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開州:春橙新果成俏貨

2019-03-25 13:14:27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央視推出公益扶貧廣告,郵政電商助力銷售……開州 春橙新果成俏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25-0072

春橙獲豐收,村民笑開顏。葉娟 攝

  陽春三月,重慶開州大地春暖花開,綠意盎然,在長沙、豐樂等鎮鄉街道連片的柑橘樹上挂滿纍纍碩果,色澤艷麗。3月1日,“開縣春橙”公益扶貧廣告在中央電視臺14個頻道分別亮相,每天30次左右的輪流播放讓“開縣春橙”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引來各地客商爭相購買,讓果農們幸福地忙碌著。

  廣告播出後,訂貨電話不斷

  豐樂街道黃陵村的開州區金滿甜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柑橘基地,漫山遍野都是柑橘樹,黃橙橙的“小燈籠”綴滿枝頭,濃郁得橘香四溢。

  金滿甜公司負責人田學美介紹説,柑橘基地自2010年成立以來,至今已發展到1786畝,其中以“春橘橙”(W·默科特)為主,它在三峽柑橘國際交易會上收穫了“果王”稱號。

  田學美像看護自家孩子一般仔細地打量著柑橘生長情況,隨手摘下一個柑橘掰成兩半讓筆者品嘗,只覺橙紅色的果肉無籽,汁多味美,甜而不膩,酸味兒恰到好處。

  一路上,田學美的電話不停響起,都是找他預購春橙的客戶。他掩飾不住臉上的喜悅:“前兩周,中央電視臺才來我這裡拍攝了公益廣告,我這些春橙搶手得很。”

  田學美預計,今年基地的春橙3月中旬才開始銷售,目前打電話訂購的客戶最少都要50萬斤,而今年産量只有200萬斤,因此“緊俏”得很,價格也有所上浮。

  沒時間發貨,電商上門收購

  這幾天,中和鎮袁坪村貧困戶小張也忙得不可開交,春橙新果成熟,要趕緊摘下樹。看到他沒有時間發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重慶市開州區分公司的工作人員貼心地來上門收購春橙。通過郵政電商網絡渠道,色澤艷麗、汁多味濃的春橙銷售到全國各地,解決了小張的銷售難題。

  今年以來,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重慶市開州區分公司依託郵政遍佈城鄉的服務網絡,自身線上網絡銷售、線下快遞包裹寄遞雙優勢,整合全區優質農産品,通過郵政銷售和寄遞渠道,把農副産品賣到全國各地。工作人員陸續到中和、義和、長沙等鄉鎮貧困戶家中收購,“開縣春橙”通過郵樂網開州扶貧館、開州生活館、渝郵惠、重慶郵政官微等渠道旺銷。截至3月13日,通過郵政快遞包裹寄遞的“開縣春橙”達26萬件,郵政電商快車道已經幫助銷售“開縣春橙”60萬斤,預計到5月銷售量將達150萬斤。

  而金滿甜公司自2014年8月獲得出境水果果園註冊登記證書後,春橙便陸續銷往東南亞各國。前段時間,國家航空公司為其專門出臺了“半價優惠”政策,為“開縣春橙”插上翅膀飛出國門創造了更優條件。

  錯季上市賣,産業穩健發展

  上世紀90年代,開州區大力發展柑橘種植業。2010年,“開縣春橙”被國家工商總局獲准註冊登記為地理標誌産品商標,同年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華名果”稱號,2012年被市工商局評定為著名商標。

  柑橘産業成為開州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支柱産業後,全區培育5畝以上的柑橘種植大戶1916戶,其中100畝以上30戶,培育柑橘專業合作社55個,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春橙都是由區農業農村委統一集中送到重慶市農科院農業品質標準檢測技術研究所,進行農殘指標和品質指標檢測,果品品質有保障。”開州區農業農村委果品站站長周賢文信心十足地説。

  為進一步推動柑橘産業發展,充分發揮柑橘産業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開州區制定了柑橘産業2019年至2020年的短期實施規劃方案,堅持走差異化發展、錯季上市銷售的路子,建立以晚熟柑橘為重點,早、中、晚熟品種配套的鮮銷與加工基地,促進全産業鏈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到2020年,開州區將新建晚熟柑橘基地2萬畝,鞏固提升柑橘老果園2萬畝。全區柑橘面積達到24萬畝,産量25萬噸以上。扶持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處理柑橘鮮果10萬噸;培育鮮銷龍頭企業,實現柑橘産業綜合産值超10億元。

  目前,田學美的兒女們都已回鄉發展柑橘産業。跟著田學美幹的,不只是他的孩子們,還有村裏的貧困戶。田學美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全村368戶1780人以土地入股,其中貧困戶48戶,1畝土地每年保底收入450元。果園還需要摘果、除草、施肥,日常管理至少得20多人,活多的時候每天有200多名鄉鄰在這裡上班。貧困戶雷光中就是其中之一:“我每天固定工資150元,一個月就有4000多元,不僅脫了貧,還走上了致富路。”(開州區融媒體中心 冉絹 李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