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要聞>正文

重慶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紀實

2019-10-28 09:48:54 | 來源:重慶日報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踏“雲”奮起風正勁 ——重慶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紀實

  察勢者智,順勢者贏,馭勢者獨步天下。

  當今世界,數字經濟風起雲湧,智慧化浪潮滾滾而來。誰能把握時勢、搶佔先機,誰就能勇立潮頭、贏得未來。

  察勢則明。傳統的工業重鎮裝上“新引擎”,新舊動能加速接續轉換,兩年來,重慶乘風疾行,智慧産業發展已經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順勢而為,踏“雲”再上。2019智博會上,重慶進一步提出要集中力量打造“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重慶未來發展的“路線圖”更加清晰可見。

  馭勢前行,未來已來。“智慧重慶”翻開新篇章,踏上新征程。

  察勢 因時而謀

  時者,勢也。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繼蒸汽機、電力技術、計算機及信息技術之後,大數據智慧化被視為“第四次技術革命”。新一輪顛覆性、革命性的創新與變革,以不可阻擋之勢奔騰而來,推動著人類社會發展邁向智慧新紀元。

  2018年8月23日,首屆智博會在渝啟幕,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指出:我們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的時期,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打造新産業新業態,是各國面臨的共同任務。

  2019年8月26日,第二屆智博會開幕,總書記再次發來賀信強調:中國高度重視智慧産業發展,加快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創智慧時代,共享智慧成果。

  ……

  這就是當今世界的“時”與“勢”。總書記的賀信,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用好區位、生態、産業、體制優勢,充分發揮“三個作用”——這是中央在新時代賦予重慶的重大使命,交給重慶的戰略任務。

  洞察大變局,方成大格局。重慶因時而謀、應勢而動,以宏闊的視野、開放的胸襟,大力推進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智慧製造作為産業發展主攻方向,把智慧城市作為應用服務主要抓手,更好地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這是重慶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紮實舉措,這是用實幹實績共創智慧時代、共享智慧成果的生動體現,這是奮力實現“兩地”“兩高”美好願景的有力實踐。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

  這兩年裏,市委書記陳敏爾、市長唐良智多次到區縣、工廠、園區、部門調研,與大家探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發展趨勢,了解重慶大數據智慧化發展的進展情況。

  這兩年裏,重慶市大數據發展局掛牌成立,“雲長制”全面推行,一系列智慧化發展實施方案陸續出臺……

  這兩年裏,智博會成功舉辦兩屆,並永久落戶重慶;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積極參與到重慶的智慧化發展中;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佈的2019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重慶進入全球創新集群百強……

  時節如流,只爭朝夕。

  今天的重慶,蓄勢待發。一幅以智慧之光為底色的發展藍圖,在巴渝大地上鋪展開來。

  順勢 中流擊水

  奮楫者進。

  隨著國際市場深度調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作為傳統的工業重鎮、製造業大市,重慶産業結構性矛盾逐漸凸顯。如何破解這一矛盾,激發“內生動力”?如何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讓智慧化為經濟賦能?

  重慶提出:打造“智造重鎮”。

  用行動説話——

  “百年大廠”長安汽車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兩江新區佈局全球研發中心,與華為、騰訊等攜手打造“全球智慧研發平臺”;

  “西南鋁高端製造”亮相“9·3”大閱兵、朱日和沙場點兵、南海大閱兵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儀式;

  華森制藥新建工廠實施智慧化改造,整個生産基地採用智慧生産裝備系統,智慧化制藥車間産能最大可提高10倍;

  還有重鋼、宗申、再升科技……“重慶製造”逐步向“重慶智造”“重慶創造”華麗轉身。

  用數據説話——

  2018年,重慶智慧産業産值實現4640億元,同比增長19.2%;

  2019年1-8月,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36.9%,快於全國27.4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重慶成功實施620項智慧化改造項目,認定102個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帶動全市技改投資增長50%,示範項目生産效率提高66.3%、成本降低22.2%,成為轉型升級重要標誌。

  高品質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人民。如何讓民眾共享智慧化成果,讓智慧化為生活添彩?

  重慶提出:建設“智慧名城”。

  用體驗説話——

  如今,讓數據跑的路多了,讓群眾跑的路少了。重慶市社會公共信息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成,聯通62個市級部門3030類數據,各類數據實時對接,建成全市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統一平臺辦理,辦理時限提速1/3以上;

  如今,家庭網速越來越快了,全市新增光纖到戶端口98.36萬個,光纖到戶端口占比達92.28%;

  如今,城市越發“聰明”了,路燈壞了、暴雨積水、橋梁出現病害等,智慧城管平臺便自動報警;

  如今,市民消費支付更省事了,在商場、景區、加油站、公交車、計程車等均可移動支付,出門不需帶錢包,一部手機統統“搞定”。

  ……

  “智慧重慶”的美麗圖景,釋放出強大的城市“磁吸力”。“重慶的機會是我們每個人的機會!”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説。

  用案例説話——

  今年8月25日,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騰訊與重慶市政府簽署全面深化合作戰略協議,騰訊西南總部大廈正式啟用;

  同日,百度與重慶市政府簽署共同推進大數據融合創新發展合作協議,在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政務、區塊鏈等多層面展開闔作;

  8月28日,華為(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簽約落戶兩江新區,將整合重慶現有的晶片、軟體、終端、雲計算等産業資源,打造數字經濟産業新高地;

  10月10日,阿裡巴巴、螞蟻金服與重慶市政府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阿裡巴巴區域總部也將落戶重慶;

  還有英特爾、萬國半導體、京東方……

  智匯八方,博採眾長。智慧時代,求“智”若渴,兩年多來,重慶加快引進一大批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

  用事實説話——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工學院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重慶有關單位、院校共建重慶-UCLA智慧製造技術研究院;

  全球頂級高校比利時魯汶大學與重慶市簽署科技創新合作協議,共建智慧化高端研發平臺;

  新加坡國立大學落戶兩江新區,共建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這是繼蘇州研究院之後,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中國設立的第二所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成立,構建多元化的本科-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擬今年起開始招生,逐步達到3000人的辦學規模;

  還有同濟大學、吉林大學、華東師大、西安電子科大等分別設立重慶研究院,哈工大開啟機器人(重慶)現代産業研究院項目,西北工大、北京理工在渝設立創新中心……

  “引智”的水準,決定城市的高度。重慶的“引智”之路,與未來發展同步。

  馭勢 超越未來

  兩年前,人們還在討論是否要換手機、是否升級網絡頻寬;今年,比4G提升不止一個量級的5G來到重慶人身邊。在首批5G試點城市名單上,重慶赫然在列。在禮嘉智慧公園、南岸“智谷”、解放碑、長江索道等地佈局的5G體驗場景,讓人們初窺到“萬物互聯”的未來。

  進無止境。

  當前,重慶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新舊動能轉換的攻關期,集中力量打造“智造重鎮”“智慧名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馭勢而行,不可一蹴而就。以實幹的勇氣、創新的智慧,才能創造數字經濟美好未來。

  智慧化發展任重道遠,但前景光明——

  到2020年,預計全市智慧産業産值可達7500億元,基本建成國家重要的智慧産業基地和全國一流的大數據智慧化應用示範之城。

  到2022年,全市累計推動5000家企業實施智慧化改造,建設一批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智慧製造標杆企業;新能源汽車年産量達到約40萬輛,智慧網聯汽車達到約120萬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研發製造基地。

  重慶將構建智慧城市的“135”架構體系——建設1個城市智慧中樞,夯實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標準評估和網絡安全3大支撐體系,發展民生服務、城市治理、政府管理、産業融合、生態宜居5類智慧化創新應用。

  到2022年,重慶建成大數據智慧化應用示範城市、城鄉融合發展的智慧社會樣板,“智慧名城”呈現雛形。

  ……

  這一連串的發展目標,共同編織出重慶未來發展的嶄新圖景。

  好風憑藉力,扶搖九萬里。

  奔向智慧化的美好未來,我們要抓住重點、講究方法、苦幹實幹,借助大數據智慧化的強大力量,把重慶這方好山好水保護好、把這座江城山城建設好。

  未來已來,超越未來。

  眺望未來,一個因“智”而富、因“智”而興、因“智”而樂、因“智”而美的重慶,必將更加動能滿滿,更加絢麗多彩。(記者 付愛農 侯金亮 夏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