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聚焦重慶>正文

重慶:大文旅增強城市能級

2019-09-25 09:24:42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大文旅增強城市能級 “近悅遠來”方興未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9-25-006-242723-1

遊客乘船暢遊風景旖旎的巫山縣大寧河小三峽,小三峽歷來以雄、險、秀、奇、深、幽著稱。通訊員 王忠虎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9-25-006-242723-2

大足石刻景區,遊人在觀賞石刻。記者 齊嵐森 通訊員 黃舒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9-25-006-242723-3

萬盛經開區黑山景區八角露營基地迎來大批納涼的市民。特約攝影 曹永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9-25-006-242723-4

 彭水蚩尤九黎城景區,獨特的民俗展演吸引不少遊客體驗苗族竹竿舞。通訊員 趙勇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9-25-006-242723-5

 九龍坡區天賜溫泉景區,遊客正在泡溫泉。(資料圖片)

  國慶長假將至,重慶旅遊再上熱搜,攜程、途牛、驢媽媽等多家機構發佈大數據預測報告,“山水之城·美麗之地”上全國魅力值熱榜。

  從不知旅遊為何物,到“外事接待”懵懂起步;從改革開放破冰産業先行先試,到成為戰略性支柱産業;從入境遊一枝獨秀,到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70年來,重慶旅遊發展波瀾壯闊,留下諸多珍貴記憶。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響亮打出“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五張牌,全力打造重慶旅遊業發展升級版,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以大文旅增強城市發展能級、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旅遊總收入、旅遊外匯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7.3%、11.3%,不僅領跑全市經濟增速,還連續兩年被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TTC)評為“全球旅遊增長最快城市”。

  “行千里·致廣大”!重慶旅遊,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井噴式增長 重慶成為“全球最具潛力旅行地”

  “長江創造了中國最偉大的人文自然奇觀,氣勢磅薄的三峽;武隆喀斯特,有著激動人心的景色,鋸齒狀的石灰岩岩溶地層直衝雲霄;重慶火鍋,讓你的頭都在燃燒的辣椒,浸入了美味的新鮮食材……”近日,年過八旬的原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郭相穎在世界頂級旅行雜誌《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上,讀到一篇由美國旅行作家艾米莉·瑪切爾(Emily Matchar)寫的重慶旅遊文章。

  70年來,重慶旅遊業從外交事業的延伸與補充,到成為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再到現在全面融入大重慶發展戰略體系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第一次接到接待通知,説有外國人來看石刻時,人都是懵的。”郭相穎回憶,新中國成立之初,旅遊還沒有産業概念與經濟屬性,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也未萌芽。直到改革開放前,為滿足海外華人華僑回國探親訪友和來訪外賓需求,旅遊業才以“外事接待”的形態開始萌芽。

  1980年,國旅社長江重慶支社成立;1988年,重慶市政府組建重慶市旅遊事業管理局;1990年,重慶市旅遊局正式成立……重慶現代旅遊的市場化取向運營模式逐漸成形,也拉開了旅遊發展的帷幕。

  而重慶旅遊業真正駛上“快車道”,則是在重慶直轄之後。1998年,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旅遊工作會議,成立了重慶市旅遊産業發展領導小組,明確提出培育和發展重慶市旅遊支柱産業的奮鬥目標,樹立大旅遊産業形象,使重慶成為中國旅遊大市。重慶旅遊業進入大眾化、産業化發展的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以速度換擋、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為主要特徵的新常態時期,在“旅遊+”戰略推動下,旅遊業不斷敞開邊界,與一二三産業融合併擦出業態創新的火花,重慶旅遊因勢利導、精準發力,迎來井噴式增長機遇期。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4344.1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1.3%。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遊客2.9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55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32.7%。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發佈報告,重慶連續兩年位列全球發展最快的10個旅遊城市榜首。國際權威旅行雜誌《Frommer's》和《孤獨星球》先後將重慶評為“世界十大旅遊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發展潛力的旅行地”。

    打出五張牌 重慶旅遊産業邁上新臺階

  進入新時代,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正推動新需求和新業態加速形成,也加速了旅遊産業邊界的模糊、消解和重構。為促進旅遊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産業鏈發展,重慶旅遊業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變革。

  “注重全域化發展、全季節體驗、全産業發展、全方位服務、全社會參與,重慶響亮地打出了‘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五張牌,可謂高瞻遠矚、高屋建瓴。”重慶中旅集團總經理廖偉稱。

  作為年近六旬的旅遊“老兵”,廖偉也見證了重慶旅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全過程。他回憶,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慶旅遊家底依然很薄,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三星級涉外酒店僅有重慶飯店、重慶賓館、渝州賓館三家;符合國際標準的旅遊車只有4台,都是40座的日野客車,俗稱“大日野”;主城區的觀光遊覽景點,也僅限于解放碑、大禮堂等少數地方。

  旅遊經濟要發展,産業是基礎。直轄後,我市實施了“大項目、大投入、大行銷”策略,加速推進旅遊精品景區建設,大足石刻、武隆仙女山、萬盛黑山谷、酉陽桃花源等一大批景區應運而生。

  尤其是近年來,重慶在全力打造旅遊業發展升級版中,旅遊産品得到極大豐富,目前全市擁有A級旅遊景區242個,其中5A級景區8個、4A級景區92個;建成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個、市級旅遊度假區17個;有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長江內河遊輪27艘,其中五星級遊輪22艘;建成並營業的溫泉旅遊項目36個;有星級飯店210家,其中五星級飯店28家,數量位列西部第二、全國前十。

  市場主體持續壯大,全市旅行社達到625家,其中出境遊旅行社95家;有百億級旅遊投資企業4個,旅遊主題樂園産業集群投資規模超過千億元;旅遊帶動效應逐步凸顯,近年來,我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次和旅遊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5%和23.5%,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12個、示範點23個,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14個、名村7個,涌現出一批鄉村旅遊精品,鄉村旅遊從業人員130萬人,帶動33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2018年,全市簽約文旅項目109個,簽約金額4861億元,涵蓋康養小鎮、滑雪場、文化裝備生産、文化旅遊基金、演藝項目等多個領域,為重慶旅遊業下一步發展提供著強勁動力。

    大文旅促品質化 增強城市發展能級

  有人説,重慶像火鍋,包容、混搭、雜糅著各種元素,矛盾中有和諧,混沌中有秩序,人間百味盡在其中,讓人酣暢淋漓,難以忘記。

  有人説,重慶是一座“站立著的城市”,江、山、城融為一體,別的城市“千城一面”,而她卻是“一城千面”。

  ……

  “其實無論怎麼定義,作為創造美麗、傳播美麗、分享美麗的幸福産業,旅遊業都應該是她最靈動的注腳。”市政府旅遊發展高級顧問、重慶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表示,縱觀全世界,但凡是國際性名城,也都是旅遊名城。

  70年風雨歷程,讓重慶站在世界“發展最快旅遊城市”的潮頭,重慶旅遊業發展也正漸入佳境、蓄勢待發,方興未艾,好戲還在後頭。

  目前,我市正以“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五張牌,作為全市文化旅遊發展的主戰場,整體謀劃、統籌力量、整合資源、打捆推進,並將其融入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三大板塊中,打造三大特色區域旅遊目的地。

  在打造大三峽黃金旅遊目的地上,統一規劃、統一打造、統一行銷,促進旅遊資源有效利用、旅遊要素充分整合,變一線遊為一片遊,唱春賞花、夏消暑“四季歌”;在打造大都市國際旅遊目的地上,以紅色文化、抗戰文化、巴渝文化等為載體,以“一島、兩江、四岸、四山、多溫泉”為核心,建設都市全域旅遊城和環城旅遊休閒帶;在打造大武陵精品旅遊目的地上,聚焦渝東南民俗風情聚集區,突出喀斯特地貌、土苗風情、武陵風光、氣候養生等元素,建設自然生態與民族風情相融合的民俗生態旅遊度假區。

  此外,我市正在持續深化重慶旅遊國際化發展水準,找準文化和旅遊工作的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推動文化和旅遊工作全領域、全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全力完善公共服務、全力推進文旅扶貧、全力打造智慧文旅等,抓大文旅促品質化,以大文旅增強城市發展能級、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重慶旅遊,正以其先天稟賦與自我修養,變得卓爾不群,澎湃而來。

  重慶旅遊·口述

  長江三峽千年美景煥發新風采

  講述人:重慶冠達世紀遊輪有限公司總船長 唐建

  我與我父親兩代人都在輪船上工作。如果要問我新中國成立以來重慶的巨變,我最大的感觸是長江航道的“含金量”越來越高了。

  我還在孩提時,父親就駕駛著蒸汽機船穿梭在長江上,當時的長江航道全是自然河道,江水湍急、礁石密布,每每聽見父親的船響起汽笛,母親都會領著我到港口,迎接父親回家。我當時惦記的是父親手中從上海、武漢等地買回來的糖果,絲毫沒有在意母親百感交集的眼神。

  直到1985年,我接了父親的班,成為“江渝2號”客船上的一名水手,才真正體會到每次回家父親反復叮囑的兩句話——“注意安全”“注意身體”的深意。當時,江上輪船,貨船以40米長的拖輪為主,客船以70多米長的內燃機船為主,船小、灘多、濃霧密,是最大風險。曾有一位老船長,駕船通過長壽柴盤子(長江知名“魔鬼”航道,枯水期最窄航道寬僅60多米,且航道彎曲)水域時,因巨大壓力誘發高血壓,當場倒在了駕駛室去世。

  三峽工程蓄水成庫後,高峽平湖讓長江重慶段航道從“山區公路”變成了寬闊“高速路”,不僅大大提升了通航能力,也讓受鐵路、公路衝擊的輪船客運市場迎來旅遊的曙光。2003年,“世紀天子號”遊輪成功駛進朝天門碼頭,開創重慶旅遊船大型化的先河。該船長126.8米、寬17米(此前,因受航道限制,船長一般為八九十米),船在大型化後,乘坐舒適度大幅提升,客船變遊輪成為現實。

  此後,以旅遊之名誕生的長江三峽內河豪華遊輪迎來發展高峰,目前已形成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長江內河遊輪龐大船隊,其中五星級遊輪就達22艘,每年接待數百萬世界遊客,成為長江上游最美的風景線。

  近日,冠達世紀遊輪成功首航了新旗艦“世紀榮耀”號遊輪。該船長149.98米、寬21米,在長江、中國和世界內河航運史上,創下多個“第一”,刷新多項紀錄。比如,它是長江遊輪中首艘裝設電力推進集成“智慧能效系統”、垃圾粉碎脫幹機與撇油器、廚房油污水及洗衣用水存貯艙等先進設施設備的遊輪;公區、雙層餐廳、客房、陽光甲板、大劇院面積等指標,均創長江遊輪新紀錄;首次將客房區設置在前部,公共區設置在後部,讓船體更加靜音等。

  隨著重慶持續打好“三峽”牌,讓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千年美景煥發新風采、展現新魅力,我堅信大三峽黃金旅遊目的地將愈發享譽全球。

    重慶旅遊·“數”説

  1959年

  接待華僑、外籍人士和港澳同胞603人

  主要來自蘇聯、東歐、朝鮮、越南等40個國家和地區

  1997年

  接待境內外遊客26.12萬人

  2012年

  接待境內外遊客2.9億人次

  同比增長30.73%

  實現旅遊總收入1662.15億元

  同比增長31.02%

  2017年

  接待境內外遊客5.42億人次

  同比增長20.3%

  實現旅遊總收入3308億元

  同比增長25.1%

  2018年

  接待境內外遊客5.9億人次

  同比增長10.13%

  實現旅遊總收入4344.15億元

  同比增長31.32%

  2019年上半年

  接待境內外遊客2.9億人次

  同比增長10.82%

  實現旅遊總收入2552.92億元

  同比增長32.71%

  黨的十八大以來

  重慶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7.3%

  旅遊外匯收入年均增長11.3%

  重慶旅遊·大事記

  1954年

  重慶成立“中共重慶市委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負責全市對外接待工作。

  1980年

  國旅社長江重慶支社,經國家旅遊局批准成立,以經營旅遊船,組織國際旅遊者遊覽“長江三峽”為主要業務。

  1981年

  國際社大足支社經原永川地區行政公署批准成立,以組織國際旅遊者觀賞大足石刻為主要業務。

  1984年

  大足縣中國旅行社經中旅總社批准成立,主要業務是組織國際旅遊者觀賞大足石刻。

  1988年

  重慶市旅遊事業管理局成立。

  1990年

  重慶市旅遊局正式成立。

  1991年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對外開放;開通了重慶至宜賓的旅遊列車;新增了國際國內航空銷售代理業務;新建了西南第一家娛樂城;開闢了“重慶免稅外匯商場”,促進旅遊朝多功能方向發展。

  1998年

  重慶成立重慶市旅遊産業發展領導小組,明確提出了培育和發展重慶市旅遊支柱産業的奮鬥目標。

  2012年

  重慶實施“大項目、大投入、大行銷”三大戰略,加速推進六大旅遊精品景區建設,成功創建“世界溫泉之都”。

  2018年

  重慶市旅遊發展大會召開,提出全力打造重慶旅遊業發展升級版,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唱響“山水之城·美麗之地”,讓八方遊客在重慶“行千里·致廣大”。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韓毅采寫,圖片均為本報資料圖片,資料及數據由市文旅委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