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旅遊>正文

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聯手打造精品文旅IP

2019-03-11 13:17:46 | 來源:華龍網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10-0144

重慶影視城(江津白沙)糖廠拍攝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10-0145

中山古鎮“千米長宴”民俗文化活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10-0146

塘河石龍門莊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10-0147

聶榮臻元帥故居雪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10-0148

石蟆鎮清源宮廟會

  按照江津區文旅委的計劃,他們將搭建融資平臺,拓展社會融資渠道,向社會公開優選創意策劃,加強統籌、避免同質,通過差異化發展打造歷史名鎮文旅精品IP,形成“白沙—塘河—石蟆—吳灘—中山”精品古鎮旅遊線路,讓古鎮歷史資源得到更好的活化保護和利用。

  各古鎮將如何找準定位、差異發展?3月7日,各鎮相關負責人初步提出了各自的發展思路。

  白沙古鎮

  “酒城、文博城、影視城”三城同建

  白沙鎮將結合自身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和近年發展實際,今年起全面實施“酒城、文博城、影視城”三城同建工作,使之成為白沙産城融合、文旅融合、城鄉統籌發展的新路徑、新抓手。

  在“文博城”建設方面,將深入挖掘白沙教育文化、抗戰文化、建築文化、影視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資源,重點打造聚奎書院、糖廠影視基地和新運紡織廠三大片區博物館聚落,同時結合19處抗戰文化遺址梳理古鎮核心遊覽帶,在3個片區分類打造20個展館,展陳15萬件文物,形成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及“一帶·三景區·十九舊址·二十展館”的總體佈局,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文博研教、實習、文物保護利用的文物博覽城。

  在“影視城”建設方面,將充分發揮白沙影視基地積聚優勢,培育和發展包括影視培訓教育、影視拍攝製作、道具生産租賃等在內的影視全産業鏈條,預計今年內舉辦首屆中國(白沙)影視工業電影周,打造一個集智慧型、科技型、創新型為一體,依託大數據、具備互聯網思維的重慶影視城(江津白沙)。

  在“酒城”建設方面,將發揮“江小白”品牌引領作用,重點推進“江小白酒業集中産業園”、“江小白高粱産業園”、“江小白村”等項目建設,預計用3年至5年時間,打造一座集文化底蘊、旅遊體驗、經濟效益於一體的魅力酒城。

  中山古鎮

  恢復打造“七十二行”民俗文化

  中山古鎮自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以來,當地政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累計投入3億多元,對愛情天梯、四面山少林寺景區進行提檔升級,加強古鎮排污、消防、水電等公共設施建設,完成老街民居風貌及周邊環境整治,新增了楹聯長廊、商德文化長廊、中山竹徑等新設施,既保護了傳統,又注重了現代人的生活和古鎮的發展,成為遊客關注度很高的旅遊重鎮。

  下一步,中山古鎮將繼續延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文化保護和傳承,以“文化保護”為基本,以“文化活動”為途徑,持續做好“自然與人文、保護與開發、建設與管理、資源與發展、名氣與致富”五篇文章。

  抓好項目拉動。重點打贏以大圓洞情感文化度假區、福壽岩水庫(愛情海)、古鎮民宿及博物館、古莊園保護及利用、楠木坪生態旅遊項目、旅遊道路景觀提升、盤活“同心坊”及中山古鎮創4A級景區等八大重點項目,夯實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基礎。

  打造精美景區。充分利用歷史文化名鎮資源,持續挖掘商德、愛情、紅色、禪宗、莊園文化,持續加強中山古鎮、愛情天梯、四面山少林寺景區管理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加強文物保護。繼續加強對清溪龍洞題名等4個區級文物保護點和127處鎮級文物保護點的保護,加快推進雙峰寺老廟修繕工程,恢復打造剃頭鋪、老店舖、老酒坊等古鎮“七十二行”民俗文化。

  狠抓文化特色。突出特色文化産業發展,升級打造煙熏豆腐、石板糍粑、龍洞咂酒等特色文化産品。辦好四面山少林寺廟會、第十二屆東方愛情節以及第十五屆“千米長宴”民俗文化節等節慶活動,點亮中山名片。

  塘河古鎮

  打造“沉浸式”體驗莊園與婚慶小鎮

  塘河古鎮近年受到眾多國內影視劇組的青睞,《紅色記憶》、《霧都》等近100部影視作品在塘河拍攝。下一步,該鎮將以“沉浸式”體驗莊園與婚慶小鎮為重點,持續加強古鎮保護利用。

  打造國家4A級旅遊景區。積極爭取各方資金,對塘河古鎮進行保護利用,建設內容包括保護修繕古鎮老街區、石龍門莊園的古建築,把古鎮打造為影視拍攝基地、攝影基地、美術寫生基地、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把石龍門莊園打造為“沉浸體驗式”莊園,把古鎮、石龍門莊園打造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打造知名婚慶小鎮。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塘河古鎮為平臺,以重慶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塘河婚俗”為主題,在古鎮協調區麻園和水井灣片區建設塘河婚俗主題景區,打造國內知名的婚慶小鎮。

  另外,將拓展古鎮建成區“仁巷子街”,開發水上旅遊項目,建設硐寨村特色民宿建設項目,實施滾子坪景區整體開發等。

  吳灘古鎮

  打造“一紅”“一綠”“一古”“三色”古鎮

  吳灘古鎮當前最緊要的工作就是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加大財政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實施保護性修繕。一是許多的傳統建築大多破爛不堪或垮塌或即將垮塌,需要及時維修;二是對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房屋(如衝口私塾、聶氏染坊等)和優秀歷史建築(如田家祠堂、陳家祠堂、萬壽宮、榮祿醫社、中興橋樓、食品站土樓、楊氏洋房等)政府進行回購徵收、修繕;三是大體量的古建築群(如吳灘老街)的市政設施(消防、雨污管網、飲用水、強弱電等下地)需要改造;四是通過財政資金的補貼,引導原住居民回遷,增強老百姓的保護意識,共同建設打造古鎮。

  與此同時,該鎮將樹立全鎮發展“一盤棋”思想,把古鎮保護工作與聶榮臻元帥故里創國家4A級旅遊景區結合起來,與建設國家蔬菜種植標準化示範區項目、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結合起來,以“一紅”、“一綠”、“一古”為主題,打造“三色”吳灘。

  石蟆古鎮

  已初步形成“一島一廟四園”鄉村旅遊格局

  石蟆鎮是江津最大的農業鎮,素有“江津糧倉”、“橄欖之鄉”之稱,糧食産量佔江津區十分之一,橄欖種植面積達7萬畝。

  近年來,該鎮交替舉辦“橄欖文化節”和“清源宮廟會文化節”,均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至今已初步形成“一島”(長江入渝第一島中壩島)、“一廟”(清源宮)、“四園”(橄欖園、荔園、竹園、香蕉園)鄉村旅遊格局,全年吸引遊客50萬人次以上。

  下一步,將完善古鎮保護規劃,加強對古鎮形態資源的保護利用,加強對古鎮文脈資源的傳承發展,全力講好古鎮故事,還原古鎮風貌,發出古鎮聲音,延續古鎮文化,打造美麗鄉村休閒體驗旅遊目的地。(李耀輝 圖片由江津區委宣傳部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