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兩名重慶鄉村教師獲“馬雲鄉村教師獎”
原標題:剛剛,馬雲為重慶這兩位鄉村教師頒了獎
課間,楊世清正在給同學們講題。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3日19時45分訊(記者 周曉雪 實習生 邱小雅)楊世清和涂婭偶爾會在淘寶上買東西,卻從沒想過能見到馬雲,更沒想過馬雲親自給她們頒獎。13日晚,第四屆馬雲鄉村教師頒獎典禮在三亞舉行,馬雲為100位鄉村教師和20名馬雲鄉村校長計劃獲獎校長頒獎。這其中,就有來自開州大慈鄉小學的楊世清和酉陽板橋鄉水車壩村小學的涂婭。
堅守鄉村33年 學生喊她“楊媽媽”
為樹立鄉村教師陽光活力的榜樣典範,不斷壯大鄉村教育中堅力量,馬雲公益基金會于2015年發起了“馬雲鄉村教師獎”評選活動。
“沒想到能獲得這個獎,還是馬雲親自給我頒獎……”電話那頭,剛上臺接過獎盃的楊世清有些激動。不僅僅是因為獲了獎,更是因為這33年紮根鄉村的付出,能夠被更多的人“看見”。
1985年,楊世清高中畢業後,便到了開州大進鎮梓潼鄉北關村校當起代課教師。從小在城鎮長大的她,對“鄉村小學”還沒有太大的概念。報道那天,楊世清走了20多公里山路,翻過了一座大山,才到了學校,“當時腳上還磨出好幾個泡”,她記憶猶新。
當時,村裏條件艱苦,楊世清每週吃的、用的都是自己肩扛手提。那時還沒有電,水也要到好幾裏遠的地方去擔回來,學校裏就楊世清一個人,白天上完課,她還要給孩子蒸飯。“最難熬的是晚上,一個人在煤油燈下批改作業,不敢出門,連睡覺都蒙著腦袋。”如今回望那段“艱苦”歲月,楊世清竟覺得有些好笑。
楊世清正在課堂上講課。受訪者 供圖 華龍網發
生活上的困難,楊世清一點都不怕,但是工作上的壓力,可讓她犯了愁。“當一個知識點,反復講孩子也不明白時,我很是羞愧。”於是,楊世清暗下決心,在工作之餘惡補“文化知識”。讀散文小説、看專業書籍、練習書法繪畫、認真寫教案……
如今,楊世清是開州區大德鄉大慈小學的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也是一名班主任。對於鄉村兒童的教育,她覺得除了知識傳輸,更要教會這些孩子用行動去改變未來,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於是,楊世清嘗試著按照著名教育者魏書生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理念培養小幹部,建立班級激勵機制,改進班級管理方式,提升孩子們的自信。
在語文課堂中,楊世清也創新了不少新“玩法”。比如每週五的語文活動展示課上,學生們根據故事性強的課文進行自編自導自演,比如《晏子使楚》《楊氏之子》等。作文課教學上,則更多的是引導學生抓住生活中有意思的小事、場景,或突然而至的感悟,進行體驗式作文、情景式作文和創意作文。
在關注學習的同時,楊世清也時刻關注著孩子們的情感變化。學校裏有個名叫昊昊的學生是個留守兒童,暴躁易怒、經常打人。楊世清跟他談心後才知道,原來昊昊想以“惹禍”的方式讓爸爸媽媽回來收拾“爛攤子”,這樣他就能見到爸爸媽媽了。
楊世清聽得心酸,她想出了一個法子。利用微信閱讀打卡的方式,讓昊昊每天在微信上對著父母朗讀課文,父母及時評價鼓勵。這樣一來,昊昊和父母的溝通多了,心更近了。從那以後,昊昊再也沒有和同學發生過矛盾,成績也上升了。
33年來,楊世清不是沒有機會離開,找一份收入更多的機會。但每次看到那一雙雙澄澈的眼睛,聽到一聲聲充滿稚氣的“楊媽媽”,她就打消了念頭。
“鄉村教師是平凡的、普通的。但當一個個孩子學到了知識,知道了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時,我就覺得一切都值了。”楊世清説。
涂婭給學生手把手教學。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只要還有一個孩子需要 她就一直在這裡
另一位接過馬雲頒發的獎盃的是酉陽板橋鄉水車壩村小學的涂婭。水車壩村共有2個班14名學生,涂婭是水車壩村唯一的老師。
在這裡,涂婭既是傳授知識的老師,又是照顧孩子們生活的“媽媽”。如今,16年過去了,送走一批批孩子,涂婭卻仍在原地,她説:“只要還有一個孩子需要我,我就一直在裏。”
2002年,涂婭剛剛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正打算回家報喜,卻接到了父親意外受傷倒床的消息。“我當下就決定放棄讀大學,父親是家裏的頂梁柱,他倒下了,家裏就必須有人撐起來。”回憶起當年與大學失之交臂,涂婭並不後悔,倒顯得十分坦然。
回到大山裏的涂婭偶然得知水車壩村小學缺老師,於是報名成為了一名代課老師。在2007年,她又通過學習、考試轉為了正式老師,這一當便是十多年過去了。
涂婭和孩子們快樂地玩耍。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這些年來,學校的老師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涂婭還在堅守。她就把每一節課分成兩個20分鐘,給幼兒園的孩子上課時,一年級的學生就預習;然後再到一年級上課,幼兒園的孩子又開始自主活動。
雖然大山裏的教學條件不算好,但涂婭卻利用自然條件,在學校的後院打造了一座“秘密花園”。“以前後院是廢棄的雜草場,有很多野蜜蜂,怕孩子們被扎到,也想給他們創造好一些的學習環境。”涂婭便自己動手清理雜草,種上了鮮花。當下正值寒冬後院的臘梅常常飄出陣陣香氣。
在這裡,涂婭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涂媽媽”。每天,涂婭總是提著菜早早地來到學校,因為除了給孩子們上課,她還要為他們做午飯。她回憶道:“2016年進來的那批學生,9個孩子6個都沒有媽,頭上長滿了蝨子。”從那時起,涂婭便主動承擔起為孩子們做飯,洗頭洗澡的責任,“我都已經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了。”
談到班上的孩子,涂婭滿臉開心,但聊到自己的孩子,她卻有些哽咽。“娃娃九年前患上了白癜風,平時忙著工作,陪伴他的時間不是很多……”説著説著,她有些哽咽,但隨即又很樂觀,“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一天結束後,孩子們還要纏著涂婭玩會兒老鷹捉小雞,每次她都扮演雞媽媽,張開雙臂穩穩地保護著身後的孩子們,院子裏處處都是奔跑、嬉鬧的聲音。送走最後一個孩子,涂婭説:“現在很多孩子都進城讀書了,但只要還有一個孩子需要我,我就一直堅守在這裡。”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