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雲陽:荒坡變“金山”小小花椒富村莊

2019-07-17 10:08:14 | 來源:華龍網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雲陽:平安鎮千畝荒坡變“金山”小小花椒富村莊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7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鄧磊 通訊員 何競嘉 劉浮生)七月,正是重慶市雲陽縣平安鎮紅關村青花椒採摘的季節。7月16日,筆者走進紅關村青花椒基地,只見滿山的花椒樹綠色一片,挂在花椒樹上的花椒顆粒飽滿,惹人喜愛。微風拂過,椒香撲鼻,讓人心醉,不少村民正興高采烈地把摘下的花椒裝筐,好一派豐收景象。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1a0054c-f3a6-45c0-91aa-a336e2303f69

平安鎮紅關村村民正在採摘花椒。通訊員 劉浮生 攝

  “吸金”效應初顯 1000畝荒坡兩年變金山

  提起今年青花椒的豐收,山灣花椒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雙明笑在臉上,甜在心裏。2017年初,他與另外三個股東決定返鄉創業。但創業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究竟發展什麼産業呢?在一次與朋友聊天中,朋友向陳雙明介紹了花椒産業的市場前景,陳雙明當即對花椒産業産生了興趣。此後,他查閱了相關資料,結闔家鄉的經濟發展基礎、自然資源條件、市場需求,最終確定種植花椒。

  説幹就幹,雲陽山灣花椒專業合作社成立了。陳雙明在紅關村流轉土地和荒山1000畝,並從江津引進了“九葉青”花椒品種開始種植。“九葉青”是所有花椒品種中最具競爭力的早熟品種,以果實清香、麻味醇正而著稱,市場前景廣闊。通過精心管護,陳雙明的花椒園今年開始投産。他説:“當初選擇回鄉創業發展花椒産業是明智之舉,看到現在的滿滿豐收,值得!”

  平安鎮黨委政府也十分重視該基地的發展,村幹部多次帶領花椒基地技術人員到江津學習種植技術,並從江津請來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形成選種育苗、除雜施肥、剪枝矮化、病蟲防治、烘乾加工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村裏投入了100萬扶貧資金髮展花椒産業,用於種苗、肥料、農藥、去雜、栽植等。”村支書陶詩炳説。

  現在,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花椒園共有8萬餘株花椒樹。據陳雙明初略估計,今年可收11萬餘斤花椒,按市場最低價5元/斤計算,大約有55萬元的收入。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e38a1ad-6b90-4266-b438-eb569c340d88

經過機器篩選後剔除雜物的花椒。通訊員 劉浮生 攝

  花椒香飄脫貧路 村民同心奔小康

  花椒基地的建設,也為紅關村帶來了變化。該村2017年被列為縣級深度貧困村,引進業主打造花椒基地後,拓寬了村裏貧困戶的增收渠道。

  1000畝花椒基地從建設到種植,從管護到採摘,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山灣花椒合作社長期聘用當地30余個村民務工,為他們提供了就近就業崗位,覆蓋貧困戶19戶,在管護採摘忙季,有100余個村民到基地務工掙錢。“他們將土地承包給合作社,每年都有租金,還可以來合作社務工掙錢,肯定比撂荒或種莊稼劃得算。”陳雙明説,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掙錢,大家都很支持合作社的發展。

  “在合作社打工很不錯,現在是花椒豐收期,採摘花椒我每天可掙70元,一個月下來有2000多元的收入。”紅關村村民陳天福笑著説,“之前我家是貧困戶,為擺脫貧困,合作社負責人給我提供了花椒樹苗、技術和化肥,並且還實行保底收購花椒,所以,我栽種的100畝花椒不愁賣。特別是我在合作社務工,每年有2萬多元的收入,因此,我家已經脫貧了,再過一年,我家就進入小康了。”在紅關村,像陳天福這樣的農戶還有很多。

  集體經濟不再“空殼” 鮮銷和深加工並重發展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前幾年,紅關村一直沒有特色産業,村集體經濟更是一張白紙。現在有了花椒産業,村裏採取“企業+貧困戶+非貧困戶+村集體”方式,發動村民入股,按照5:2:2:1的模式進行入股分紅,其中,企業50%,貧困戶20%,非貧困戶20%,村集體10%。以全員參與的形式,齊心協力發展花椒産業,壯大集體經濟,促進村民持續增收。

  為保障收益,合作社還在青花椒的精深加工、提高産品附加值上做文章,努力解決産品單一愁銷路的問題。筆者在新建的1200平方米的花椒加工車間看到,現代化數字電能烘乾設備、大型壓縮機等設備正火力全開,工人們正在進行烘乾、殺青、篩選、分裝包裝等工作。“目前,浙江台州、廣州、重慶江津等地的賣家已經預定了我們的花椒。”合作社股東之一的陳明平告訴筆者,産品銷路基本不愁。下一步,合作社將利用“互聯網+”,積極推動電子商務和花椒産業發展相融合,推進花椒的線上線下雙向流通,讓傳統農業跳起“現代舞”,帶動鄉村振興、促進村民增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