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又一“老居民”復活 龍門浩老街22日開街
龍門浩老街街景
龍門浩老街內根據重慶曆史打造的墻繪浮雕
龍門浩老街裏別具重慶風情的石拱門
龍門浩老街的美麗夜景 南岸區旅遊局供圖
這是一條重慶主城最早的商業化濱江路,美食、夜景讓它一度聞名全國,霓虹璀璨之下的觥籌交錯、歡聲笑語讓這條沿江而建的道路,成為了人們欣賞重慶之美的絕好去處。
這不是它的第一次輝煌。時光回溯,百年之前,一艘洋輪的抵達,為它帶來了數十年的笙歌鼎沸。一棟棟帶著歐式風格的小洋樓,在這裡拔地而起,為重慶這座內陸城市打造出了十里洋場的別樣風情。它,就是位於南岸區的南濱路。
曾經的南濱路,只是美食夜景的地標,一棟棟承載著重慶曆史的小洋樓隱沒在燈紅酒綠之後,遺世獨立。
“人因內涵而與眾不同,城因歷史文化而別具風情。讓這些‘老居民’不再沉默,讓它們成為這座城市最具魅力的‘住客’。我們將復活南濱路沿線的老街巷、老建築,讓南濱路真正的內外兼修。”南岸區區長陳一清説。
隨著米市老街、彈子石老街的相繼“復活”,9月22日,龍門浩老街也將以全新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並和米市老街、彈子石老街連接在一起。
“‘看見重慶’,南岸起風景。屆時,在南岸,看見的不僅是山城的景,還有山城的魂。”陳一清説。
龍門浩老街22日開街
修繕用了160余萬塊老青磚、40余萬片老瓦、3萬餘噸砂岩條石
老城,作為一座城市的靈魂,見證了歷史的興衰,凝聚著一城的精華。那些穿越時間,歷經風雨留存的老建築、老街巷,總能喚起人們記憶深處的歷史舊影。
龍門浩老街,屹立於南岸的江畔,曾經是真正的“洋人街”,鐫刻著老一輩重慶人的記憶。雖歷經百年風雨,昔日洋派文化仍在龍門浩老街留下了可追溯的印痕。
重慶南岸濱江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強説,國慶前夕,這條“洋人街”的首期修繕工程就將徹底完工,屆時,遊客們可一睹老街的全新風貌。
龍門浩老街首開區範圍內包含27棟建築,其中有6棟區級歷史文保單位建築、1棟優秀歷史建築、20棟風貌建築。
為了“復活”這些老建築,修繕老街所採用的一磚一瓦,均是採購人員從老建築、拆遷地淘回來的寶貝。他們從湖北、河北淘到了重慶豐都、忠縣、墊江等區縣,共蒐羅到160余萬塊老青磚、40余萬片老瓦、3萬餘噸砂岩條石,如今已充分運用到老街修繕當中。
街上的老建築“復活”了
一棟棟展現新顏的老建築在花草相伴中,悠然訴説著昔日輝煌
在老街裏,曾經只存在於照片之中的意大利使館舊址,在文物修復專家手中,被一磚一瓦地“復活”。
美國武官住處一號別墅舊址、美國武官住處二號別墅舊址、望耳樓80號,原為美國使館別墅群區級文保建築,年久失修破壞嚴重,專家最大可能利用原有材料、保存原有構件、使用原有工藝,對其進行復原。
新華信託儲蓄銀行舊址、海關別墅舊址的保存,則採用整體外形保護性清潔和內部整修粉刷方式進行修繕。
依山而建的老街,擁有近40米的高差,從南濱路順著階梯步步向上,一棟棟展現新顏的老建築在花草相伴中,悠然訴説著昔日的輝煌。
徐強介紹,首開區除了栽植鮮花25000株,還栽植了梨樹、棗樹、石榴樹等景觀樹木160株,撒播花籽草皮3000平方米。
星光觀景台中秋開放
華燈初上,軌道6號線神奇地從腳下穿過,如夢境般奇妙
9月22日開始,重慶又將增加一處可以近距離觀賞軌道穿橋而過的觀景平臺。
徐強説,在龍門浩老街頂端,將出現一個星光觀景平臺,人們站在其上,不僅能欣賞到重慶兩江四岸的風光,還可以近距離看到軌道穿橋而過的風景。
星光觀景臺將在中秋時開放,這個平臺由10米×10米的全玻璃製作而成,將是欣賞渝中半島的最佳之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軌道6號線神奇地從腳下穿過,一切都如夢境般奇妙。
屆時,星光觀景臺上將定期舉辦音樂會、觀影會、讀書會……讓這裡更具人文氣息。
橋上跑汽車,橋下跑軌道,在星光觀景平臺上,重慶特色軌道穿橋而過的美景,將可以一覽無余。
徐強介紹,龍門浩老街頂上的觀景平臺就修建在東水門大橋橋側,將成為全重慶看地鐵距離最近、最震撼的地方。
除了眺望江對岸的夜景,龍門浩老街本身的夜景也是老街的一大景致。徐強説,白天的龍門浩老街和夜晚的龍門浩老街是截然不同的風情,晚上的老街展示著撩人的姿態,一片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五彩之光,分不清哪是天上的星星,哪是人間的燈火。據了解,老街的開燈時間已經確定為每天19:30—22:00。
留住城市文化精髓
墻繪、浮雕、圓雕……每處都是打卡時自拍的好背景
為了留住城市文化精髓,在老街中出現了很多綜合性公共藝術,由墻繪、浮雕、圓雕等組合而成,每處都是打卡時自拍的好背景。
徐強説,現在已經建設完成了包括《老街往事》、《時光索道》、《龍門煙雲》在內的主題裝置,每件公共藝術裝置的靈感都源於真實的歷史記載,根據歷史文獻、老照片融合創作而成。
在龍門浩老街,遊客還能感受到那份歷史的厚重與懷舊,老街內,有一個由石塊堆建組合而成的拱門,這個拱門還原了上世紀的風貌,讓人仿佛時空穿梭般,來到舊時威嚴的城門之下。
龍門浩得名于宋代題刻
“龍門浩月”曾是巴渝十二景之一
下浩,又稱“龍門浩”,從長江上游至下游方向,分別稱為上龍門浩、下龍門浩,江面有上下兩條石梁突出江面,石梁中間有一浩口。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有人刻“龍門”二字于江邊的石樑上,故名龍門浩。
乾隆《巴縣誌》記載:“浩在太平門大江對岸禹廟前。水中二巨石,各大書龍門二字。皆紹興中刻。石斷處可容小艇而入,曰龍門。龍門石有大磧曰黃魚嶺。降水西南來,必掃磧澳徐折而出,水脈橫涌江心,迴旋圓轉,其形如月。浩即港,巴人謂小港為浩也。”
此外,“龍門浩月”也是明代“渝城八景”和清代“巴蜀十二景”之一。
龍門浩前臨長江,後依真武山,南鄰海棠溪,北接玄壇廟,是南岸重要的水陸碼頭和通川南各地的必要之地。過去,在龍門浩老碼頭上岸豎著石碑,高約2米,寬約1米。因歷史原因,碑身被毀。
1890年,中英簽訂《煙臺條約續增專條》,重慶開為商埠,龍門浩碼頭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第一批英國人進駐重慶辦洋行、建住宅、開酒吧等。1937至1946年間,美、蘇、英、法、澳等30多個國家先後在重慶開設大使館,其中意大利、比利時大使館均落戶龍門浩。
隨著西方文化的涌入,巴渝文化被注入了來自各國的新鮮血液,文明之間的交匯碰撞,鑄就了重慶昔日的繁榮。
重慶開埠後,棗子灣和馬鞍山是英國商人、外國教會開辦洋行、建立教會醫院和慈善機構較為集中之地。陪都時期,美國大使館、英國大使館、比利時大使館、意大利大使館和新華信託儲蓄銀行、中國銀行國際部等機構分佈在棗子灣的街巷和樹林中。抗戰時期,美英軍事機構集中設立於棗子灣。
20世紀90年代後,多數工廠生産經營下滑,開始關停破産,熱鬧的南岸老街逐漸衰落。近年來,歷經了大規模的拆遷和建設後,迄今為止,在南岸的馬鞍山、棗子灣、建業崗、周家灣、米市街、下浩正街、董家橋、海獅路、黃家巷等處,還保留有少量歷史街區和開埠時期至陪都時期留下的建築遺址。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