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要聞>正文

重慶將建成30個農業氣象服務標準化區縣

2019-04-12 09:49:45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到2022年建成30個農業氣象服務標準化區縣 我市將實施智慧農業氣象保障行動、農村生態氣象保障行動、農村氣象科普行動、農村氣象防災減災救災提升行動、精準扶貧氣象行動,構建起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

  氣象如何為鄉村振興服務?4月1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氣象局了解到,按照日前印發的《重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氣象行動方案(2019-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重慶市將實施智慧農業氣象保障行動、農村生態氣象保障行動、農村氣象科普行動、農村氣象防災減災救災提升行動、精準扶貧氣象行動,構建起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

  將建80個以上農業氣象精準服務示範基地和示範點

  按照《方案》,我市計劃到2022年,基本建成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農村綜合防災減災救災、鄉村綠色發展、脫貧攻堅相適應的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

  “氣象為農服務首先要助力鄉村産業振興。”市氣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構建現代農業氣象觀測網絡,強化對柑橘、榨菜、檸檬、生態畜牧、生態漁業、茶葉、中藥材、調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糧油、特色經濟林等農業氣象觀測試驗,提升農業氣象服務基礎支撐能力。推進柑橘(檸檬)、榨菜、茶葉、設施農業、青花椒5個特色農業服務中心建設,到2022年建成農業氣象服務標準化區縣30個,農業氣象精細化智慧服務覆蓋80%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據介紹,依託“互聯網+精細化農業氣象服務技術”,重慶將在重點農業産業園區和産業基地,建立80個以上農業氣象精準服務示範基地和示範點,擴大現代特色優勢農業産業精準氣象服務覆蓋面。

  加強農産品氣候品質品牌建設,重點對涪陵青菜頭、奉節臍橙、忠縣柑橘、萬州古紅橘、永川秀芽、巴南銀針、江津青花椒、潼南檸檬、合川枇杷、南川方竹筍、綦江趕水蘿蔔、梁平柚、豐都紅心柚、城口板栗、石柱黃連、巫山脆李等農特産品進行氣候品質認證公示,增添“優質生態氣候農産品”金字招牌,打造系列“氣候優質品牌”。

  未來可一鍵獲取鄉村旅遊氣象服務

  如今,鄉村旅遊成為熱門,氣象服務也變得更為重要。

  按照《方案》,全市將開展氣候資源普查,形成氣候資源基礎信息“一張圖”,建立全市鄉村旅遊氣象大數據,並打造美麗鄉村遊App。屆時,只要打開App,就能一鍵獲取美麗鄉村旅遊智慧氣象服務。

  我市還將制定氣候宜居宜遊鄉村評估標準,圍繞特色旅遊鄉村建設與生態景區景點依託型、高山避暑納涼型、科普體驗觀光型等旅遊産品,開展重慶市氣候宜居宜遊鄉村分析評估,助力鄉村旅遊發展。

  按照“有特色、有內涵、有品位”的要求,推動江津農業氣象科技博覽園、璧山觀象識天樂園、銅梁氣象公園、武隆國家氣候養生旅遊示範基地、巫山龍門氣象公園等創建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創新巴渝傳統的氣象文化,充分挖掘具有農耕特質、氣象特色、巴渝特點的文化遺産,加大對二十四節氣、本地氣象諺語等農耕氣象文化的保護和宣傳力度,多形式地增加氣象科普在農村的有效供給。

  創建重慶三峽國家氣象公園

  “創建重慶三峽國家氣象公園是我們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氣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正在深度梳理長江流域和嘉陵江、烏江流域的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兩個“本底”資源,挖掘天氣氣候景觀資源、立體氣候資源、氣象歷史文化資源、喀斯特地貌資源和氣候養生資源等五大資源優勢。

  通過打造一批氣象景觀遊、氣候體驗遊、氣象文化遊、氣象科普遊以及氣候養生遊景區景點和産品,創建重慶三峽國家氣象公園品牌,展現重慶自然地理氣候奇觀之美、氣象歷史文化底蘊的人文之美。

  在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結合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規劃,我市將實施人工影響天氣“耕雲”行動計劃,優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佈局,包括新部署一部人工影響天氣雙偏振雷達和兩部雲雷達,建設市區(縣)一體化的智慧型人影業務系統等,實現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覆蓋面達90%。

  氣象風險預報預警將精準到鄉村

  對於洪水、高溫等氣象災害的預防,《方案》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即氣象風險預報預警精準到鄉村,建立精細到鄉村、重點林區、旅遊區的無縫隙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業務。

  預警信息發佈傳播網絡向鄉村延伸,建立市-區縣-鄉鎮-村社一體化的智慧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推進預警工作站向村級延伸,完善預警短信、微信和預警App功能,因地制宜共建共享大喇叭、農村信息廣播等傳播設施,實現村村知天氣、戶戶曉預警。

  同時,推進區縣建立“市-區縣-鄉鎮-村社-組-戶”六級預警聯動機制,每個村按3-5戶組建一個氣象防災減災細網格,每個網格明確一名預警信息員負責接收預警和組織互助,形成小網格化的氣象防災減災預警互助模式,提高農村氣象災害防禦組織化水準。(記者 李珩 通訊員 任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