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黔江:外聯內接解決群眾出行難

2019-10-10 11:16:30 | 來源:華龍網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黔江:外聯內接解決群眾出行難 産業發展更便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0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徐朝政)重慶市黔江區位於武陵山腹地,蒼茫的大山是庇護土家族、苗族兒女繁衍生息的家園,但也正是這些重巒疊嶂的大山,阻隔了他們通往外界的道路。黔江發展之困,困在山高路遠,交通不便。

  一直以來,黔江區大力發展交通,改善大山深處老百姓的出行條件。現如今,全區城鄉交通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但有了鐵路、高速公路、飛機場,“村村通”也進村入戶,從黔江區最偏遠的山村,到重慶主城甚至到周邊省市,基本都能一天往返。交通的改善,使群眾從以前的難出門、怕出門、沒門路,到現在愛出門、出遠門,産業找上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604af1d-d49b-48c2-8286-6af22f688700

村民點讚兩早路。通訊員 徐朝政 攝

  “壁挂公路”成景點

  一條6公里多長的水泥公路,宛如一條長帶飄逸在黔江區阿蓬江鎮、金洞鄉境內的細沙河峽谷懸崖峭壁上。多家媒體筆者前往黔江攝影采風,被攝影筆者稱為“挂壁天路”,藏在深山人初識的“挂壁公路”偶然成為景點。

  位於細沙河北岸的金洞鄉早化村(原早化鄉小河村) 和位於南岸的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黑水鎮寶劍村(原大涵鄉大湖村) 一衣帶水、隔河相望。峽谷人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産、生活環境差,日子過得十分清苦。筆者了解到,60多年前,早化村幾乎和外界隔絕,要下山只能走崎嶇的山路,到金洞鄉要大半天的時間,連進一趟黔江城都成為奢侈,更莫説要出遠門,發展産業更是空想。

  “大山裏的人出門太難了,以前祖祖輩輩下山都是翻山越嶺,有的村民幾年才進一次黔江城。去一次重慶,沒得個七八天,你想都莫想。”早化當地人何建奎告訴筆者,早化村村民出行走小路,上世紀90年代,政府修了一條基耕道,外面的物資終於能運進山裏,但車少、人多、路不好,村民出行還是老大難問題。

  2009年,黔江區動工維修、改建、硬化了兩(兩河)早(早化)公路,使之連接鄉鎮聯網公路,並於2016年全部鋪設了瀝青,通行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如今,兩早路猶如一段玉帶盤桓在大山中,加之武陵山區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奇特的峽江風景,人在其中如在畫中,恍若世外桃源,吸引了遊客紛紛“打卡”。筆者從阿蓬江鎮驅車到早化村,只有20多分鐘的車程,老百姓出行不再難。

  “鐵公機”修到家門口

  黔恩、包茂兩條高速公路在黔江“碰頭”,黔江區和渝、鄂、湘沿線近20個區縣成為了網絡狀環線。這對很多在外工作的黔江人來説,是一件大喜事,越來越多的黔江人,享受到了高速公路通車後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謝家宏的老家在黔江區阿蓬江鎮高磧社區。他常年在外打工,對於這幾年黔江交通的變化,他感受很深。“以前上重慶,估計要一週才有個回轉,現在一天就可以跑個來回,交通變化真是天壤之別。”謝家宏説,以前出門要先在319國道邊等車,等車都要等大半天,進了黔江城以後,再買第二天的汽車票,第三天才到得了重慶,又才在重慶轉全國各地的火車。

  “現在哪有那麼麻煩哦!包茂高速的匝道口就在家門口附近,去火車站、飛機場最多30分鐘。”謝家宏説,黔江的交通變化是一年一個樣,“鐵公機”都有了。很多農村的市民進主城購物、消費都是很方便的事情,如果心血來潮,嘴饞了,還可能臨時約幾個朋友一起專程到重慶燙火鍋。

  “交通環境也在變好,回家方便多了,二級路、農村公路也變好了。”謝家宏説,前年回家他沒有坐朋友的車,而是在黔江坐汽車。客車沿著319線一路行駛,新改建的道路重新鋪設了瀝青,感受不到一點顛簸,不到1個小時,就到了家門口。

  “我去年買了新車,現在一年要回家兩三趟,而且周圍在外打工的鄰居,好多人都買了車,大家回家還有伴兒。 ”謝家宏説,道路好了,路邊停的小轎車也多了起來,大家的生活都蒸蒸日上。“交通改善了,就想著到處去轉轉。到濯水古鎮、蒲花暗河景區只要幾分鐘。”謝家宏説,隨著濯水古鎮、阿蓬江濕地公園、神龜峽沿線旅遊的火熱,老家越來越鬧熱。

  “四好公路”方便山區群眾

  黔江區位於武陵山腹地,一代又一代的土苗兒女前赴後繼地與惡劣的生活生産環境作艱苦卓絕的抗爭,打通和外界的聯繫,其中改善交通就是最艱苦的工作之一。

  “路好走了,家更美了,我們創業的信心和熱情更足了!”黔江區金溪鎮清水村返鄉創業的謝家意,看著家門前整潔寬敞的公路,喜不自勝。

  多年來,謝家意怎麼也不願意回鄉創業。直到2016年,村幹部打電話告訴他,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善了,蠶桑、蔬菜等産業發展起來了,村民生活環境、生産條件提檔升級,曾經的窮鄉僻壤換了模樣。親眼見證家鄉嬗變之後的謝家意,這才返鄉重操舊業,種植桑養蠶。

  為打通貧困村“最後一公里”的交通瓶頸,2018年起,黔江區啟動 “三年行動計劃”,編制出《深度貧困鎮金溪鎮交通扶貧三年實施方案》,斥資6.8億元,在金溪鎮實施普通國省道改造17公里,實施“四好農村路”150公里、護欄45公里、橋梁5座、客運站1座、招呼站33個。到2019年底,金溪鎮村小組100%通暢,20戶以上聚居地100%通達。

  截至目前,黔江區已經斥資18余億元,嚴格按照“四好”標準,先後興建農村公路2757公里,極大地改善了群眾出行難狀況,鋪就了一條條通往小康的康莊大道。

  為運營好“四好”農村路,黔江區交通局聯合區公安局、區安監局,通過不斷整合城鄉客運資源,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發展班線客運275輛、城市公交156輛、計程車286輛、農村客運198台、支線農客車138台,建成鄉鎮客運站22個、招呼站點133個,全區218個村(居)委通客率達到100%。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