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慶祝改革開放40年】重慶巴南:一個“農民”的多彩人生夢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宋劍):從重慶地標性建築解放碑向南出發,驅車駛入內環快速幹道,由內環快速轉入包茂高速後從南彭收費站駛出,繼續沿104省道行駛4公里,一座鬱鬱蔥蔥的植物園就靜靜坐落在南彭山間,植物園的主人賦予了它一個詩意的名字——南湖多彩植物園。
石崇倫打理植物園樹枝 陳昕 攝
每逢陽春之際,南湖多彩植物園中楓葉滿園綻放,匯聚成一片“紅海”,遠遠望去,讓人心醉,吸引眾多遊客慕名而往。僅僅3月-5月,近20萬遊客在這裡邂逅了春天。
“能讓沉寂多年的南湖重新煥發生機,給巴南旅遊打造一張靚麗的旅遊名片,這輩子也算值了!”南湖多彩植物園園主石崇倫自豪地説。
“小時候吃不飽飯是常事”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石崇倫經常對家人和朋友提起的一句話,儘管早已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不過他對於生活卻有著自己的理解。
石崇倫出生於1969年,現年49歲的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南彭人,在兒時的記憶中,因為家庭條件差,吃不飽飯那是常事。
“小時候,我的父母都是農民,條件很苦,偶爾賣些雞鴨蛋來貼補家用,就這樣都是勉強度日。”石崇倫回憶,在他七八歲的時候,一個月裏最少有半個月都吃不上晚飯,“窮啊,有時候半夜餓得難受,只能爬起床喝涼水。”
因為家庭條件困難,石崇倫初一都沒念完就輟學回家,幫助父母務農養家。那段艱難的歲月磨礪了石崇倫不怕苦不怕累的品性,這種性情,讓他日後獲益無窮。
“改革的春風吹進了我的家”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也吹進了石崇倫的家。
“改革開放初期,黨和政府隔段時間就會出臺優惠政策,很多都直接惠及我們農民,最明顯的感受是不僅飯吃得飽了,每年家裏糧食還有剩餘。”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石崇倫心裏有了更多的想法,“最初那幾年,全國遍地都是機會,小時候的夥伴很多都外出打工創業,掙了錢回來後看起來很風光,讓我很羨慕,我也要讓家裏過上更好的生活。”
1984年,15歲的石崇倫從父親手裏借來80塊錢,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石崇倫説,自己並沒有一技之長,擺地攤、賣雜貨成了他當時為數不多的選擇,“賣過水果、拖鞋、衣服,凡是老百姓生活所需的,我基本都賣過。”
不管颳風下雨、嚴寒酷暑,那些年的南彭街面上,總能看到石崇倫的身影,“小夥子不怕吃苦,將來肯定能有所作為。”南彭人張大爺沒預料到,當年他口中的這個小夥子,日後竟然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石崇倫開辦的農家樂已經建成 陳昕 攝
“我是最先吃螃蟹的南彭人”
經營雜貨12年後,年輕的石崇倫內心變得“躁動”,27歲的他開始尋思著改變。
機會總是會垂青有準備的人,積累了原始資本的石崇倫,將目標瞄準了旅遊。“1996年前後,重慶農家旅遊開始走俏,每個週末來南湖玩耍的人非常多。”石崇倫説,那會兒政府很支持旅遊,也鼓勵農戶貸款開辦農家樂。
有了好政策,石崇倫對未來更多了一份期待。沒有猶豫,石崇倫徹底放棄了雜貨生意,不多久就開起了農家樂,“我可能是南彭最先吃‘螃蟹’的人。”
石崇倫不會忘記,農家樂開起以後,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很多遊客一下子匯聚到這裡,連中午吃飯都得排隊,晚上住宿,還得把自家房間騰出來給客人住,最火的時候,客人就直接在院壩裏舖張涼蓆睡覺。
遊客絡繹不絕,隨之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鋻於此,當地政府專門組織農家樂的經營者前往外地學習先進的管理和經營理念,石崇倫的生意經也越燒越旺。
不過,最讓石崇倫高興的還是農家樂做起來以後,周圍鄰居也都到他的農家樂來打工賺錢,“自己生活好了,不能忘了鄉里鄉親。”石崇倫説,在他內心深處,回報社會,帶動村裏人共同致富是他的心願。
做苗圃生意 年收入接近600萬
變故出現在2002年,一場“非典”徹底打亂了石崇倫平靜的生活,也讓他的人生軌跡再次發生改變。
“‘非典’那一年,很多人都不敢出門,更不用説外出旅遊了。”非典帶來的直接效應則是南湖遊客人數驟減,農家樂的經營遇到了難題,“沒辦法,只能另謀出路。”石崇倫説。
不破不立,2003年,石崇倫徹底關掉了農家樂,開始尋找新的項目。
正所謂自助者天助之,一次偶然的機會,石崇倫接觸到了苗木行業。
“我帶著團隊,在重慶城裏四處找活幹,主要給城市公共區域和居民小區做綠化。”石崇倫有些得意地談到,苗木生意為他帶來了可觀的收益,2016年,他的年收入就已經接近600萬。
賣雜貨、開農家樂、做苗圃生意,石崇倫在不斷摸索中前行,每一步都走得穩而堅實,人生價值也在每一次改變後得到了更大的突破。
南湖多彩植物園 孫玉龍 攝
不忘初心 他要為南彭再做貢獻
在外人看來,忙碌了大半輩子,已經接近半百的石崇倫到了應該好好享受生活的階段。然而,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卻早已經在他心裏扎了根。
“開山造林,要在南彭打造一個植物園,讓它成為巴南旅遊的標誌性景點,為巴南高品質發展增光添彩。”2016年中旬,石崇倫將這個想法告訴了親戚朋友,不出意外,這遭到了家人的激烈反對。
“折騰啥呀,好好的日子不過,為啥非要幹這”“萬一失敗了怎麼辦?”“老石啊,是時候好好休息一下了”……儘管阻力重重,石崇倫最終還是説服了身邊所有人,一門心思栽進了植物園的籌備。
其實,石崇倫要建植物園,心裏是有底氣的。“這幾年,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各種政策都在扶持三農和旅遊發展,南彭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對我也很支持,提供了很多幫助,這是機遇,得抓住。”石崇倫説,正是這些利好條件,讓他篤定開辦植物園不會失敗。
為此,石崇倫賣房賣店,搭上自己25年所有積蓄,並將家裏房産、門面全部抵押到銀行,又通過貸款籌集資金,累計投入1.5億元。
2018年3月17日,南湖多彩植物園正式開園,園區以楓葉為主,輔以玫瑰花、櫻花等苗圃植物,開園當日,漫山遍野的紅楓把南彭染成晚霞般絢麗多彩,宛若人間仙境。
植物園的出現,也讓曾經消失的農家樂重煥新生,紛紛開門迎客,採摘遊、果蔬遊也在南彭逐漸興起,到5月初,南湖多彩植物園已經接待了近20萬遊客,這裡也成了周邊市民鄉村旅遊、週末自駕遊的首選目的地。
不僅如此,植物園的發展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務工的機會,在這裡,長期用工的就有90多人,“旅遊旺季還要雇傭臨時工,最多的時候光工人就超過200人。”石崇倫説。
老鄉們的錢包鼓了,南彭的旅遊發展也越來越好,石崇倫的眉宇間多了一份釋然,“這可能才是我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事。”
植物園下一步發展,石崇倫有著自己的打算。他説,南湖多彩植物園正在完善基礎娛樂設施、提升接待能力,其他後續項目也在陸續跟進,為遊客提供更優質更多元化的服務。他説:“等明年楓葉再紅時,相信這裡將又是一番風景。”
對於未來,石崇倫信心滿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村振興需要每個人出力。巴南區委區政府和街道辦對我們這個園區幫扶力度大,我和員工幹事創業的熱情很高,它沒有理由發展不好。”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