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聚焦重慶>正文

重慶大足石刻如何走出國門成為世界遺産

2019-12-16 09:20:42 | 來源:重慶日報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大足石刻如何走出國門成為世界遺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1c422884731f61057803

原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首任館長郭相穎(左)在世界遺産委員會第23屆全委會現場。

  編者按

  2019年12月1日,是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週年的日子。這座世界石窟藝術史上的豐碑,是繼敦煌之後中國第二個石窟類世界文化遺産,也是截至目前重慶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産。

  站在20週年的時間節點上,我們回顧大足石刻申遺的歷程,挖掘大足石刻發現、保護和利用的故事,揭示其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就是為了讓這處世界遺産煥發出更大的生機和活力。

  今日起,本報推出大足石刻申遺成功20年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12月1日,對重慶來説,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20年前的這一天,遠在非洲的摩洛哥傳來消息,當地時間上午11時45分,世界遺産委員會第23屆全委會一致同意將中國重慶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這是繼敦煌莫高窟後中國第二個石窟類世界文化遺産,也是目前重慶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産。

  20年後的2019年,又一個12月1日,大足石刻寶頂山核心景區500米長的山灣裏擠滿了遊客。下午3時至4時這一時間段裏,至少有10多個旅行團隊、兩三百人在欣賞這一瑰寶。

  據大足石刻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從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申遺成功算起,截至今年12月1日,大足石刻景區已累計接待購票觀眾1600多萬人,其中外國觀眾100余萬人。

  “這一輩子過得真值得!”12月10日,自稱“一個人管了5萬多個石頭人”的原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首任館長郭相穎,在家中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採訪。至今已81歲的老人見證了大足石刻“被發現”的全過程。“有了世界文化遺産這塊‘金字招牌’,外國遊客來重慶旅遊第一站大多會選大足石刻。”郭老説,當年申遺成功,為年輕的直轄市增添了一張國際名片。

  發現

  “這是一座未開發的金礦”

  1980年2月的一天,在渝工作的加拿大語言學家斯徒爾特來到大足,邀請方是重慶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這位改革開放後首位受邀參觀大足石刻的外國人,被石刻之美震住了,在現場大聲喊出:“這是一座未開發的金礦。”

  “金礦”的“含金量”有多高呢?現任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稱,大足石刻以寶頂山、北山、石篆山、南山、石門山摩崖造像等為代表,現存5萬多尊石刻造像,是晚唐至南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史上最為壯麗輝煌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石窟藝術史上的最後豐碑。在此之後,世界範圍內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規模和影響力的石窟造像。

  在斯徒爾特來大足之前,這座“金礦”也曾得到學者們的關注。

  1945年,著名史學家楊家駱組織的考察團來大足石刻考察,揭開了大足石刻科學考察的序幕。1947年,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學術報告,首次將大足石刻介紹給國際學術界,反響強烈。

  1980年4月,大足石刻迎來了第二位受邀參觀的外國學者——在四川外語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前身)任教的日本學者石川一成,大足石刻之美同樣震撼了這位日本人。回到日本後,石川一成發表了多篇介紹大足石刻的文章,盛讚其在石窟藝術史上的地位。

  1982年10月9日,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大足縣(當時歸屬四川)被列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地區,大足石刻正式打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其魅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遊客認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1c422884731f61058807

大足石刻寶頂山聖跡池清淤整治工程場景。(本組圖片由大足石刻研究院提供)

  發力

  申遺大幕上世紀90年代拉開

  1986年,大足石刻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申報《世界遺産名錄》預備名單。此前一年,中國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公約》。

  1987年,郭相穎從相關文物專家口中第一次聽到大足石刻已被列入申報《世界遺産名錄》預備名單的消息。同年12月,長城等獲准成為中國第一批世界遺産。

  世界遺産是什麼?成為世界遺産有哪些好處?郭相穎開始有心收集有關資料,並向專家和國家文物局有關人士等請教申遺相關知識。

  專家們的回答是,躋身《世界遺産名錄》的文化遺産需要具有極高的人文價值,較高的保護、研究水準與成果,以及對保存文物有利的環境條件。

  “大足石刻集中國石窟藝術之大成,申遺成功的可能性大,但研究人才和成果欠缺以及環境問題等,有可能成為申遺的‘攔路虎’。”郭老坦言。

  上世紀90年代,重慶市政府成立“重慶市大足石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委員會”,市園林局、市環保局、市國土局、市文化局等市級部門和大足縣政府相互配合,正式拉開申遺大幕。

  為了給申報提供組織保障,市編委批准大足縣文管所更名為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由科級升格為處級,從而讓大足石刻的管理機構職能基本健全。與此同時,組織開展了文獻和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工作,涌現出《大足石刻銘文錄》《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大足石刻研究文集》等學術著作,培養出以黎方銀為代表的一批人才。

  當時,寶頂山周邊環境很臟,聖跡池中的污水通過九龍浴太子出水口排出,遠遠就能聞到臭味。

  清淤整治工程在1998年動工。“那年秋天,數百名工作人員一起清理池塘中的污泥。清理好後,還建了雨污分流系統。”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長蔣思維回憶道。

  除了清淤外,相關方面還對大足石刻景區內的部分生活建築進行了拆遷,拆遷總面積達3.19萬平方米;完成綠化面積10.46萬平方米;新建或整治景區公路12公里。

  多年持續不斷的整治,讓大足石刻景區面貌煥然一新。

  發聲

  “同意中國重慶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所有這一切的籌備中,還有一項舉足輕重的工作——申報文本的編寫。

  “這些寶貝已經在櫃子裏放了整整20年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郭老從書櫃中取出一本深藍色的“書籍”。

  這本“書籍”便是當年大足石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文本,包括遺産辨認、列入理由、描述、管理、影響遺産的因素、監測、文獻等7個部分,由黎方銀牽頭負責編寫。

  “當時黎方銀還是個30多歲的年輕人。我們將這項重任交予他,就是為了將他培養成學科帶頭人。”時任市文化局副局長、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榮譽館長王川平,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道。

  1997年7月至12月,申報文本五易其稿,經國家文物局專家三次審核,終於定稿。但讓黎方銀等人始料未及的是,在1998年春節放假前兩天,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收到了國家文物局發來的一摞英文傳真。

  “原來世界遺産委員會又提供了新的文本格式,這就意味著2/3的內容要重新進行編寫。”黎方銀説,那個春節,他和同事們一天都沒有休息。

  1998年3月14日,文本調整完成。3月15日和16日,時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來渝主持召開專家論證會,文本在會上一次性通過,並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給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8月9日,大足石刻在世界遺産中心成功註冊。

  萬事俱備,靜候佳音。

  當地時間1999年12月1日11時45分,在摩洛哥古都馬拉喀什舉行的世界遺産委員會第23屆全委會上,主持人宣佈:“同意中國重慶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中國代表團沸騰了!

  世界遺産委員會的評價讓代表團成員更是激動不已:大足石刻美術價值之高,風格和題材之多樣化,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水準。

  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中國代表團成員之一的郭相穎第一時間衝向會場外的電話亭,請工作人員撥通了國際電話,把這一喜訊傳遞回了重慶。

  王川平接到電話後,懸了很久的心終於落地。他興奮地喊出:“成了!成了!成了!”(記者 高樹川 趙迎昭 實習生 李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