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奏響新時代開放發展的奮進樂章
原標題:奏響新時代開放發展的奮進樂章 ——看重慶如何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果園港碼頭。記者 張錦輝 攝(資料圖片)
潮涌巴渝,開放以興。
正如長江,在重慶與嘉陵江交匯後,以更加不可阻擋之勢,衝破重重大山的阻隔,一路向東……衝出大山,開放發展,是重慶不變的追求。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這個不沿邊、不靠海,距離出海口2000公里的城市發生著壯闊巨變。開放,無疑是這座山水之城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重要“密碼”;開放,業已融入重慶人的血液,成為這座城市獨特的氣質。
今天,地處西部內陸的重慶,又一次站到開放發展的最前沿——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重慶正當其時,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衝出峽谷匯百川
歷史,要以更大的景深回看。
今年夏天,有部熱播的紀錄片《城門幾丈高》讓人印象深刻:
三峽奇險,水流湍急。在這條曾經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內河航道上,川江號子在高山峽谷間回蕩,氣韻悠揚——
重慶自清末開埠至抗戰結束的歷史便徐徐展開。
作為長江上游地區最早開埠的城市,對外開放的文化對重慶影響至深。開埠歷史與中國內陸近代化歷程推動了重慶的開放,開放也伴隨著這座城市的生長,促進了經濟的繁榮,也促進了新思想、新文化的産生。
時間是一種充滿魔力的尺度,總是在一些特殊的節點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
新中國成立前,重慶經歷了兩次大的開放:1891年,因《中英煙臺條約續增專條》而被迫開埠;20世紀40年代抗戰時期,重慶成為中國戰時首都,對外開放達到空前的程度。
新中國成立後,開放的步伐在探索中前行: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重慶再一次迎來開放契機。
1983年,重慶成為全國計劃單列市,並獲得直接經營進出口貿易的權限。
1985年,重慶有了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
1996年,重慶外貿進出口總額站上10億美元臺階。
……
1997年,重慶直轄,這是重慶開放進程中的又一次重大機遇。奮發有為的重慶人砥礪奮進,開拓進取,重慶的對外開放猶如滔滔江水,衝破大山的束縛,一路向前奔流,闊步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也為中國西部地區和重慶開放開發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
我們還記得: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提出了“兩點”定位、“兩地”目標和“四個紮實”的要求,既是對重慶的定位和要求,也是重慶工作的根本遵循。
我們還記得: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並作重要講話,要求重慶實現“兩高”目標、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我們還記得: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並要求重慶用好“四大優勢”、發揮“三個作用”,賦予重慶新的重大使命。
總書記的每一次殷殷囑託,都飽含深意,為重慶發展指明瞭方向、錨定了航標。這也是中央在新時代賦予重慶的重大使命、交給重慶的戰略任務。
今天的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具有承啟東西、牽引南北的獨特區位優勢,是國家東西互濟、海陸統籌重要的戰略腹地、戰略要地、戰略節點,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重慶,正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在開放中擴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實現機遇共享,實現服務全局與發展自己的有機統一,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重慶的內陸開放,走到了一個新的起點。
大膽探索天地寬
時代洪流奔涌向前。
如果説重慶曆史上的發展和開放,為當今重慶以大開放促大發展奠定了人文的、物質的基礎,那麼獨特的區位優勢正成為今天重慶躋身開放前沿的最強動能。
重慶正是抓住這個重要機遇,打通道、建平臺、調産業,按下了開放發展的“快進鍵”。
大力建設開放通道——
向西,重慶開闢“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為全國中歐班列的誕生打下基礎。截至今年8月底,中歐班列(重慶)累計開行超過4100班,境外集結分撥點覆蓋11個國家30多個城市,成為亞歐之間重要的國際物流陸路運輸骨幹。
向南,重慶主導發起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截至今年9月底,西部陸海新通道形成鐵海聯運班列、跨境公路班車、國際鐵路聯運班列三種方式,其中鐵海聯運班列實現“天天班”穩定雙向對開、累計開行突破1300班,跨境公路班車和國際鐵路聯運班列也實現常態化運行,目的地已覆蓋全球六大洲8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個港口。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出臺關於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相關規劃,標誌著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
向北,開行“渝滿俄”班列,經滿洲裏口岸出境,聯通中蒙俄經濟走廊。
向東,依託沿江鐵路幹線,重慶開通了渝甬班列。今年1-8月,重慶開行渝甬班列70班次。
水運方面,重慶深挖長江黃金水道潛力,建成了長江上游最大港口——果園港。2018年,果園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450萬噸。
航空,也是重慶積極開拓的領域。2017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在擁有T1、T2航站樓後,迎來了T3A航站樓的建成投用。2018年底,重慶機場旅客年吞吐量突破4000萬人次,排名全國第9。截至目前,重慶機場已累計開通國際(地區)航線88條,其中客運72條,貨運16條,通航五大洲29個國家67個城市,構建起重慶與世界互聯互通的空中橋梁。
水路、鐵路、航空,一條條新的物流大通道,為重慶架起聯繫世界的橋梁。泰國的活蝦、越南的水果、歐洲的奶製品、韓國的化粧品等各國商品,或沿長江,或乘火車,或選空運,如今都能迅速便捷地抵達這個中國西部城市。
不斷完善開放平臺——
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掛牌成立。幾乎同一時期,重慶在國家的支持下,獲批成立了內陸首個保稅港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全國面積最大的保稅區——西永綜合保稅區。
2015年,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落地重慶。截至今年9月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已累計簽約199個合作項目,總金額約270億美元,開創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亮點。
2017年4月1日,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運行。兩年多來,重慶自貿試驗區已形成197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12項;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累計申報180多萬票,居全國前列、中西部第一。
截至目前,重慶已擁有19個國家級開放平臺,其中包括西永、江津、涪陵3個綜保區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共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這些平臺,正成為重慶開放發展的“火車頭”和“主載體”。
全力推進産業發展——
在開放探索中,重慶發現,自身的對外貿易規模之所以比不上沿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貿易方式與沿海省市有很大不同。重慶是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佔很少一部分,而沿海恰恰相反。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重慶不可能像沿海一樣,“兩頭在外,大進大出”,要發展加工貿易,必須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為此,重慶創新發展模式,以引進龍頭企業做大産業集群為抓手,陸續引進了多家全球知名筆記本電腦企業,並形成了相關配套産業,使重慶的産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
如今,電子信息産業已成為重慶的支柱産業之一。全球每生産4台筆記本電腦,就有1台來自重慶;全球每生産10部手機,就有1部是“重慶造”。
借助開放,重慶也衍生出更多産業形態。跨境電商便是最好的例子。如今,天貓、京東、網易考拉等大型跨境電商品牌均在重慶重兵佈局,人們足不出戶便可購買到來自全球的商品。
2018年,重慶保稅港區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28.11億元,同比增長109.15%,成交訂單1655萬票,佔全市同期成交總量的72.3%。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重慶勇擔新使命,朝著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邁出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
內陸開放築高地
開放是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一大法寶。
這是2018年的一組數據——
每天,進口價值5.4億元的鐵礦砂、銅礦砂等原材料貨物;
每天,向世界出口6.7億元電子産品;
每天,來自全國和世界的11.4萬名旅客進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
八方賓客匯聚山城,世界目光聚焦重慶。
2018年5月,每年一屆的“渝洽會”,升級為服務西部、服務全國、服務“一帶一路”、服務全球的“西洽會”;2018年8月,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永久落戶重慶;今年春天,短短一個月時間裏,5個大型國際性會議活動相繼在重慶舉行。
一組數字的對比,讓重慶開放發展的故事更具吸引力——
直轄當年,重慶外貿進出口額16.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8億美元。而到2018年,重慶外貿進出口額已經達到5222.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2.7億美元,重慶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在中西部地區排名第三,外商直接投資額排名第一。
開放,在這個地處西部的內陸城市,今天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重慶正將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向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拓展。
一系列改革創新的舉措正在或即將推出——
實施開放通道拓展行動,把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重中之重,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産業的文章,打造互聯互通大樞紐,加快建設出海出境大通道,構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支撐;
實施開放平臺提升行動,打造內陸開發開放主戰場,增強平臺集聚輻射能力,進一步推動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走深走實,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示範性項目,繼續推動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開展首創性、差異化的改革探索;
實施開放口岸完善行動,打造貿易暢通集散地,建設“口岸體系全、功能配套齊、通關效率高、服務環境優、集聚輻射強”的口岸高地;
實施開放主體培育行動,打造産業集聚新高地,引進和培育一批特色突出、規模較大、外向度較高的市場主體;
實施開放環境優化行動,打造投資者安心順心新家園,全面優化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人居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潮起海天闊,揚帆奮進時。
重慶,正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以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新動能,進一步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
“山峰是用來攀登的,河流是用來跨越的。”新時代的重慶敞開胸襟、擁抱世界,必將在開放中築牢自信,于自信中擴大開放,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不斷匯聚發展新動能、開闢發展新境界!(記者 曾立 陳鈞 侯金亮)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