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馮德倫:耕耘電力戰線34年
原標題:耕耘電力戰線34年 他是唱著歌快樂工作的“光明使者”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5日9時訊(記者 舒婷)曾有一位外籍留學生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重慶華燈初上。”誠然,夜幕下的重慶,星光閃爍,如夢如幻。可在這燈火闌珊的背後,有一群堅守崗位,“點亮”城市的電力工作者。今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南岸供電分公司的馮德倫就在電力戰線上耕耘了34年,他唱著歡歌,撒播著光明。
元氣滿滿的一天從唱歌開始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草地遍地花”……每個工作日上午7點至8點左右,在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南岸供電分公司負一樓的車庫裏,路過的人總能聽到馮德倫的歌聲,或鏗鏘有力、或婉轉動聽,新一天也被著“魔性般”的歌聲鼓舞得元氣滿滿。
從1985年參加工作起,生性開朗、樂觀的馮德倫就愛上了唱歌,平日裏沒事兒就哼哼歌,而每天上班在車庫先開開嗓這個習慣,從3年前就養成了。
“每天唱歌自己心情愉快,也能給別人帶來正能量。”今年54歲的馮德倫現是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南岸供電分公司副總工程師,從一名一線調度員成長到副總工程師,大家眼裏的他總是快樂的,靠近他仿佛也能被快樂“傳染”。
在此前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採訪時,聽著馮德倫又哼起了歌,一清潔阿姨走過來嘮嗑説:“我們馮總工程師唱歌很好聽,每天早上打掃衛生的時候都能聽到,聽著我們心裏也樂呵呵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34年忙碌而辛苦的工作中,馮德倫説他更願意做一個“樂之者”。
愛為自己“攬活兒”的樂之者
他是位“樂之者”,首先也是位“好之者”。
還記得剛參加工作那一年,為了幹好電網調度員工作,馮德倫花了3個月時間跑遍了全市所有的變電站,記下所有變電設備的情況。下班後還常常陪其他同事加班,就為了多學一點。
“重慶電網的接線圖我都能背得下來。”他把接線圖、操作規範牢牢地裝在腦子裏,因為他知道調度員的工作尤為重要,不僅維繫著電網安全,更關係到員工的生命。
他説:“要讓規程變成本能。”在自我嚴格要求下,18年的電網調度工作中,他操作零失誤。
“我這個人不喜歡拒絕,不願應付,能做到滿分,就不要只做到99分。”從調度員成長到“指揮官”的34年,這些都是常挂在馮德倫嘴邊的話。在大家和領導眼中,無論是搶險救災、重大活動保電的安排指揮,還是重點工程、重大事項的組織協調,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攬下活,想方設法攻堅克難。
去年8月初,南岸某片區因新建變電站原因,要有序停電。得知後,部分客戶情緒激動,到單位討説法。
關鍵時刻,馮德倫又攬了下來。他主動把自己電話公佈在張貼欄內,接受該片區客戶諮詢。
那10多天裏,他每天接聽電話超100個,不厭其煩地向客戶溝通、解釋。“半夜一兩點鐘,也有客戶打電話來諮詢!”馮德倫回憶説,有的客戶開口就罵,自己只有忍著,還得給客戶賠小心。好在讓他欣慰的是,通過耐心的溝通解釋,絕大部分群眾表示理解和支持,沒有發生重大輿情和群訪事件。
“完成任務,我自己也會高興好幾天的,幹我們這一行雖然苦累,但我樂在其中啊。”馮德倫説:“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讓別人感到快樂。”
樂之者也有落淚的時候
這位工作中的“樂之者”,其實也有為工作落淚的時候。
2013年4月20日,雅安蘆山發生7.0級地震。那天是週六,正在超市買菜,準備回家做午飯的馮德倫看到新聞後,又主動“攬活兒”,請纓參與救援。
當天晚上,25輛車、85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在永川集結,馮德倫任副總指揮,帶領隊伍連夜趕到災區現場。
淩晨2點,作為第一支趕到現場的電力搶險隊伍,他帶領著大家馬不停蹄地參與救援,為醫院、自來水廠、災民集中點應急保電。
遇到救援道路中斷時,他帶頭“手動抬車”、連續兩天三夜沒合眼指揮救援、腳走到腫了一大塊兒……在搶險救援的7天裏,余震不斷、滾石不斷,他和隊伍在生死考驗下,克服著一個又一個困難。
4月28日下午,85人、25輛車“毫發無損”地凱旋。
馮德倫記得很清楚,回到家後他把在自己關在屋裏大哭了一場,所有的壓力和辛苦在那一刻釋放。
還讓馮德倫印象深刻的一次落淚是去年公司年會上,他在臺上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獲獎感言。大概表達的意思就是公司像他自己的家一樣,他這裡成長、收穫快樂。
那段話他講哭了自己,也講哭了台下的人。他知道唯有熱愛,才能幹好一份工作。
把工作當事業
繼續唱著歌前行
秉持著甘於奉獻,敢於拼搏的奮鬥精神,馮德倫此前也收穫了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範、國家電網公司“雙越之星”先進個人”“重慶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而“一花獨開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2014年起,馮德倫兼任了“張毅勞模創新工作室”主任,圍繞創新和人才培養他又忙碌了起來。
牽頭舉辦社會電工技能培訓班,擔任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工程碩士研究生企業導師,為公司內外近千余單位做培訓輔導……這些年來,馮德倫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傳技藝、育德技。
2017年7月,在西藏電力公司QC培訓班上,由於高原反應嚴重,頭疼得很厲害。但他還是強忍著堅持上完課才去診所輸液,下午又準時出現在培訓課堂上。他説:“我希望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在馮德倫的引領下,“張毅勞模創新工作室”累計榮獲省部級管理創新成果獎14項,省部級及以上職工技術成果獎115項次,國家專利授權98項;創造經濟效益超3000余萬元,累計培養出高級技師22人、技師79人、各級優秀專家人才47人。
馮德倫説:“要把工作當事業,做一個樂之者,努力成為更優秀的人。”
“陽光路上,無限風光,前進的腳步日夜兼程,不可阻擋……”正如他每天早上在車庫裏喜歡唱的那首《陽光路上》一樣,未來的他依然快樂、陽光地,唱著歡歌繼續前行。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