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旅遊>正文

奉節大窩社區實現"礦區"變"景區"

2018-08-06 15:14:20 | 來源:華龍網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奉節:實現"礦區"變"景區" 打造農旅融合發展格局

  華龍網8月4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廖天配 楊帥 )近日,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大窩社區3社的羅良順走上石板路高興的回家。他樂呵呵説:“以前是泥土路,現在家家戶戶都通達了石板路,鞋子上的泥土都不見了,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據了解,青龍鎮大窩社區由原大窩村與改制後的一磺廠建制調整後組成,輻員面積7.6平方公里,轄三個居民小組941戶2748人,大窩社區距縣城60公里,社區東邊為三里峽溝谷地貌,西邊為棕葉河溝谷地貌,中間為背斜谷地,海拔高度在925米至1800米之間,平均海拔1360米,年平均氣溫在20-28°C,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生態環境原始質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f8bc12852a061cce176a5e

鳥瞰大窩社區全景  通訊員 廖天配 攝

  “礦區”變“景區”

  奉節縣青龍鎮大窩社區曾是一個典型的礦區,資源過度開採使得當地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土地長年受硫磺侵蝕,酸性嚴重,導致森林覆蓋率低,廠部核心區域一片焦土,寸草不生,後期修復難度大、時間長。

  2012年—2015年,隨著環境破壞嚴重和國家政策調控,對一磺廠實施政策性關閉。近幾年來,大窩社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通過石漠化治理、創新社會治理、轉變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等措施,實現“礦區”變“景區”的巨大蝶變。

  大窩社區主任文金平介紹,通過植樹造林,大窩社區的森林覆蓋率達90%,生態環境得到良好恢復,利用一磺廠工業遺址和獨特的自然風光,2017年大窩旅遊風景區成功創建國家2A級景區,今年有望升級為國家3A級景區。這個昔日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卻是山清水秀,煥發出勃勃生機,實現了由礦區向景區的華麗轉身。

  村集體經濟的示範片區

  8月1日,海豚灣壹號農家莊正式開業。該農莊佔地面積302.51平方米,可容納100多人同時就餐,可滿足30余人入住需求,並設有大小會議室,配有生態游泳池,滿足消費者的吃、住、娛、購旅遊需求。

  家住大窩社區2社的文選平以前是一磺廠的下崗職工,近年來,他到處務工,沒有固定的工作。“現在在農莊務工一個月2000多元,主要是在家務工,照顧老人方便很多。”文選平説。

  據介紹,海豚灣壹號農莊由村集體經濟投資200余萬元修建,採取“村集體+農戶+公司”的模式運營,純利潤的40%作為集體經濟組織公益金,純利潤的40%作為農家樂發展基金,純利潤的20%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分紅基金,並按一人一股進行再分配。

  合夥經營海豚灣壹號農莊的村民周建鳳説,村集體經濟可以分紅,而且每個月有單獨的勞務費,主要掙的收入,屬於全村村民共同所有。“在大窩社區,惠及這項福利有640戶1164人,他們都是當地村民。”

  大窩社區主任文金平介紹,村民通過土地入股的方式,採取“公司+基地+集體經濟+農戶”的發展模式,改變村民“單兵作戰”,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引領廣大村民 “抱團”致富。

  截至目前,大窩社區共建成農家樂13家,旅遊業從業人數達200余人,年接待遊客達4萬餘人次,經濟收益700余萬元,實現居民分紅230余萬元,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引領群眾致富增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f8bc12852a061cce17755f

大窩社區走生態發展之路  通訊員 廖天配 攝

  文旅+農旅融合發展

  青龍鎮大窩社區借助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現已編制《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大窩景區總體規劃》,從自身資源優勢出發,突出奉節縣近郊重要旅遊城鎮地位,充分體現“山、水、林、生態、旅遊”的特色。

  “在文化方面,社區擁有大窩舞龍舞獅、獅子踩繡球等地方人文民俗。”大窩社區主任文金平介紹,還擁有合張岩、神女臥禪、皂角神樹等自然景觀傳和神話傳説,位於大窩社區的一磺廠遺址,完整的保留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建築風貌,遺址包括總部廠部、925礦洞、茱芋車間、棕葉車間、和平車間、“四十八間”、冶煉爐等工業建築遺址,是最具特色的歷史建築遺跡,也是全縣艱苦創業歷史教育基地。

  同時,社區因其高山峽谷海拔高差大,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天象觀豐富多彩,金鳳雲海、青龍山風、雪原、星空、日出、日落蔚為壯觀旖旎,展現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山立體氣候特點,還有壯美的金鳳山、俊俏的海豚灣、震撼的牯牛背、險峻的梅家溝等一批自然景觀。

  目前,大窩社區以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為突破口,強力推進種養殖、小水果等産業發展,共發展高山冷水魚30萬餘尾,突尼斯軟籽石榴1100余畝,脆李1700余畝,形成了農旅融合發展格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