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要聞>正文

重慶公共交通出行40年巨變

2018-09-26 08:57:45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從“氣包車”到軌道列車 從現金支付到掃碼乘車 重慶公共交通出行40年巨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09-26-0017

軌道交通已成為市民出行首選(攝于2018年9月19日)。記者 羅斌 攝

  9月28日,68歲的“老重慶”許維州,乘坐輕軌從重慶大坪到楊家坪。

  這條路是他退休前,每天上班的必經之路。許維州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每天往返這條路坐的還是“氣包車”,車子的動力不好,每天下班回來,車子走到馬家堡至大坪那段長上坡時,他總擔心車子能否開上去。而現在,輕軌“上天入地”。這樣的擔心,許維州早就沒有了。

  更讓許維州感慨的是,聽説很快,在重慶,出門錢包都不用帶,坐公交車還可以掃二維碼,市民出行將更加方便。

  公交車型逢十年“換裝”一次

  “老重慶”許維州的經歷,正是重慶公共交通出行40年巨變的縮影。

  在不少“老重慶”記憶中,拖著兩條長長電線“辮子”的無軌電車,是關於重慶公交的最早回憶。

  重慶恒通客車公司老職工代幼文回憶説,重慶無軌電車歷史早在1956年就已翻開——上清寺至小什字1路電車在當年建成通車,在往後歲月裏,2路、3路、4路、5路電車陸續出現,不斷完善重慶道路交通。

  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石油短缺,天然氣成為公交車主要燃料,但由於缺乏壓縮技術,每台車只好“頭頂氣包滿街跑”。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經濟逐漸繁榮,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單臺“氣包車”不能滿足乘坐需要,公交公司就把兩台“氣包車”用鉸盤連接起來,用連接帶包裹著,成為鉸鏈式公交車。

  西部公交小龍坎分公司黨支部書記熊彩霞説,使用鉸接車的好處是氣包可以做得更大,前後兩節車廂頂部各放一個,用完這個再用那個。不好之處是,每到車輛轉彎時,鉸盤總會發出“嘎吱嘎吱”響聲,很刺耳。

  上世紀九十年代,天然氣壓縮技術問世,壓縮天然氣即CNG公交車,成為重慶公交主力車型。進入21世紀,能源革命催生出續航里程更長、加氣更方便的液化天然氣即LNG公交車,又推動車型換代升級。

  隨後,重慶新能源公交車的車型不斷向“高精尖”邁進。去年以來,一批“T字頭”新能源公交車上路,每天穿梭景區之間。

  西部公交公司楊家坪公司黨支部書記雷高感嘆,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至今,重慶公交車型幾乎每十年“換裝”一次,提高的不僅是車速,還有乘坐舒適度和運行里程。

  軌道交通編織“便捷交通網”

  受地理條件限制,山高坡陡的重慶城曾讓居民出行十分困難。要從根本上解決“出行難”,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成為應對之策。

  2005年6月,西部地區首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也是我國首條跨座式單軌線路,運行較場口至動物園的軌道2號線正式開通運營,從此不塞車、不賴站、準點運行的軌道列車,讓市民出行盡享通暢。

  隨後數年,軌道1、3、6號線等相繼開通,截至目前,主城共開通6條軌道交通線,運營總里程264公里,日均客運量200萬人次。軌道列車快速、省時、準時的優點,為乘客出行節省了大量時間,並通過與公交車接駁,編織起“便捷交通網”。

  早上7點50分從渝北家中出門,乘坐軌道3號線到牛角沱站,再換乘2號線抵達大渡口平安站,在9點上班打卡前10分鐘走進辦公室——這是主城某傳媒公司文員許珀每天上班的軌跡,雖然忙碌,但有條不紊。“有了軌道交通,生活節奏更有規律了。”許珀説。

  “軌道交通帶來的方便實在不少!”市民吳健説,無論是到機場火車站出遊,還是去商圈購物,乘坐軌道交通都能很方便地到達,尤其每逢節假日走親串門,乘坐快速便捷的地鐵輕軌,省去了不少可能耽誤在路上的時間。

  如今,重慶軌道交通線網已覆蓋主城九區,成為市民出行首選。

  不僅如此,目前重慶95%以上軌道設備實現國産化,取得100多項專利,並作為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代表沿“一帶一路”走出國門,將國産單軌鋪到越來越多的外國城市。

  市軌道集團表示,今年軌道4號線一期、環線東北環將建成通車。到2020年,主城軌道交通將形成“一環八線”網絡,通車里程415公里。而在遠期,重慶市還將在北碚、西彭、界石、龍盛、水土、蔡家、茶園等區域規劃預留軌道線路走廊,形成軌道交通“十七線一環”網絡,屆時軌道交通里程將達到820公里。

  智慧交通讓公交更聰明

  進入新時代,隨著大數據智慧化推廣應用,公共交通工具更加聰明。

  市民出門乘坐公交車不用帶公交卡,也不需要零錢,掃一下手機二維碼就行——在重慶,這樣的智慧交通將很快成為現實。市公交集團表示,今年內主城8700多臺公交車將全部完成電子錢包購票升級,屆時乘客可使用支付寶、微信掃碼乘車。

  記者在全市公交車大數據中心看到,在兩塊碩大的顯示屏上,一個個遊走的圖標顯示著每輛公交車進出站和行駛等狀態,所有運行信息一目了然。

  “這裡是指揮公交運營的‘中樞大腦’。”重慶公交運營指揮中心負責人饒明華介紹,目前,主城所有公交車都已安裝智慧終端裝置,支持移動支付電子錢包購票只是其中的功能之一,還有GPS監控系統監督車輛是否超速、賴站、越線,以及4G視頻實時監控駕駛員是否違規、疲勞駕駛,並及時傳輸車內視頻畫面。

  “通過智慧化建設,大大提高了公交車調度效率。”饒明華表示,以前公交排班調度主要是人工操作,執行固定排班順序,機械重復且效率低下。現在通過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實現智慧化調度,可根據實時客流需求自動生成發車計劃,基於高峰滿載率和最大客流等條件,自動計算符合準載率的發車時刻表,有效提高調度效率和乘坐舒適度。

  高速運行的軌道列車上,同樣融入了智慧化因子。作為跨座式軌道交通,重慶輕軌的轉彎半徑最大超過100度,坡度最大超過70度,列車行駛宛如“過山車”,但乘坐時並無搖晃感且平穩性很好。

  “這主要得益於車身採用低噪聲和低振動智慧設備。”軌道集團負責人表示,軌道列車車輪為充氣體橡膠輪胎,並由空氣彈簧支持整個車體,不僅運行平穩,而且運行噪聲很低。此外,軌道列車主要採用直流電牽引,不會産生電磁波,從而降低對周邊環境影響。(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