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學校“陪餐制”4月1日起正式實施
原標題:“陪餐制”4月1日起正式實施 師生同餐成學校“標配”
四月一日中午,江北區華新實驗小學。校長江燕與一年級四班小朋友一起用餐。記者 盧越 攝
4月1日,由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實施,明確要求中小學、幼兒園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由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天,重慶日報記者走訪市內多所中小學了解到,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在重慶市各校早已不是新鮮事。如何將“陪餐制”制度化、標準化?“陪餐制”的落實還面臨哪些困局?“陪餐制”如何“陪”出成效?記者深入多所中小學和幼兒園進行調查採訪。
陪餐人員提前30分鐘到食堂檢查飯菜品質
中午11時50分,離下課還有20分鐘,江北區華新實驗小學食堂已飄來陣陣飯菜的香味。剛剛出鍋的豆腐幹炒肉絲,連同炒青菜、筒子骨蘿蔔湯、炒冬瓜被一起送到了每一個班級的門口。
12時15分,午餐開始時間。一年級4班的學生們拿出飯盒,秩序井然地排好隊,等待老師分餐。校長江燕拿著飯盒,排在隊伍的後邊。
“今天的飯菜好吃嗎?”端起飯菜,江燕走到孩子們中間坐下,輕聲地問身邊的學生。
“好吃,我可以把這一碗都吃完。”6歲的汪馨平回答。
“一直以來,我們學校都是實行教師陪餐,老師和學生吃的是一鍋菜。”江燕介紹,“這次我們把‘陪餐制’形成規範的制度,每天安排四位中層以上幹部‘陪餐’,並要求陪餐人詳細記錄日期和餐次,飯菜的品種名稱、口味、品質等內容的直觀評價,還有學生的反饋意見,發現的問題和整改情況,每次陪餐都要簽名等。在家長開放日,只要家長提出申請,也可以參觀學校食堂,以及陪孩子們在學校吃飯。蔬菜和肉類學校都是每天進貨,由廚師長和分管老師驗貨並做記錄,我會隨時進行抽查。”
與華新實驗小學的學生一樣,距離主城500余公里的巫山縣廟宇鎮長梁小學的學生們,上學期間每天也會在老師的陪同下吃午餐。
校長吳名祥告訴記者,學校開設中餐以來,每天中午每個班級都有班主任或學校行政幹部給學生分餐、陪餐,“一是確保食品安全,二是在陪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文明進餐的習慣,教孩子們餐前洗手,安靜進餐,不浪費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事實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師生同餐在重慶市已成為許多學校的“標配”,不少學校還根據自身情況制訂了確保食品安全的工作細則和措施。
“全校35名陪餐的行政幹部以及教學骨幹,每天會提前30分鐘到食堂,通過‘看、聞、嘗’等方式,檢查飯菜品質,確保學生吃下去的食物安全放心。”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後勤服務中心主任程行説。
家長盼望多渠道全程監督食品安全
孩子在學校吃的午餐吃什麼、能否吃飽、營養夠不夠、味道好不好,這一頓飯最牽動家長的心。學生眾口難調,如何讓他們既要吃得安全、放心,又要吃得營養、美味,不少學校結合自身實際也進行了嘗試。
記者在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看到,為了確保校園食品安全,該校將食材的進貨時間、保鮮時間陳列在食堂的櫥窗外,接受家長和學生的監督。
重慶加州實驗小學校長魏昌玲介紹,該校附屬幼兒園實行“陪餐制”和“家長督餐制”已將近10年,幼兒園每週都會邀請一名家長,在任意一個工作日到園裏來“督餐”,事後填寫意見表。“園裏也會根據家長的建議對幼兒的膳食做出改進,例如,我們會依據幼兒的膳食標準增加粗糧的攝入量。”
記者隨機採訪了多名家長,他們均表示,贊同落實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度,鼓勵家長陪餐。還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平時工作比較忙,到學校來陪餐有難度,希望學校能建立起多渠道的監督方式,方便家長監督。
“陪餐要看怎麼陪,如果食物都已經端上桌,陪餐的意義不是很大,我傾向於直接看到廚房和加工烹飪的全流程。”一位初中學生的家長表示,“期待通過互聯網等方式看到學校食品安全每個環節,系統了解學生用餐的每個細節。”
保證食品安全不能光靠校長的良心和責任心
“落實好陪餐制,不能光靠學校負責人的責任和良心。”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教學與課程管理中心主任李祥説,治理學校食堂品質問題,比陪餐更重要,必須確保源頭安全。食品安全是一個社會系統性問題,全部指望“校領導陪餐制”來杜絕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可能過於簡單化和理想化,因此校園陪餐制還須各級政府大力支持,相關部門加大力度,嚴格執紀執法,確保《規定》執行到位,消弭監督盲區,確保校園食品安全。
如何保障校園陪餐制度不流於形式?重慶市教科院初教所所長康世剛表示,陪餐製作為一項制度安排,有助於確保學校的午餐安全,但學生食品安全問題還需要借助兩方面的合力。“一是家長的力量。建立家長委員會參與對供應商的選擇,以及對食品安全、品質的監督,這可以促進整個供給過程公開透明,也能保障營養真正進到學生的飯碗。二是民間的力量,引入民間力量參與管理和監督。比如,招募志願者跟蹤食品的選擇、製作和配送。”
康世剛建議,學校在食品採購、食堂管理、供餐單位選擇等涉及學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項上,應當以適當方式聽取家長委員會或者學生代表大會、教職工代表大會意見,保障師生家長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同時,學校應當暢通食品安全投訴渠道,聽取師生家長對食堂、外購食品以及其他有關食品安全的意見、建議。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