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銅梁:一條龍挺起城市脊梁
原標題:【“雙曬”解讀】8分鐘背後的銅梁(下):一條龍挺起城市脊梁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31日10時30分訊(記者 李天春 陳星 李黎)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先民們創造的“銅梁文化”璀璨誕生,斑斕多姿的重慶銅梁文明播火傳薪。
一千多年前,銅梁龍舞這一巴渝民間藝術之花在這裡興起,歷經歲月淬煉,在傳承與發展中享譽世界。
千百年來的演變傳承,“龍文化”已經深深根植進銅梁這片土壤。
龍,代表團結拼搏,象徵幸福、吉祥。騰飛的銅梁龍,是藝術,更是精神。
銅梁兒女挺起龍的脊梁,鑄造龍的骨氣。孕育了“靠得住、頂得起、過得硬、容得下”的銅梁脊梁精神。
這種精神,已經融入到銅梁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就在銅梁兒女的血液裏流淌。
荷和原鄉景區。銅梁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來龍去脈
一條龍挺起城市脊梁
“經常有朋友問我,銅梁的得名是不是因為産銅?其實,銅梁的得名是因為‘山梁橫亙,其色如銅’。銅梁無‘銅’,但有‘梁’,地有山梁,人有脊梁。”銅梁區委書記唐小平站在巴岳山下,望著遠山橫亙,一句“人有脊梁”道出了銅梁地名的來源。
近日,重慶“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銅梁篇推出,在“書記曬文旅”短片中,唐小平給大家帶來了全新視角的銅梁文脈。
銅梁龍文化傳承千年,經久不息,在一代代銅梁人的傳承下,銅梁的“龍文化”已經化身銅梁最具特色,最具鮮明的文化符號和文化基因。
如何深入挖掘這些優秀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並結合時代要求傳承創新?
銅梁給出答案:讓優秀傳統文化活在當下,為當下服務。
通過廣泛收集整理散落的文化碎片,理清區域文化發展脈絡,深入挖掘“龍文化”的內涵及人文精神,最終形成了銅梁城市精神的明確表述——“靠得住、頂得起、過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它于2017年被明確為銅梁的城市人文精神。
“靠得住”即忠誠和誠信,“頂得起”即擔當和作為,“過得硬”即乾淨和自律,“容得下”即包容和團結。
人,因文而有魂;文,因人得以興。“人”無疑是文化傳承歷程中最活躍、也是最為重要的因素。短片中,火龍表演現場,爐火熊熊,坩堝中鐵水融化,隨即火龍出場,鐵水開打,鐵匠師傅打著赤膊,鑽進漫天火花,只留下一句“老祖宗留下的,必須上!”
銅梁火龍表演。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黎 攝
舞龍人以血肉之軀面對滾燙鐵水,靠的是勇銳之氣和擔當之能,更是把 “頂得起”的脊梁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
銅梁人把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化身為團結拼搏的力量,在一次次舞龍儀式中,舞龍人從青春到暮年,漸漸學會了積極向上、勇於創新,學會了拼搏、奮鬥、不畏挑戰。
群舞《龍把子》斬獲群星獎。重慶市群眾藝術館供圖 華龍網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31日,群眾文藝領域的政府最高獎——第十八屆群星獎公佈獲獎名單。由銅梁區文化館、銅梁二中擔綱演出的群舞《龍把子》作為重慶唯一代表,成功摘得群星獎。
一台演出“水到渠成”的背後,是銅梁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深刻提煉文化精神,將獨特的精神標識轉化為“靠得住、頂得起、過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以文化滋養提升城市形象的生動實踐。
于銅梁而言,這絕不只是一台節目的“水到渠成”,更是一種城市精神的“自然功成”。
龍馬精神
一群人鑄造龍之骨氣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
短片中老式唱片機流淌出的一曲《長城謠》,喚起多少故園情。
90多年前,著名音樂家劉雪庵告別家鄉,從銅梁踏上了求學救國之路。在民族危亡之際,他用一曲《長城謠》挺起了中國民族團結抗戰的脊梁。
20年後,邱少雲從銅梁走出,走出大西南,跨過鴨綠江,走進了共和國的英雄譜。
邱少雲烈士雕塑。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星 攝
龍鄉銅梁,龍的精神讓銅梁人昂起了頭顱,挺起了脊梁,也讓銅梁兒女鑄造了龍的骨氣。
自一千多年前自唐建縣以來,銅梁人在龍文化精神的感召下,忠誠可靠、自強不息、開拓奮進,涌現出陳達三、郭汝瑰、劉雪庵、邱少雲等一大批優秀傑出人物,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産。
烈士風采猶在,英雄從未遠去。
優美田園風光。銅梁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今天,在銅梁,靠得住、頂的起、過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還體現在眾多普通的銅梁兒女身上。
退休校長吳定富,拾荒20餘年,幫助一百多名大學生,自己卻住在簡陋的公租房。問及原因,他只回答一句,“因為他們需要。”
最美職工楊發英,懷抱著對公安事業的無限忠誠,用青春和熱情,用一名法醫的謹慎和冷靜,偵破命案、告慰亡靈。她用雙手,破譯了一個又一個死亡密碼,在多年的法醫工作中做出卓越貢獻。
以及替子還債的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範陳淑梅、李其雲夫婦;30餘年如一日助人為樂的擺渡人曠萬華;帶領村民修路、助推鄉村振興的“夫妻社長”陳志榮;20餘年不離不棄,背夫求醫的孝老愛親模範張均……
脊梁精神已經融進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融進了銅梁兒女的血液,並薪火相傳。
最美職工——銅梁法醫楊發英。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如今,銅梁志願服務活動冠以“少雲”之名,通過橫向覆蓋行業、縱向覆蓋基層的架構,多層次、多形式開展服務。截至目前,銅梁全區註冊少雲志願者已達13萬人,而銅梁常住人口60萬人,意味著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志願者。
身穿“紅馬甲”的少雲志願者,已成為活躍在龍鄉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龍鳳呈祥
一座城顯燦爛人文華章
玄天湖畔,唐小平蘸墨題寫“巴岳山居圖”,伴隨畫卷徐徐展開的是西郊綠道、耕牛秧田,農人湖畔……
顯然,這些不是銅梁“曬”出的全部。銅梁“雙曬”以厚重人文為鋪墊,襯映出當下靚麗風景。
寬闊整潔的城市幹道。銅梁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 發
銅梁之美,是原鄉之美、質樸之美,也是活力之美、生長之美。
她的每一縷炊煙,每一灣水田,不僅能讓人記住鄉愁,更能讓人安放鄉愁。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銅梁區通過大力弘揚龍文化,塑造了城市精神,推動了文化繁榮發展,提升了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推動了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蜿蜒的西郊綠道。通訊員 唐彬 攝
今年上半年,銅梁實現工業增加值97.92億元、增長10.4%;規上工業企業産值256.94億元、增長13.2%;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規上工業企業産值分別增長26%、24.34%,佔規上工業企業産值比重達14%和35.74%。
銅梁的目標是:用2至3年時間再造一個銅梁工業,力爭由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變成“主力軍”。
同時,銅梁今年新建成的西郊綠道全長50公里,目前,這條“綠道”正向“綠網”“綠道經濟”不斷深化,串聯起5個鎮街的精品水果、清水養魚、花卉苗木、有機蔬菜、生態蓮藕等産業基地,以及多個景區和鄉村旅遊景點,圍合面積達5萬畝。
西郊綠道不但帶活了一片産業,幸福了一方百姓,還加快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步伐,帶動銅梁鄉村全面振興。
玄天湖美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黎 攝
近年來,銅梁工業發展迅猛,農業發展特色鮮明,城市人氣不斷聚集,生態環境日趨向好,民生得到極大改善,通過開展“把老鄉留在老家”活動,越來越多的銅梁兒女從外地回到家鄉,為家鄉發展注入活力。
“脊梁精神”已成為銅梁獨具特色的人文氣質、靚麗的城市文化名片。
如今,銅梁正在“建設”的大道上努力奔跑。也正如短片中唐小平所言:在這片大地上生活的龍鄉人,正在全面貫徹新的發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步走在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新征程上。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