間和泰戈爾交往密集,為泰戈爾畫了十多幅素描、速寫和油畫肖像。

  據了解,徐悲鴻的畫展當時曾在聖蒂尼克坦和加爾各答兩地舉行,泰戈爾親自為畫展撰寫了序言。泰戈爾在序言中寫道:“美的語言是人類共同的語言,而其音調畢竟是多種多樣的。中國藝術大師徐悲鴻在有韻律的線條和彩色中,為我們提供一個在記憶中已消失的遠古景象,而無損於他自己經驗裏所具有的地方色彩和獨特風格。”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展出至10月31日,市民可前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免費欣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