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能源環保>正文

強化全過程環境監管 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2018-12-26 16:31:09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12-26-0072

烏江畫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12-26-0073

非法傾倒含油危險廢物突發環境事件綜合應急演練

  哪空氣有問題,就循著味道查過去;哪河水被污染,就順著岸線找仔細;白天出動巡查,夜間突擊檢查,剛鑽出下水道,又爬上噴淋塔;再隱蔽的環境違法行為也逃不過他們的眼睛,再高明的弄虛作假也瞞不過手裏的儀器……這既是重慶生態環境行政執法人員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我市加強環境監管的具體體現。

  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年,我市在産業環境準入、重點污染源監測、生態環境風險防範等方面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管理體系,不斷強化監管程式的法制化、規範化、程式化、透明化,持續改善監管效能和效率,始終將科學性和專業化水準貫穿于環境管理的全過程當中。

  優化産業與環境關係

  做好“四增四減”

  解決污染問題,需從強化源頭治理做起。調整産業、能源、運輸、農業投入這四個結構,做到“四減四增”,是實現産業轉型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今年,我市出臺了《重慶市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大力發展智慧産業;出臺了落後産能退出工作實施方案、淘汰落後産能工作方案等文件,積極化解過剩産能,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在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使用上,我市積極組織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等重點節能工程;進一步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做好白馬電航樞紐等一批重點項目推進,全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為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我市持續推進進港鐵路支線前期工作;加快涪懷二線建設,目前已完成部分前期工作;繼續推進商品車輛運輸向鐵路運輸轉移,深化甩挂運輸和城市配送試點工作。

  在減少農藥化肥、增加有機肥使用量上,我市成立了12個督導組,對各區縣落實全市農業生態與環保工作會議精神情況進行督導,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落實。

  除了“四減四增”,重慶還在優先電力上網順序、建設重點輸電通道、實施煤層氣綜合利用和生物天然氣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守好生態安全生命線

  2.04萬平方公里,是重慶市生態保護紅線的管控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的24.82%,主要分佈在渝東南、渝東北以及主城“四山”地區,按主導生態功能分為12個片區。

  生態保護紅線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重慶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有關要求,切實履行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主體責任,生態保護紅線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今年7月,《重慶市生態保護紅線》正式發佈,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工程隨之推進。

  為將生態保護紅線儘快由“圖上”落到“地上”,市生態環境局加快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工作。目前,我市已完成玉峰山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前期調研、現場踏勘、工作方案編制、標識牌及界樁安裝等工作。同時,在勘界定標試點中,同期考慮了後期監管措施:不僅安裝了智慧樁,使用了巡更系統,設置了公益崗位,由當地村民巡護;還在主要道路安裝攝像頭,可以自動捕捉大型工程機械,在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報警並通知管理人員;北斗系統智慧界樁更是可以在發生損壞或位移時自動報警,主動發現開挖等破壞行為。此外,借助衛星遙感技術,還可以利用高清解析度衛星影像圖對疑似點位進行識別。

  用好“三線一單”

  嚴把環境準入關

  作為環境保護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環評制度在有效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緊密相連。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重慶嚴格落實工業項目環境準入規定,守住“1公里”和“5公里”兩條底線,將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三高”項目和過剩産能項目擋在門外。

  數據顯示,2017年,重慶全市否決不符合産業政策和污染治理等要求的項目環評26個,涉及總投資約20億元;對8戶不符合産業政策和佈局要求的企業分別採取關停、搬遷等措施;全面完成13家“十一小”企業關停取締和主城區7家污染企業環保搬遷。

  一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始終嚴格執行規劃環評制度,以“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為手段,劃框子、定規則、查落實。目前,“三線一單”工作實施方案已印發,相關動員會和工作培訓會先後召開;市級層面的“三線一單”已基本建立;各區縣“三線一單”正在加緊編制。截至目前,已完成72個規劃環評文件審查工作,並會同發展改革、經濟信息、規劃自然資源等部門為規劃提出優化建議360余條,有效避免或減緩了規劃實施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在嚴格環境準入方面,市生態環境局堅持抓好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環節,嚴控“兩高一資”和過剩産能行業。截至目前,全市審批項目環評文件3436份,涉及總投資5900億余元。其中,因污染防治或生態保護措施未滿足環境品質改善要求而不予或暫緩批准的44份,涉及總投資153億余元。

  強化在線監管

  讓數據“説實話”

  今年7月的一天,九龍坡區一家汽車企業的車間裏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一進門就直奔該企業的涂裝廢水站。“今天有通知説要來檢查嗎?”就在廠裏工人還在納悶的工夫,來人已經拿出設備,開始了對廢水站在線監測設備數據記錄的對比核查……

  隨機行動、突擊檢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這正是重慶市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執法專項行動的特點。

  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構建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今年市生態環境局和市公安局聯合開展了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執法專項行動,對行業內違法行為形成了震懾。

  除了開展專項行動,市生態環境局還採取信息公開、定期抽查、指導督促等方式,確保自動監控數據的真實準確,同時不斷完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目前,自動監控平臺的升級方案已編制完成。

  此外,為強化重點污染源監管,今年市生態環境局還印發了《關於開展工業污染源排放情況評估的通知》,發佈了《餐飲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煙度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

  防範環境風險

  不打無準備之仗

  “北碚區蔡家崗街道太平村嘉陵江右岸,有可疑車輛正在往橋下溪溝傾倒污水!”10月31日上午,12369環保投訴熱線接到的一通舉報電話,開啟了重慶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的大幕。隨後,市生態環境局等15個部門單位出動200余人和20多臺設備趕赴現場,對非法傾倒的“油污水”進行應急處理,成功遏制了污染。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是生態環境風險防範的重要一環。”重慶市生態環境部門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12月4日,今年全市共處置易引發環境污染的突發事件32起,經妥善處置,發生一般突發環境事件7起,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

  在眾多化工企業集聚的園區,環境風險防範工作尤為重要。目前,萬州區九龍園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工作已委託編制單位進行編制,其中納入風險管理的8家企業已完成風險標識、圍攔、封堵、噴淋、吸收等裝置和污染物應急收集以及處理設施的安裝更新;在長壽經開區,應急管理中心入駐了公安、消防、醫療、安監、環保、應急等部門,集成了“110”、“119”、“120”和“12369”報警系統,形成“六維一體”的聯值、聯訓、聯勤機制,實現了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模式。同時,數字園區監測監控系統還集成了風險單元實時在線監控子系統和廢氣、廢水排放實時監測監控系統。

  環境風險防範是一項未雨綢繆的工作,因此,對突發環境事件進行評估就顯得十分必要。今年,我市陸續組織了對長江三峽庫區幹流流域、48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9個涉及化工生産的工業園區的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目前,各區縣都在按步驟推進該項工作,像上述的長壽經開區就建立了包括裝置級、工廠級、片區級、排洪溝級、河流級的“五級”事故廢水防控系統。

  環保督察全覆蓋

  壓緊壓實責任

  寫字樓與養殖場、公交站點與牲畜棚圈,本來是互不相關的設施,然而在大渡口區八橋鎮,有兩座養殖場就違規建在人口集中的城區內,還把牲畜的糞便通過溝渠、涵洞直接排入伏牛溪。

  今年4月,在我市開展的環保督察行動中,這兩座養殖場存在了十多年的違規環境問題終於得到了妥善解決。

  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目前,重慶市環保集中督察已實現區縣全覆蓋,重點督察了各區縣黨委政府對中央和全市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突出環境問題及處理情況、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情況,有力壓緊壓實了各級黨委政府及其部門的環保責任,各區縣立行立改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7400余個,督察反饋的1400余個重點環境問題正在有序整改。

  環境違法零容忍

  讓“利劍”始終高懸

  同樣是養殖場環境污染問題,長壽區葛蘭鎮的一家養豬場因配套的污水收集池、沼氣處理系統等相關污染防治設施未正常運行且拒不整改,被環保、公安聯合執法人員找上門來。最終,企業負責人被行政拘留5天,養殖場污染問題也得到了整改。

  新《環保法》實施以來,重慶市不斷完善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深化環保部門與公檢法機關的溝通交流,建立健全案件會商制度。召開環境保護聯動司法工作座談會,印發了《關於加強人民法院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的意見》、《關於污染環境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實施細則》、《關於在公益訴訟工作中加強協作的意見》等,共同探討和推進刑事案件辦理中危險廢物鑒定、證據固定、採樣等疑難問題。

  在強化執法司法銜接機制方面,市生態環境局以及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水利局、市林業局等部門,在全市開展了防範和打擊長江流域“一條龍”式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充分發揮各部門聯動優勢,查處了一批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懲處了一批違法犯罪人員,整頓規範了一批重點行業,形成了打擊和震懾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

  把專門的過濾網焚燒設施當成應付檢查的“擺設”,不顧環境污染,只想著矇混過關。今年3月22日,永川區某塑膠製品加工廠的這一違法行為,被執法人員當場“戳穿”……這是我市開展“利劍執法”專項行動中的一幕。

  今年3月21日至30日,重慶市以花溪河、梁灘河、臨江河、瀨溪河、龍溪河5條河流流域為重點,組織開展了2018年利劍執法專項行動。在10天的集中檢查期間,10個現場執法組累計檢查發現違法行為並立案848件。

  今年高中考期間,重慶在全市範圍內以建築工地為重點對象,查處了一批噪聲污染違法行為,累計出動檢查人員6419人次,檢查噪聲污染源4980家次;發現建築工地環境違法行為90起。並在7月初對夜間施工噪聲擾民的10個項目業主和施工單位進行了集中約談。

  一直以來,重慶市不斷加大對環境違法的查辦和懲治力度,陸續開展了“利劍執法”、“鐵腕監察”、“聯動司法”、“陽光監督”等專項行動,探索跨流域執法模式的同時,有力打擊和震懾了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強化以案説法

  推動社會參與

  今年6月的一天,江津區人民法院的巡迴審判車開進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區,公開審理了一起環境污染案。審判長在判決書中的以案釋法,令在場旁聽的黨政幹部、企業負責人和社區群眾深受觸動。

  為營造良好的生態文明建設法治氛圍和法治環境,增強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法治意識,重慶市不斷加強環保法律法規宣傳貫徹力度。各市屬媒體加大對環境違法典型案例的解讀報道,重慶日報、重慶電視臺還專門開設曝光欄目,在全社會推動形成了守法光榮、違法必罰的良好氛圍。

  今年,以“6·5環境日”為契機,各區縣、市級部門集中進行生態環保主題普法宣傳,開展主題活動近100場;九龍坡區90余個單位將生態環保相關法治教育納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渝北區、萬盛經開區組織開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活動啟動儀式;豐都縣召開了2018年環境品質發佈會,舉辦了生態文明建設專題培訓……

  深化“放管服”改革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今年6月,在兩江新區水土高新生態城的一間廠房內,重慶萬國半導體12英寸功率半導體晶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産項目正式進入試生産階段。

  然而,來渝之初,該項目曾在電鍍準入上遇到難關,一度幾乎無法落地。

  為了避免“一刀切”,兩江新區環保分局提前委託環評單位進行選址論證分析,先後組織召開3次專家技術論證會。經反復論證認定,該項目電鍍環節屬於電子電鍍,不同於傳統電鍍項目生産線,並符合在集中加工區外佈局的投資要求。最終,通過生態環境部門的提前介入、靠前服務,項目得以順利落地。

  今年,重慶市生態環境部門深入貫徹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和重慶市《關於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精神,制定了《全市環保系統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十條措施》和《關於進一步做好環境執法工作服務經濟發展的通知》,從優化環保法治環境、建立“四張清單”、推行“全渝通辦”等10個方面,優化營商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還出臺了《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工作方案》,提出通過落實10大類41項具體舉措,將“放管服”成效體現在環評審批、監管執法等各個工作環節當中。(丁鳳然 聶廷勇 圖片由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