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單打獨鬥變抱團發展 鄉村不再是“空殼

2019-06-26 16:44:40 | 來源:華龍網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單打獨鬥變抱團發展 彭水這個村不再是“空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6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楊元忠 通訊員 李亞軍 甘勳樂)雨後初晴,走在田間地頭,一縷縷泥土芬芳撲面而來。6月25日筆者了解到,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紹慶街道鎮南村聯勝生態農業蔬菜基地,村民們忙著給黃瓜牽藤上架,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村民趙朝樹樂呵呵地説:“在基地裏務工,掙錢顧家兩不誤,安逸!”

  破殼之舉 “單打獨鬥”變“抱團發展”

  鎮南村位於彭水縣城正南面,距離縣城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居住在這裡的村民,大多以種植蔬菜為生,近年來,村支兩委在脫貧攻堅大走訪時發現:村民們思想觀念滯後,種植方式較為單一,對市場研究不充分,種植蔬菜走了不少彎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f8353691-73dc-4fdd-aae2-7aa3e880b0b7

鎮南村聯勝生態農業蔬菜基地,村民們忙著給黃瓜牽藤上架。特約通訊員 楊元忠 攝

  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村支兩委召開黨員群眾代表會、村民院壩會,上門與村民交心談心,傾聽村民所需所盼,共謀産業發展大計。有的村民説,他種蔬菜憑經驗,對市場估計不足,有時盲目跟風,菜剛上市價格就“跌”了。有的村民説,他種蔬菜靠蠻力,起早貪黑把菜種出來賣出去,總是跟菜販子討價還價,大多“錢”都被菜販子賺走了。“很多時候,村民只能啞巴吃黃連。”村第一書記易濤看在眼裏,急上心頭。

  鎮南村,産業之路在何方?擺在鎮南村支兩委的現狀是:村級組織日常運轉,靠上級撥付的辦公經費維持,是個名副其實的“空殼村”。鎮南村,如何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之困,引領帶動村民發展産業脫貧致富?一個接一個問題,撞擊著鎮南村支兩委一班人的神經。

  通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鎮南村支兩委集思廣益、開拓思路、形成共識:只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改變蔬菜種植格局,由“單打獨鬥”變為“抱團發展”,才能築起村民發展産業的基石。

  組建公司 農民土地入股成“股東”

  2018年5月28日,是鎮南村民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由鎮南村黨支部、村委會發起,屬集體所有控股企業——彭水縣聯勝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當天,公司制定了《章程》,選舉産生了董事會和監事會,聘請了總經理,村黨支部書記周川和村委會主任張遠軍多了一個“官銜”:周川成為董事長,張遠軍聘任總經理。

  “縣財政及縣委組織部劃撥的60萬元村集體資金作為啟動資金,標誌著公司運營邁出實質性步伐。”易濤説,公司通過“黨建引領、市場運作、群眾參與、共建共享”的模式,按照“集體辦、集體管、集體受益”的原則,以服務村民、謀求全體股東的共同利益為宗旨,實行自主經營、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bbebe50-92a8-4b6b-a69a-1e6d98057ca5

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地蔬菜規劃種植情況。通訊員 李亞軍 攝

  隨即,在公司的高效運行下,聯勝生態農業蔬菜基地應運而生。很快,公司有了“頂層設計”:通過“村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産經營模式,採取村民土地入股,保底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實施蔬菜種植項目,收益按照公司、農戶、村支部5:3:2的比例分紅。

  建卡貧困戶張遠均是最先吃到螃蟹的村民之一。去年底,他和公司簽訂《土地入股合同書》,家裏1.26畝土地,領到了504元土地流轉費,剩下的630元土地流轉費入股給公司,上個月,他在基地裏務工,又領到了勞務工資2100元。如今的張遠均,既是一位農民,還是一名産業工人,更是一名小“股東”。他在家門口“上班”,日子過得很是滋潤。

  “通過發展蔬菜項目,帶動全村農戶278戶946人,其中帶動貧困戶48戶153人,預計帶動農民戶均增收2000元。”易濤説。

  産業帶動 讓“空殼村”成為歷史

  在聯勝生態農業百畝蔬菜基地,被劃成12個版塊,分別種植黃瓜、茄子、番茄、白菜、南瓜等品種,儼然是現實版的“QQ農場”。

  “每塊地都挂有小展板,上面標有蔬菜品種、營養功效、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周川説。

  今年49歲的村民田心美,她除在家裏種植蔬菜外,也成為基地的“上班族”。“從家裏走到基地,只需幾分鐘時間。”田心美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如今,有了公司帶動,實行“訂單種植、訂單銷售”,再也不愁賣不出去、賣不出好價錢。原來,由公司出面,與縣城超市、學校食堂對接,鎮南村主打的“綠色蔬菜”成了“香餑餑”,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為了便民利民,公司專程購置了一台金盃車,直接開進村民家門口收購蔬菜。”易濤説。

  “6月18日,大白菜50公斤、大青椒5公斤、嫩南瓜10公斤……”這是周川與一學校食堂負責人的微信聊天記錄。自公司成立後,周川除了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公司董事長外,還當起了“蔬菜運輸員”。早晨,天剛濛濛亮,周川就把收購的蔬菜送到縣城超市、學校食堂,這成為“必修課”。翻開周川填寫的“送貨單”,上面標有這樣的記錄:收購李應中家黃瓜10公斤、收購田心美家南瓜5公斤、收購李冬英家白菜20公斤……

  “現在有公司統一收購,既省時又省力!”李應中一提起村級集體公司,就連連稱讚。

  在易濤看來,鎮南村通過“村裏主導、村民主體,示範引領、産業帶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既解決有錢辦事問題,又解決村民就近就業問題,有力助推全村向“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魅力新農村邁進。

  讓人欣慰的是,鎮南村有了産業作支撐,這個“空殼村”不再空殼。“目前,賣黃瓜、白菜、豇豆、辣椒等蔬菜,村集體收入2萬多元。”易濤對鎮南村的未來發展信心滿滿:“預計到年底,村集體收入有望達到8萬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