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提高防癌意識 重慶舉行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陳昕):4月15至4月21日是第25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近日,重慶市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在豐都舉行。
今年宣傳周主題為“科學抗癌 預防先行”,旨在倡導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傳,提高群眾對癌症預防篩查和早診早治的認知和接受度,切實降低癌症帶來的社會危害和疾病負擔。宣傳週期間,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辦了包含專家義診、科普講座等系列公益活動。
重慶市腫瘤發病率處於全國的平均水準
重慶市疾控中心、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發佈《重慶市2018年新發腫瘤登記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重慶2018年腫瘤新發病例累計報告77835例,報告發病率為292.02/10萬;腫瘤死亡病例累計報告49035例,報告死亡率為183.97/10萬。
據了解,重慶于1999年開始開展腫瘤發病監測工作,腫瘤監測區縣覆蓋全市所有區縣。重慶惡性腫瘤發病率由2010年的204.80/10萬上升至2018年的292.02/10萬,全市3000萬人口,平均每小時約有10人被新診斷為癌症。與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率(284.55/10萬)比較,重慶市惡性腫瘤發病率處於全國的平均水準。
肺癌、肝癌、結直腸癌發病率高居前三
從腫瘤新發病例報告數和報告發病率看,男性46176例,發病率為344.06/10萬;女性31659例,發病率為239.23/10萬,報告發病性別比1.44:1,男性高於女性。
從腫瘤死亡病例報告數和報告死亡率看,男性32912例,死亡率為245.23/10萬。女性16123例,死亡率為121.83/10萬,報告死亡性別比2.01:1,男性高於女性。
《報告》顯示,肺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發病率排名前六,佔總報告病例數的 66.46%;死亡率前六的腫瘤則為肺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胃癌、胰腺癌,佔總報告病例數的 78.04%。
同時,城市惡性腫瘤發病率高於農村,惡性腫瘤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40歲後發病率呈快速上升。與上一年相比,發病率與死亡率波動不大,前六位腫瘤部位不變,總體發病和死亡情況較為穩定。
預防癌症:良好生活方式 定期腫瘤篩查
據了解,《報告》每年發佈一次,從近三年的統計數據分析,肺癌和肝癌均排在重慶發病率和死亡率前兩位。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江躍全介紹,肺癌在全國都是“第一殺手”,肺癌高發因素主要是人類自身行為造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説,肺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因而只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與習慣,就可以有效避免肺癌的侵擾。
江躍全説,導致肺癌最明確的因素就是香煙,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患癌風險高7至11倍。除了香煙,環境污染、廚房油煙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江躍全建議,40歲以上,經常抽煙、長期受環境污染等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
肝癌被稱為“癌中之王”,超過一半的肝癌患者在發現時多處於中晚期。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肝膽胰腫瘤科主任鄧和軍説,長期喝酒、食用腌制和霉變食物都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鄧和軍建議,30歲以上酗酒男性、慢性乙肝、脂肪肝等高危人群應定期做肝膽彩超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查。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健康體檢與腫瘤篩查中心主任張海燕説,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做好腫瘤的篩查,就可以將患癌風險降到最低。
進一步加強腫瘤防控 實現早診早治
在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儀式上,重慶市癌症中心主任、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吳永忠表示,近年來,隨著醫療水準和手段的不斷提高,癌症的診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不再是無藥可治。但因為很多患者臨床診斷較晚,加上一些醫療機構規範化診療程度低,腫瘤防控能力仍然欠缺,導致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31%。
據介紹,2015年開始,重慶市癌症中心、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聯合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構建“一網一鏈”腫瘤防治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已初步建成涵蓋7個二級腫瘤醫院、23個腫瘤規範化診療基地、3個單病種專科聯盟、54家醫療協作醫院,累計84個腫瘤專科聯盟成員單位的三級腫瘤防治網絡體系,形成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為龍頭,二級醫院為樞紐,基層醫療機構為重點的相互協作、上下聯動的腫瘤防治格局。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