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互聯網巨頭頻頻到訪 在渝佈局大數據智慧化
原標題:【重慶智慧化發展主題曲】“鳳棲梧”篇:互聯網巨頭頻頻到訪 在渝佈局大數據智慧化
阿裡巴巴在渝成立“智慧重慶中心”。記者 李文科 攝
“在以大數據智慧化引領創新驅動發展上有新作為新進展,充分挖掘大數據智慧化商用、政用和民用價值,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服務民生社會事業。”今年初,在重慶市經濟工作會議上釋放出的這個重要信號,令中國互聯網企業“引領者”們嗅到了機會。
阿裡巴巴、騰訊、京東、華為、小米等智慧企業扎堆進駐,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等業界大佬也紛紛造訪。在重慶這片熱土,深厚的智慧化産業根基,再加上互聯網巨頭的“翅膀”,一張大數據智慧化的戰略版圖正在擴張。
佈局 互聯網大咖頻頻到訪
資本的嗅覺總是靈敏的。
2018年重慶政府工作報告中,12次提到“大數據”,其中“實施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被放在了重點打造的“八項行動計劃”之首。
今年上半年來,重慶大數據智慧化産業招商如按下加快鍵,市政府與多個大型互聯網企業相繼達成戰略合作。
打頭陣的是電商巨頭阿裡巴巴,1月11日,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攜團來渝,並宣佈在渝成立“智慧重慶中心”,輸出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全面融入重慶的智慧化建設。
隨後,今年4月,騰訊將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落地重慶,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和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也到了重慶,並帶來了“禮包”。騰訊將在重慶建立騰訊雲(重慶)工業互聯網智慧超算中心項目,京東則宣佈在重慶設立京東雲區域總。
同月,小米創始人雷軍也到訪,並與重慶市政府簽署智慧化大數據戰略合作協議,將重點圍繞深化智慧製造與智慧化應用、大數據産業、新零售、消費金融等展開闔作。
最近到訪的則是華為總裁任正非,5月14日,華為與重慶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智慧終端、智慧超算、物聯網等進行合作。
“重慶發展大數據智慧化前景廣闊,華為對重慶未來充滿信心,將把重慶作為發展戰略重點進行佈局。”任正非的這句話,道出不少互聯網企業的心聲,良好的智慧化産業基礎,是這些企業來渝佈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2017年,重慶智慧化産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同比增長30%左右,增速快於全市規模工業産值增速20個百分點;當前,重慶智慧産業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前10位,其中電子信息産業進入前8位,軟體服務行業排位第13位,在全國處於中上水準。
馬化騰去年底去坐長江索道體驗了“刷乘車碼坐索道”。資料圖片
“重慶的發展充滿活力、前景廣闊”,這是不少互聯網企業家對重慶的評價,也是他們來到重慶的另一重要因素。馬化騰在今年4月書面回復重慶日報採訪時提到,去年底去坐長江索道體驗了“刷乘車碼坐索道”,感受很深,而且這也是全國首例。馬化騰説,他能感受到重慶非常善於把本地特色和互聯網創新融合在一起,相信重慶蘊藏著巨大的創新潛力,正在蓄勢待發。
在騰訊研究院今年發佈的《中國“互聯網+”指數(2018)》中,重慶在中國“互聯網+”總指數城市100強中排名第七,在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生活、數字文化等四個指標上,重慶都名列前茅,在全國範圍內,增長勢頭非常亮眼。
賦能 戰略合作正開花結果
互聯網大咖簽約種下的“種子”,如今正在結成一顆顆果實。
重慶是工業重鎮,如何為工業注入“智慧因子”,是不少互聯網企業佈局的方向。記者了解到,阿裡巴巴集團重慶總部已經成立,一個名叫“飛象”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應運而生,並已于6月30日交付。
“‘飛象’寓意著讓重如大象的工業企業重新起飛。平臺將沉澱超過3000個細分工業領域的解決方案,未來將服務4000家重慶企業,助力重慶工業轉型。”阿裏雲西南總部總經理陳斌介紹,未來,平臺還將打造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重慶標準”和“重慶方案”。
這個“城市大腦”有什麼厲害之處?陳斌説,“城市大腦”可以理解為一座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樞。重慶每天有多少輛汽車上路?其中多少輛汽車要經過大橋?哪些點位容易出現擁堵?隨著阿裡巴巴宣佈在重慶打造基於“城市大腦”的“智慧重慶”,這些問題都會得到精確的回答。
另一邊,騰訊則著重在重慶的汽車産業和醫療領域持續發力。
目前,騰訊公司已與長安汽車就設立聯合實驗室達成初步共識,擬以長安歐尚A800為起點在車載場景下的位置/社交/娛樂/支付等車聯網服務、智慧網聯汽車雲平臺、車聯網運營服務、生態異業及會員領域、企業社交領域等七個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在醫療領域,騰訊公司首款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醫療領域的産品“騰訊覓影”全面落地重慶市,重醫附一院、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將逐步使用。
盯上重慶汽車産業的不止騰訊一家。百度公司已與重慶小康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車聯網、智慧駕駛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百度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資料圖片
在2018年北京車展上,雙方的“結晶”——東風風光iX5著實讓觀展者驚艷了一把。作為一款智慧轎跑型SUV,東風風光iX5全面使用百度地圖、搭載百度的車聯網系統並使用百度雲存儲、人臉識別、疲勞監測、沉浸式AR導航等智慧技術,無論是語音控制還是遠程控制,都有了更加豐富全面的功能。
此外,今年4月,京東宣佈將在重慶設立京東雲區域總部,打造大數據智慧化産業基地,開展長江大數據智慧化研究院、西南電商集聚中心等眾多合作項目。
目前,各項合作協議正有序開展。據了解,今年9月底,全國首家京東全球購線下體驗店將在重慶渝北區財富購物中心落地,市民不但能購買來自全球精選價廉物優的商品,還能享受個性化的體驗空間,比如親寵空間、烘焙課堂、3C數碼黑科技等。
與此同時,京東跨境供應鏈網絡已經包含重慶等十余個跨境口岸、110多個海外倉,覆蓋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通過佈局海外倉儲,京東物流借力中歐班列(重慶)、空運和海運等跨境專線,以及智慧化多式聯運等方式,縮短全球商品的“距離”,為中國消費者引進世界優質商品的同時,也致力於將“中國製造”打入國際市場。
方向 部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12個領域
互聯網企業的紛紛到訪,讓重慶發展大數據智慧化的腳步愈發輕快。歡呼慶祝的同時,重慶也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重慶大數據智慧化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與發達省份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分析,主要存在産業競爭力不夠,存在軟體産業規模不大、硬體産業能力不強,各領域智慧化水準參次不一,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
如何“破題”?作為一名重慶“土生土長”的大數據智慧化研究人才,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智慧自動化團隊負責人孫棣華教授認為,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態圈,才能夠吸引企業和人才留下來。這其中不僅僅包括晶片、主機、汽車等IT製造業蓬勃發展,還需要一些相關配套完善,形成一個完整的産業鏈條。
“首先是人才凝聚力不夠,人才的生態十分重要,他來了得考慮當前的待遇和未來的發展。其次是企業創新能力不夠,重慶在大數據智慧化生態建設這一塊投入了很多,也吸引了一大批企業落戶,但來了之後如何‘適應水土’,創新發展,這個也是需要關注的。”孫棣華説道。
馬化騰曾表示,目前,重慶製造業正在讓“傳統的製造能力”與“新興的數字技術”這兩條大江融會貫通。借助新興的數字技術,重慶有機會在很多領域“彎道超車”或説“換道超車”,形成先發優勢。比如,重慶作為中國重要的製造基地之一,在汽車、電子、裝備等領域擁有比較完備的製造體系,可以借助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優勢和能力,嘗試打造規模巨大、類型豐富的工業大數據,在業內形成示範效應。
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記者 石濤 攝
同時,重慶也正在把“企業轉型升級”與“生態跨界創新”很好地融合起來,打造“重慶製造”的集群效應。此外,軟體、硬體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融為一體。
馬化騰建議,重慶需一隻眼睛盯住自己腳下的路,另一隻眼睛還需要關注周邊的變化,隨時尋找跨界創新的機會,尤其注重如何將軟體、硬體和服務結合起來,實現融合創新。
重慶發展智慧産業路在何方?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幾年,重慶將部署啟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積體電路、智慧超算、軟體服務、物聯網、汽車電子、智慧機器人、智慧硬體、智慧網聯汽車、智慧製造裝備、數字內容等12個重點領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産業,到2020年力爭全市智慧産業總規模達7500億元。
同時,全面啟動智慧園區、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産線建設,加速推動生産過程智慧化和産品智慧化,到2020年,力爭建成15個智慧園區、20個智慧工廠、200個數字化車間、2000個數字化生産線。
還將聚焦産業融合、政府管理、民生服務、公共産品、社會治理5大板塊、33個領域啟動80項重點智慧化應用專項,加速實施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建設、精準扶貧、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管理、智慧災害防控等十大優先行動。
即將到來的智博會,也讓重慶精神振奮、信心倍增。“智博會的舉辦,正是重慶加速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將能大大促進人工智能創新要素在西部地區形成聚集。”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佘振芳 周曉雪 伊永軍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