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聚焦重慶>正文

重慶市兩年將新增38所老年學校

2018-08-06 14:04:50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老年大學報名火爆 我市兩年將新增38所老年學校

  日前,重慶市老年大學啟動了今年下半年的招生工作,首次啟用網上報名。由於報名情況火爆,兩小時後,市老年大學就緊急關閉了網上報名通道,啟動預案改為現場報名。為爭取學習機會,有的老人當天一大早就前往老年大學排隊報名,但仍有部分老人沒報上名。

  重慶日報記者走訪部分老人、市老年大學以及相關部門,了解老年大學“入學難”的破解之道。

  網上報名點擊量每秒超8000人次

  2018年6月11日至18日,是重慶市老年大學2018-2019學年度在讀序列老學員報名續費時間;6月19日至21日,為新學員報名時間,招生約5000人次。老人們告訴重慶日報記者,新學員報名最為火爆。

  重慶市老年大學主持工作的專職副校長周煒表示,從數年前開始,市老年大學的學位就十分緊張。今年,為避免老同志排長隊的情況發生,市老年大學探索啟動了網上報名機制。

  但網上報名通道僅開通兩小時就不得不關閉。周煒表示,網上報名開通後,報名點擊量一度每秒超過8000人次,校方擔心網絡堵塞造成更多老同志不能正常報名,不得不提前關閉網上報名通道,改為7月3日上午在學校現場報名。

  今年62歲的李玲(化名)老人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現場報名當天,她早上6點到市老年大學,由於名額有限,且排隊人數較多,所以沒有報上夢寐以求的古典詩詞曲班。李玲離開老年大學時已是上午10點,走廊裏依然有很多人。

  市老年大學學員超1.3萬人次

  市老年大學的學位為何如此緊俏?重慶日報記者在報名現場隨機採訪了幾位老人,他們説,市老年大學地理位置方便、教學設施完善、教師認真負責,是老人學習的第一選擇。

  家住沙坪壩的錢蘭是市老年大學的忠實學員,曾在市老年大學學習京劇十餘年。錢蘭説,市老年大學辦得很好,教學品質高,在老人中擁有極好的口碑。

  據了解,市老年大學創辦于1986年,屬公益一類參公事業單位,是重慶唯一一所市級老年大學。2016年,市老年大學遷入位於渝北區星辰路,教學場地由原來的2000多平方米擴大至1.9萬平方米,設有鋼琴、舞蹈、書法等43間專業教室。

  目前,市老年大學共有13個教學系、58個專業、257個教學班;設置了初級、中級、高級班,有4種學制,分別是半年、一年、兩年和三年,學員根據學制參加學習、按期畢業。127名教師中,本科學歷以上的超過64%,且均為兼職。

  學校教育設施完備,師資專業,加上每人每學期學費僅在200元至400元之間,因此吸引了大量老人前來求學,學位供不應求。“依據學校師資力量和場地規模,市老年大學的學員容納人數在1萬人左右。”周煒説,近年來市老年大學報名持續火爆,目前學校註冊學員已超過1.3萬人次,平均一位系主任就要管理20多個班。

  市老年大學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對招生對象提出了一些限制條件,要求報名學員年齡在50歲至80歲之間,舞蹈等專業要求學員年齡在50歲至70歲之間。

  市老年大學還依託中國老年大學協會遠程教學網和“紅岩網”等,免費公開學習課件,緩解教學資源緊張的狀況。

  兩年新增老年學習點2500個以上

  如何破解市老年大學“一位難求”困局,有教育界人士認為,推動老年教育發展,場地和師資是關鍵。其中,場地可依託城市社會福利院、農村敬老院、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得以解決,但如何吸引人才積極投身老年教育事業則是一大難點。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市老年大學授課老師每堂課的收入在200元至400元之間。一位在市老年大學兼職授課的高校音樂教師表示,她每週到市老年大學授課一次,每次課程時長半天,每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這位教師説,老同志們學習熱情高,有的還懂行,講錯一點或是有啥沒講清楚的,台下立刻有人舉手提問,老師壓力不小。

  這位教師建議,可以為在老年大學任教的教師提供職稱晉陞渠道,提高課時費,增強教師對老年教育的積極性,鼓勵更多年輕教師積極投身老年教育事業。

  重慶日報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我市60歲以上老人已超過700萬。市政府辦公廳於今年1月出臺了關於老年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市老年大學穩定在46所左右,老年學校新增38所以上,達到406所以上,老年學習點新增2500個以上,達到3300個以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